看!这就是河海丨相约河海,相拥精彩,共话发展,共谋未来。

河海大学本科招办
2021-10-01 18:11:05 文/赵阳 图/何星辰
伴着青春的梦想与赤诚之心
随着每一位富有朝气的河海师生
以新闻视角 观校园万象
网罗校园资讯 追踪最新动态
听河海故事 品河海魅力
在这里,我们与你共享每周精彩时光
校园新鲜事,尽在河海要闻
HHU NEWS
河海大学举办
首届中国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华东区晋级赛
9月24日-25日,首届中国工程管理案例大赛华东区晋级赛在河海大学举行。来自华东区26所高校的61支队伍参与角逐,经过盲审,最终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10所高校12支队伍晋级华东赛区现场比赛。
经过专家现场打分和赛事盲审,上海交通大学推选的《打通产线数字化瓶颈:智能化检测助力苹果公司产品组件生产降本增效和过程质量管理》获华东区一等奖(第一名),河海大学推选的《“系统治理,长治久安”南京市莫愁湖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探索与实践》等3项案例获得获华东区二等奖,南京大学等高校推选的8项案例获华东区三等奖。一、二等奖获奖案例将代表华东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评选。
此次大赛是在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十周年之际,为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宏伟规划,推进和繁荣中国工程管理教育,由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首届案例大赛作为MEM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加强MEM教育内涵发展,提高MEM培养质量,促进全国MEM培养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MEM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HHU NEWS
我校举办第三届
“大数据时代的SAR”国际学术会议
9月22至24日,由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及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大数据时代的SAR: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承诺”(SAR in Big Data Era: Commitment to SDGs, BIGSARDATA2021)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金亚秋教授,德国宇航中心(German Aerospace Center, DLR)Alberto Moreira教授分别致贺辞。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河海大学校长徐辉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兵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会议采用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西兰、印度等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徐冠华在贺辞中指出,全球变化是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它也削弱了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卫星具有主动观测能力,在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和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SAR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SAR遥感科学新的范式正在形成。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通过交流中国和国际上最新的SAR卫星计划和应用,探讨未来卫星SAR的更广泛发展和运用。
徐辉代表学校对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河海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我校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海洋科学等学科在雷达遥感研究领域的发展,他期待本次会议的举办能够加强各国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雷达遥感技术的进步,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大会为期3天,共设置了10个特邀报告、10个专题超过40个分会专题报告和圆桌讨论,就大数据时代SAR高性能计算、SAR干涉测量与自然灾害监测、深度学习算法、海洋与冰冻圈等领域研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议累计共吸引超过2000人次在线观看。
随着卫星遥感空天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9月6日,全球首个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大数据研究机构“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希望各方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平台和本次论坛,共谋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之计,加强国际合作,合力为落实2030年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而合成孔径雷达是一项蓬勃发展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测绘、水利、海洋、农业、林业以及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此次会议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SAR的发展,以及SAR卫星任务支撑、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计。
HHU NEWS
海纳百川——首届企业家高峰论坛
在河海大学举行
近日,海纳百川——首届企业家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研究员、河海大学校长徐辉、中国水利企业协会田华副秘书长等出席活动。
徐辉代表河海大学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专家、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积极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继续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是学校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入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分别从“创新人才培养”“资本市场展望”和“‘一带一路’倡议下南钢集团人才发展模式的探索”等方面作主题报告。
活动中,与会嘉宾还参观了河海大学校史馆,并以“相聚河海 共情‘高商’ 开创未来”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本次论坛活动由河海大学主办,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江苏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协办和支持。本次论坛以“后疫情时代+全球通胀环境下企业发展之道”为主题,邀约行业专家、企业高管、高校学者共话发展,共谋未来。通过企业高峰论坛对话、集体智慧碰撞,分享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如何为饱受疫情影响的实体经济走出困境、抓准时机、精准施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HHU NEWS
我校举办2021
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
9月23日-25日,由河海大学和阿拉善右旗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召开。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阿拉善右旗旗委副书记、代旗长姜冰洁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盟水务局以及河海大学、东华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巢湖研究院等相关部门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郑金海在致辞中说,水问题是21世纪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气候变化与高强度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水问题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次论坛以“以创新为引领 探索节水新路径”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节水优先,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和节水技术的发展,提升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理念和节水氛围,促进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并增进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论坛期间,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特邀主旨报告和主题交流报告,与大家共同分享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研究成果。
中国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论坛从2017年起已举办5期。本次论坛由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地下水深循环研究中心、阿拉善右旗水务局等单位共同承办,旨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方针,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围绕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修复、节水技术、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开展研讨,增进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本次论坛还开展了主题论文征集工作,由《水资源保护》编辑部组织专家评选优秀论文,并在论坛开幕式上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河海要闻有个小小的愿望
那就是在河海与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让你了解河海光彩
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扬起理想的风帆
在绚丽多彩的学习生活中航行
我们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