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律大讲堂1|说戏剧,唯美主义者的自白书

长沙金律教育培训学校
2021-1-31 17:13:15 文/沈芬 图/苏婧琦
博尔赫斯曾这样评价过王尔德:“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尔德复杂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
王尔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而他也可说是将自己作品的气质全盘融入生活的艺术家,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他本人的一个碎片,拼凑在一起便是一个无可抗拒的王尔德。曾因同性之恋闹得满城风雨的王尔德,将法庭审判都当做了一场精准的演出,用他的艺术姿态狠狠的戏谑了一番当时的清教徒社会。身为19世纪末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他笔下的作品与反映严酷社会的现实主义不同,哪怕是他那些最广为人知的童话故事,如《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也总是洋溢着梦幻伤感的唯美情调,偏激的,癫狂的,无所畏惧又不顾一切的浪漫气质。
唯美主义极致代表——《莎乐美》
就矢志不渝推进唯美主义的王尔德来说,莎乐美本身就等同于美,美的震撼力永远是日常生活中的理性不可抵抗也无法理解的。年轻靓丽却在自由枷锁中的公主,如此执著,如此不悔,在爱情的无上的“美”面前,连生命都显得丑陋苍白。莎乐美对约翰的痴狂,因为约翰的严词拒绝而走向绝路的奋不顾身,砍下心爱的人头颅的那一刻,她一定沐浴在那一吻的欣喜带来的神圣美感之中。
在悲剧结构方面,《莎乐美》的设置十分缜密精细全剧以莎乐美为中心,构了莎乐美 、叙利亚青年和先知乔卡南之间的第一组三角关系,冲突的结果是叙利亚青年自杀。而在希律王、莎乐美和其母希罗底之间,也构成 了第二组三角关系,冲突的结果是希律王欣然许诺,莎乐美如愿以偿,先知乔卡南为冲突 的牺牲品。最后,莎乐美、先知乔卡南和希律王之间,又构成了第三组三角关系,冲突的结果是莎乐美死于盾牌之下。因此, 作者着力表现“欲望”和“美与毁灭”的主题,在层层铺垫的戏剧冲突之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莎乐美砍下约翰的头颅
莎乐美这个“纯美”的形象是区别于传统的美的形象的。在传统的美的形象中,往往会形成以道德美为基础的美或者说以善为基础的美。而王尔德采用了非常极端的手段予处 理,莎乐美的美有如雕像、绘画艺术中的美,具有 非常强的视觉上的美感。我们感受到的这种美并不是因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渴望,也不是因为她的善良与纯洁而产生 的美,而是通过王尔德独特的对艺术的处理才感受 出来的,是一种纯艺术的美。莎乐美对乔卡南的爱可以说是畸形的爱,也是超越任何束缚的爱情,她渴望去追求乔卡南的肉体、头发和嘴唇,所有 努力都归于失败的时候, 她诱使希律王砍下了乔卡南的头,进而吻他的嘴, 吻他的血,这种突出和强 化非但没有带来残酷的感觉,相反正是这种恐怖强化了艺术所表现的美。
困境中的人生
就像人们只会关注蝴蝶在花丛中的曼妙身姿,却很少想到破茧之前的那条可怜虫。
在粗糙保守的北爱尔兰农村,文艺青年王尔德无疑是一个异类,他在学校没有朋友,老师也并不待见他。但凭借天资聪慧,他在校的最后一年仍获得代表古典文学成绩最佳荣誉的普托拉金质奖章。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he Trinity College, Dublin)爱尔兰最高学府
王尔德与道格拉斯
生于那个时代的王尔德是幸运而又不幸的,特立独行成就了他的天才,与众不同葬送了他的名誉。他生前未被理解,当同性恋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后,普托拉皇家学校马上将他从”荣誉校友“名单中除名,并删除他在这里就读的一切记录,甚至连曾经对他钟爱有加的马哈菲教授也公开表示,他是自己教职生涯的唯一污点(“the only blot on my tutorship”)。然而就像许多名人一样,生前默默无闻甚至遭人唾弃,身后却载入史册,受人膜拜。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甫公墓,王尔德墓已成为必看的景致之一。来自世界各地女性粉丝们的唇印永远擦洗不完,让王尔德后人和巴黎市政府甚是苦恼
拉雪兹神甫公墓(PereLachaise)的王尔德墓王尔德的一生是理想主义的,不满天命之年便陨落的他给这三座城市带来了永恒的记忆和如织的游客,他们想到王尔德,大多都会默念出这一句话: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
(“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
——王尔德
本期编辑|杨婧怡
来源|网络
审核|陈亭亭
投稿邮箱|2249682714@qq.com
观看视频更了解金律:
金律教育艺考生文化精品班宣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