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质感

武汉艺生画室
2020-3-08 14:05:07 文/饶雨彤 图/曹思琪
质感表达是否准确 是一张好素描的重要标准。
这也是个经常被谈论的话题。首先我认为质感的表现 来自于观察到物体质感上不同的差别。
举例:从这张央美附中留校作业里可以看到,金属和衬布 和鸟的质感上的区别(分别是光滑坚硬、柔软、蓬松)。可以再看看 这些物体具体的表现:
观察的线索:形态、轮廓、明暗对比、结构比如 明暗上:可以看到 光滑的物体它们的明暗对比往往更强(高光与亮灰面的对比、反光和暗部的对比)而粗糙的物体,往往弱一些。我们说的强和弱,都是相比而言的。你觉得这个东西比较粗糙,但是可能有更粗糙的。那么在画的时候就要注意明暗上对比的程度。比如边缘上:蓬松的物体在边缘上是没有那么整齐的,至于有多么不整齐,如何个不整齐,都还是要准确观察。
再来一张。金属盖子、马灯的金属部分、铁锅、 木头盖子几个物体的质感表达的刚刚好。(上一张的鸟和下面的衬布在表达上还是有些雷同的)好的标准是什么呢? ——不雷同。我们可以看到依次是非常光滑、比较光滑、坚硬但是粗糙、更为粗糙 这几种感觉依次拉开的。(防剽窃专用,张寒出品)在表达上,质感是需要拉开的。柔软的越柔软,坚硬的越坚硬。粗糙的越粗糙、光滑的就显得更光滑。这就需要作者在画的时候,努力对所有物体的形态、边缘、明暗、结构 反复比较,做出区别。然后心中有数:“哦 这个物体的对比应该是这样的,比那一个要强一些 或者弱一些、这个物体的形态要硬一些、那个要柔和一些、等等)当这些东西心中有数了,就不会傻傻的问别人:红酒瓶质感怎么画?玻璃杯质感怎么画?勺子质感怎么画?初学者往往觉得这类光滑的东西都有质感,会专门拿出来问,其实不然。画面里每个物体都有质感特征,只是往往不是特别光滑、特别粗糙的 就被忽略了而已。
同样一个题材,两张画。可以看看两张画面 在质感上呈现的优劣之处。如果一张画的画面呈现的是所有物体一样光滑。或者一样粗糙,则体现出来的是——作者在画的过程里只关注某个物体某个部分的质感表达, 忽略了比较关系。因此做出来的质感 会平均—— 到处都细腻就是到处都不细腻。到处光滑则等于到处都不光滑。
头发、皮鞋、沙发、衣服直接的质感差别是拉的比较开的。而我最终的总结,或者自己的体会是在画的时候,更多的是注意比较物体之间的明暗关系、形态关系、结构关系、边缘关系、形体空间关系。当这些关系比较准确的时候,整张画各处的质感都会比较到位,未必是某个地方就一定要画很多、很累。这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来自于首先在动笔之前,先看到差别。新人画画总在问这样同样的问题:XXX的质感怎么画啊? 如果没有上述的理解,他们每画一个物体都这么问一遍··· 世界上千万不同的物体,那谁能教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