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扫除道”精神 实现高品质育人

黄冈市益才国际学校
2021-4-24 20:55:44 文/朱俊杰 图/董翔宇
弘扬“扫除道”精神 实现高品质育人
——培养全方位自律的共同学习者
4月19日,小初部校长朱艳芳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向全校师生主讲了一节生动的《“扫除道”课程——培养全方位自律的共同学习者》,这既是劳动教育课程,也是德育课程。朱校长用生动的案例、具体的实践、鲜活的资源、真实的场景详细地阐释“扫除道”之“道在何处”,她从课程视角分析课程的建构与实施,特别是站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高度关照当今的教育,关注我们益才国际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师生对“豪迈教育”“高品质育人、育高品质人”有了更深的理解。
朱校长引导师生明白,“扫除道”的“道”是一种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做人、做事的法则、真谛、境界、高度。“道法自然”,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日本人键山秀三郎从扫除中悟其道,这种“道”在于“地洁——心静——善至——天下和”,在于通过扫除“连接孝”“连接美”“连接人”,在于智慧生成,在于“借假修真,除尘悟道”,在于“凡事彻底,感恩惜福、传承爱敬”。试想,一个人能够把马桶的卫生做到可以放水饮用的标准,这种“洁净”是何种高度,何种境界?这不仅仅是“洁物”,更是“洁身”、“洁心”。
朱校长把重点放在“扫除道”课程实践。她以“餐桌”、“卫生间”、等现实的生活场景为例,叙述扫除的基本要求和思想准备,从整齐摆好清扫工具、设定清扫用具放置处,到垃圾投置场的清扫,甚至抹布的使用、节约用水与垃圾分类等细节,都讲了具体的流程,有很强的指导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为我校的“扫除道”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从朱校长的课程里,师生们悟出了“劳动教育”之真谛。学生的很多问题都出在没有劳动。“劳育先于智育”,“百术不如一清”,劳动快乐、劳动开心、劳动美;劳动过程中,心静下来,开始思考,幸福感由劳动而产生,成就感由劳动而填满,烦心事由劳动而消解。
朱校长的课从深层次回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师生们从中悟出了“育人”“育心”之哲理。学习“扫除道”可以成为谦虚的人,因为俯下身子扫除本身就代表了谦虚。可以培养感动之心,萌生感恩之情。人不是因为幸福才感恩,而是因为感恩才幸福。通过扫除,可以让人成为能感恩细小事物的人。可以磨砺心性,人无法直接打磨心性,而是通过打磨眼前的事物,特别是大家不愿意做的事物,它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美丽。
弘扬“扫除道”精神,让校园洁美,让我们的心灵洁美。朱校长主讲的课程意蕴深远而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