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鸡汤

武汉艺生画室
2020-3-08 14:07:44 文/邵思琪 图/纪宇飞
我和你们一样讨厌极了那种虚构一个故事,然后其实灌输某种思想的反智鸡汤。
本文主要是写给自己的学生和家长们,在文字里聊一些残酷而真实的规律。
可以半年后,甚至三年后再拿出来验证一下。总有一瞬间刺痛你。
所以这些并不是鸡汤。。
我只想要在这里刺痛你。因为十年来这些事情也一直刺痛我。
所以今天的话题,不是粉饰太平,也不会其乐融融。
我想这次用心写完的文字,在今天、下个月、明年,五年后依然可以用的上。
1
最残酷的事实并非是你无能。
—— “为什么要搞的这么糟糕啊?”
——“我就是这么蠢啊!" .."我就是这么低能啊!"
这是老师与学生、或者家长与孩子之间很熟悉的对白。
打一比方:
总有学生每天从早画到晚,而且是画到深夜,很晚。
可能是往往是最后一个回去睡觉的休息的那个。
大家都以为这个学生够努力,只是天赋、悟性什么的阻碍了他。
我随机抽取一个案例,(这次不放监控也不透露姓名)
按时间节点描述某个学生课下作业情况,篇幅较长,也可以忽略:
10.30下课
0.54 开始画一张速写,先起了稿 起稿用时4分钟,反复在不经过观察的在纸上重复虚线。正确的起稿 画一竖两横四线 以及左右关节点,手脚位置和高宽。不需要太多废线。 实际浪费时间3分钟。
0.57 聊天
0.59结束聊天
1.01聊天
1.1.56 站立起来,换个位置。
已经画了8分钟。中间消磨3分钟。
画面是起稿+几根头发。
打断一下: 我们没有哪个老师是这个步骤画速写吧? 他根本不是按要求来进行的。
起稿1分钟 外轮廓线 6分钟 头脚手3-5分钟 画面丰富3-5分钟
每个老师的教法不完全相同。但是无论如何学生不该自作主张。
1.02 坐定,找到其它同学的画面观察,思考,简称发呆。
1.03 思考完毕 站了起来。
1.04开始画。
1.06画完头部,停下,聊天。聊天的人已经画完作业,收拾工具,回寝室。
1.07,修改头部。
1.08 再次修改头部
1.10 头部刻画结束。 中间消磨3分钟。
画头发,正确的办法是要分组挑重要的画,而不是每根头发平均都画,减去无效平均画头发的时间2分钟。
已经过去的16分钟里。实际努力时间为16- 11=5分钟。
1.10-1.14
1.14 勾完上身轮廓,起立。拔剑四顾心茫然。-1分钟
1.15 茫然完毕,坐下。画腰部。抽取画腰部的30秒 ,30秒内,使用橡皮占6秒。用手蹭掉橡皮屑10秒。重复磨线条三次。而速写我们说了一万次了不准用橡皮。这30秒代表的习惯 基本上就是浪费时间。 那么该同学即使坐在那儿画的时间内,像这么浪费的时间又多少呢?
1.17 起立 拔剑四顾心茫然+翻看自己以前的画+指导其它同学 -4分钟
1.21 —1.23 坐下画。
1.23起身—1.24 坐下画 -1分钟
1.25停下讲话—1.26开始画 -1分钟
1.26画不到20秒 讲话 ——1.27 -1分钟
1.28-1.30 讲话-2分钟
1.31-1.32 起身,吃颗葡萄,补充维他命。-1分钟
1.36起身,吃宵夜—1.54 补充能量。我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18分钟
1.55-1.56继续画。
1.56-1.59 讲话2分钟。-2分钟(每分钟里平均聊天30秒)
1.59-2.06 讲话5分钟 -5分钟
2.07-2.18 起身活动,环顾四周+吃葡萄+指导他人+舒展筋骨 -11分钟
这个68分钟里实际作画时间是 19分钟。
总时间以/实际作画时间=84/24=3.5=35%=在做样子的努力中,真实努力所占比重
真实努力中又分有效和无效。
而作画时间内,由坏习惯导致的无效时间浪费又占了一部分。
而平时的练习里,老师跟学生为这些反复重复的习惯 花时间去唠叨,以及重复去布置这个练习,又花掉了大量时间。
2.18 画面效果
个例拿出来看似乎很夸张。
请扪心自问,难道那些看似平时努力就是没结果的人,就没有类似的情况?只是程度上可能好一些而已吧?
不是吗?包括有的同学文化课上不来,真的是因为自己低能么?
我无法相信一个人画画的时候 每分钟都会分心,随时都会中断,这种情况称得上他自己说的 喜欢画画、渴望进步,是在努力,今年一定想考上。
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跟他说。拿在这里公开说,一方面是以后不会再说。另一方面 ——这根本不是个例。 这是现在高中生普遍的一个心态。
有的同学不面对这个镜子的情况下,总会做一些感动自己的假象。比方说好像每天画很晚,比方说好像自己从小开始学画画学了很久。比方说自己多么爱画画多么想画好。
然后把做不好的理由归为,他、她、他们、要不就归为 自己没天赋,没能力,没智商。总之不会面对自己真正没做好的原因。
他们的内心多数是这样的:
而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如果你搞砸了一件事情,要么就改变现在自己做事的方式。
要么就承认自己没那么想做好它,——想做好某件事的欲望低于想聊天,想放松的想法、小于走出舒适区、改变自己坏习惯的勇气。
起码会显得真实一些。
反过来说 其实如果你同样的错误老是犯,而且不会觉得有什么羞愧感或者不会觉得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那你肯定不会成功。 因为你根本不渴望做好。只是妄想变好。
当然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人,我不知道是谁,我说的是必然规律,高考必然淘汰一部分人。这些人(如果不肯改变)注定要完蛋。
我只想说,如果注定要完蛋的话,请直面它。不要一副假装自己努力、认真了还是没做好的样子。
别人的学生我不了解,但是我对自己的任何一个学生——没考好的,我不会有半点怜悯、遗憾、同情,也不会给半句劝慰、安慰。
以前不会有,今年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永远都不会有。
因为高三的孩子,应该知道一个词,叫做担当。
插一句:后来该学生 在我的监督下,半个小时画了一张完整的。已经算他很快的了。但是,我知道他会有“是因为老师坐在旁边所以人紧张 不能发挥更好”之类的说辞。 人,找借口永远比把自己变强来的简单。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只是被惰性所消磨,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
你们只要敢质疑自己的能力/天赋,我就质疑你的决心与态度。
只要是平庸的人,就不配谈天赋,你一直在侮辱你自己的天赋。
也没有资格怀疑自己能力。
请家长们 也坚信这一点。不要低估你孩子的能力,也不要高估你孩子的努力。
最残酷的事实并非是你无能,
而是你前途不可限量,你能力卓越,但是你草率的使用它,亲手隐藏了它,并且心甘情愿扮演一个低能儿,情愿做尘埃,杀死了那个曾经拥有梦想的自己。还假装博得同情。努力让对你期待的人最终不报期待。
你本可以一鸣惊人,一马当先,一飞冲天。但是一个人的堕落是没有底限的,你拉低了所有人看你的眼光,然后再抱怨大家看低你,进而成为进一步堕落的借口。不是吗?
当你身处最目光的最底层,你爽吗?
可能某些方面,人与人是平等的,但是我知道不同人所受尊重的程度,本来就不是相等的。
至少我还要让学生知道,公平是力的相互作用,在自己做出的本职事情不够的情况下,谈什么公平?
2 所谓自信
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以及老师
都混淆了自信和虚荣的概念。
简单说,自信是建立在知耻而后勇、面对问题并解决它,在这个过程和结果中建立起来的心态,并且以此为动力的。
虚荣是建立在粉饰太平,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糟糕并且以此为动力的。
我学不会刻意的鼓励,我只知道,学生做好了什么,我会告诉他。做不好什么,我也会告诉他。甚至告诉所有人。
前阵子我有个学生已经自我怀疑他自己是色盲了。甚至家长也相信是绘画知识太难了。
把一个明显的黄色弄成橘红怼到画面上,这是油漆工都不会犯的错误。而且第一天调色训练就发现根本不是色盲色弱。
其实根本不是能力问题,只是懒得找那个对的颜色而已。
在整个过程中我没办法告诉他,“你做的其实还不错。”
我学不会这么做。
我只能告诉他,他本可以有多好,但是他做的有多糟糕,以及为什么糟糕。
几天后最安慰我的事情是这个学生自己告诉我,他其实不怕调色了。
再过几天 更安慰我的事情是他自己能告诉我,用笔结合形也不是太难的事情了。
美术高考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单独的痛点、难点,问题拆分来说,如果我10分钟之内不能当着学生和家长的面,把你俩都讲清楚以及看着你们自己能做出来,我直播吃屎。因为我会觉得如果讲不清问题,讲的太含糊,是我的耻辱。我真的会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但是同学们,你们又有几个敢说,自己能把已经能做到的事情,用心的在每一笔上体现在画上,做不到就直播吃屎那种?
还比如学生说他画不好形,形的能力差。
哪里是形的能力差呢?是这类学生在观察方法上,永远不会逼着自己改变下眼睛的观察习惯。
作为老师,你能讲一处,能讲一块儿,你没办法钻到他脑子里面,支配他的眼睛,跟他讲每跟线、每个面积的观察怎样再认真点,正确点。
就好比八百字的作文,字迹都很潦草,你能把这八百字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跟他挨个说一遍怎么再工整点么?让学生有把一个字写工整的能力,他其实就具备把其它字也写工整的能力。其它字还写的潦草,就是态度问题。
家长们请相信我,高中以前的学生可以哄。高三的学生,尤其不能哄。半句都不要哄,高考的本质是竞争。
竞争精神不在于家长们有多呵护,而在于选手们有多享受靠自己赢得超越的感觉,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以及他人的尊重。
能告诉孩子们的永远是,你本来可以有多好。你的能力绝对不止这样。你只是没有去开发。
当然有些学生是从小到大已经有了一贯的心理,是孩子的时候哭闹下就有糖吃,在学校惹了什么乱子马上告诉家长“老师搞的我厌学了”,自己做糟糕的事情马上就用扯更严重的问题来掩盖它,比如自残,比如抑郁,比如身体心理各种不舒服。
我们是在培养懦弱的一代吗?
所以说,这个部分 跟第一部分是相联系的。
我们没有办法真正能哄出一个人的自信——真的自信是在他看到自己真的做出来之后,才坚不可摧。
2012年,接近联考一个月的时候给学生写了一段话,我觉得适用于任何一年,其实也适用于任何行业:
我将竭尽全力保证每天12个小时对绘画的练习
专注而且投入,(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
我的自信只可能来自我所有的付出与承受
而非其它任何,所以我会更强。
溜走的时间我必将弥补,否则所有的痛苦没有意义,
青春也只剩下苍白回忆。
解读:其实真的能做到第一句的,哪怕能力再低,结果也不会差了。
自信真的是靠一件一件的付出用心,承受磨砺,所带来的改观慢慢培养的。
3 我不喜欢画画,我没想考多好
A其实没人期待你多喜欢画画,包括我。
事实是,通过画画考学这个事情是你已经无法回避的了。
如果你多喜欢一点,总会更用心一些。效率会更高一些,每天也会少些煎熬,简单说来就是没那么痛苦而已。
所以喜欢画画,只是对诸位的建议。
我还知道,那些坚定说自己不喜欢画画的人,你并不是不喜欢画画。你只是不喜欢任何一件 “要求足够高”的事情。
换句话说,咱们不说画画,咱们以任何一件事情为例,当要求你每天都要做到全省前5%的水准,你还会喜欢它吗?你不会的,对吧。
你只是不喜欢用心而已。你只是不喜欢高要求而已。你只是用不喜欢三个字来掩盖你不曾学会 倾注心血 这个技能而已。
高考考美术被淘汰的人,我觉得即使换成考扫地也会被淘汰。他们的细心程度和耐心足以让他即使扫地、即使叠被子、都会比别人粗糙一些。
人分两种爱好:
一种是通过消耗财力和时间就能换来的兴趣体验,比如逛街,看电影,购物,看小说,追剧,刷朋友圈—— 这些兴趣,其实代表全部是在享受别人的创造,着一旦时间流失,财力消耗,自己什么都不是。
一种是通过自己投入时间和体力、脑力换来的兴趣体验,比如吹拉弹唱跳,琴棋书画奏,健身打球攀岩等等——这些兴趣,代表着是靠自己去积累能力值,而且有竞技性。也能培养自信,同时即使停电了,没钱了,你依然还是能把它作为拿出手的技能,它是一个本事。甚至足够好的时候能拿来糊口。
我特别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兴趣——但是你得把它做到还比较好。哪怕你打游戏打到一个主播水平大家都愿意看的那种,也是本事对不对?你有这样的兴趣以及达到这个程度,我想没人拿绳子绑着你来画画不是么?
B我相信你没多想过自己好。
我见过很多学生这么说。这也是很可怕的一种情况。因为一个人想进取的愿望,或者习惯超越的心态,是多年养成的。而老师们往往只有半年时间去引导和改变。
而且残酷的事情是,往往家长越有成就,孩子越这么觉得。这个比例相对是比较明显的。
2011年带过一个女孩,长相很可人,穿着也很有气质。父亲身居市政府要职,但是女孩集训期间逃课,经常逛酒吧,除此之外没有特别喜欢过什么,也没有为自己的喜欢真正投入过自己的用心。一副看淡社会的样子:
我知道酒吧都是假酒,无所谓啦。
考不上就考不上,无所谓啦。
我只是想生活平平淡淡,其它无所谓啦。
我就是这么自私,无所谓啦。
我开心最重要,难道不是么?
我以后也会很开心的。
我在想她一定不知道,她的家人为了撑起她十八年的开心,这么多年来替她承受了多少不开心。
再直接一点说,就是她的后路太多了。磨练和痛苦对她太遥远了。所以她学会逃避和拖延,多于学会面对和挑战。
你为什么“不想自己考多好”“不想自己更强”
不是因为这件事不值得,也不是因为它不足以吸引你。
是你连这点投入都吝啬罢了。
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里,有这类 “自己没多想好” 的状况。
简单描述下一个人堕落的过程:
你开始有无限的可能,有无比的潜能,有特别美好的明天,你的梦想是真的。
你吝啬自己的用心付出。你开始学会装样子。
你甚至开始自己都相信自己真的很努力了。开始抱怨现实是你不管怎么努力都摸不到。开始计较开始计算自己付出了得不到 是不是一种吃亏。
你开始嘲笑梦想了,学会了自嘲和挖苦他人的目标、梦想。
你开始无所谓了,因为只有无所谓一点,才显得是自己不想做到,而不是不舍得做到。这样会让自己在家人面前得过且过一点。
你更无所谓了,谁给你压力你就在谁面前摆烂了。
你已经习惯烂透了。并且为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观念,比如看的很开那种。
你开始给所有劝你好的言论贴上鸡汤的标签。这样显得你更睿智。
如果有,我觉得如果高考折戟了,就不要再来一年。去军营锻炼下自己,会对自己的人生更有帮助。
人做事情,成或者败,都不要骗自己。也不要骗最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