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正青春|“儿已决意以身许国” ——王尔琢的最后一封家书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2021-5-07 21:57:00 文/罗霞 图/高燕
“儿已决意以身许国”
——王尔琢的最后一封家书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无数先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以身许党许国,不畏牺牲,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红色印记。
本周起,我们将开设《学党史·正青春》专栏,专题讲述建党百年来在革命建设中留下的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全校师生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接续奋斗。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王尔琢的托孤书》。
红色故事
“儿已决意以身许国”!王尔琢的最后一封家书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石门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先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任红四军参谋长。8月25日,在江西崇义县思顺圩追劝叛徒时不幸英勇牺牲,年仅25岁。2009年9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十一部委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23年10月,王尔琢与从小青梅竹马的郑凤翠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然而,幸福的蜜月生活只持续了短短三个月,王尔琢便离别已有身孕的妻子赴黄埔军校学习。但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分别竟成了这对蜜月夫妻的永诀。
1927年初,王尔琢随北伐军到达武汉,时刻牵挂着远在家乡的妻儿。他给妻子去信,让她们母女到武汉团聚。不料,“四·一二”风云突变,王尔琢来不及在武汉等待妻儿的到来,就只身前往上海寻找党组织。郑凤翠带着幼女桂芳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武汉,却未能与丈夫见面。在打听王尔琢消息无果后,她极度失望地带着女儿默默回到湖南老家。
数日后,王尔琢来到相约之地,却是人去屋空。读到妻子留下的情意绵绵又略带哀怨的信,王尔琢不禁满怀歉疚。他当即给父亲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谋一面,深为憾事。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上海、长沙烈士们殷红的血迹燃起了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图为王尔琢给父亲写的最后一封信
毛泽东给爱将王尔琢写的挽联
-END-
排版|陈湘婷
审核|刘叶
责编|卢发松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