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画室带你看展览——张晓刚的“舞台”

武汉杭州山画室
2020-9-18 16:26:17 文/倪菁 图/董梓涵
— 画作一览—
跳跃1号,纸本油画、纸张拼贴,194cm×86 cm,2018年
跳跃2号,纸本油画、纸张拼贴,197cm×85 cm。2018年
凳子上的人1号,纸本油画、纸张、棉绳拼贴,187cm×82 cm。2018年
关于睡眠4号,纸本油画、报纸拼贴,120cm×137cm。2018年
10件新作国内首次亮相 旁观视角总结“我与时代”
此次展览中,张晓刚带来了10件首次在国内亮相的新作。在这批新作中,张晓刚的艺术首先是体验式的,艺术家在作品内部构建藉由情感和想象催生出的时空艺术家用情感与想象在作品内部建构出了一个独特的时空。
站在凳子上的人3号:射击者,纸本油画,棉绳拼贴,191cm×90cm,2018年
凳子上的人4号:宣誓者,纸本油画,棉绳拼贴,188cm×91cm,2018年
世界的秩序2号,纸本油画,棉绳拼贴,204cm×304cm,2018年
扮演者,布面油画,120cm×150 cm,2016年
这批作品仍然呈现出“舞台感”,稍有不同的是,人在舞台上的凸显则表达了舞台空间中人的角色感,“每个人都是在扮演某种角色,其实都在表演。浴缸里的人穿着戏服在浴缸里表演,浴缸是他们的舞台;以及《凳子上的人》板凳上宣誓的人,这都是不符合生活常理的,但是就更加强化了角色感。”
玩偶,布面油画,120cm×150cm.2016年
圭山寓言,布面油画,120cm×150cm.2016年
黑沙发,布面油画,120cm×150cm.2016年
重生1号:重生之门,布面油画,180cm× 270cm.2015年
这种对“舞台”的执着,或许来自于张晓刚的疏离与旁观。“我一直都是这种疏离的状态,一个人会有两个‘我’,我习惯有另一个‘我’旁观着自己。当你把另一个自己来当作另一个人来看的时候,反而看得更清楚。我曾用这种方法度过了人生很多困难的选择,包括这一次在合美术馆以文献的方式呈现一个人的成长,包括这次在湖北美术馆对这十年的回顾”。
虚妄之镜,布面油画,60cm×50cm.2016年
祭品5号,布面油画,40.5cm×51.5cm.2016年
口罩,纸本油画,37.5cm×51cm,2015年
孤独的手风琴,纸本油画,41.5 cm×29cm,2015年
板凳也成为这批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张晓刚甚至戏称这个系列为“板凳系列”。“我画了好多站在板凳上的人,他们都在表演一种角色,这个角色是他们自己愿意扮演的,也可能是别人让他扮演的。另外,《跳跃1号》是跳跃的红衣女孩,特别像悬浮在空间的人,这种感觉是人的状态,我发现跳起来和落下来,拍下来是一样的,所以你以为在跳,也在落,怎么跳最后还是得落下来。”
盥洗室,纸上油画,58.5cm×49cm,2016年
高层,纸上油画,61cm×46.5cm,2016年
斜倚的沙发,纸上油画,48cm×59cm.2015年
紧握蜡烛的手,纸本油画,23cm×30cm,2014年
肖像6号,布面油画,40.6cm×30.5cm,2013年
此外,拼贴也成为张晓刚通过这批作品在材料上做出的改变,“我想打破习惯的构图,因此把纸板撕破重组,再拼贴,然后再上面起稿、绘画。2015年画面中的图像元素的组合,是靠形象的,今年用材料的方式来解决。用绳子,用纸,重新拼贴,组合形成新的画面。”
绿墙:军大衣,布面油画,200cm×300cm,2008年
绿墙:餐厅,布面油画,160cm× 200cm,2008年
女孩2号,布面油画,60cm×50cm,2012年
男孩2号,布面油画,60cm×50cm,2012年
书囚-红梅,布面油画,220cm×140cm,2015年
“我就发现在拼贴后,反而变成了多重空间的感觉。拼贴的材料是一个空间,画的形象又是一个空间,两个空间拼在一起以后,给人的视觉感受就不一样了。就达到了我想要的悖谬、多重、矛盾的关系,互相破坏又互相依存的状态。”张晓刚对新的方法比较满意,又强化了这个感觉,形成两重空间互相的并置。
描述:2008年12月19日,彩色照片,灰色签字笔,油彩,180cm×350cm,2008年
绿墙:客厅,不锈钢板、丝网印刷、油彩、银色签字笔,150cm×200cm,2009年
青松与药瓶,不锈钢板、油彩、玻璃钢、丙烯,140cm×220cm,2010年
.....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8年12月15日展至2019年1月18日。在展览期间,湖北美术馆公教部亦特别策划推出了“艺术家与您同行”(2018年12月15日下午15:00-16:00)、“听涛讲坛”讲座(2019年1月 10日14:30-17:00)、以及在湖北美术馆微信公众平台上开放“读张晓刚的艺术”专题栏目等系列公教活动。
(转载自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