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一、选择题重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6.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7.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9.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0.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1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1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3.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1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6.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17.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

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

18.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9.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

20.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3.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4.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5.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6.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7.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8.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9.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0.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3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点。

3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4.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6.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37.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

38.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3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0.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41.弘扬和我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2.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43.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4.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46.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47.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48.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5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54.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55.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56.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5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58.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

61.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3.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二、主观题重点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文化对社会+文化对人)

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与综合国力: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⑤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发展=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

3.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 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 怎样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答题思路:态度+原则+途径手段+引进来走出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途径手段: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进行文化交流;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进行文化传播。

④引进来走出去: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6.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传统思想对今天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还具有深刻的影响。

7. 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8. 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继承+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①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9. 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0.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发展。④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⑤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11. 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正确方向+主体+内容形式+科技与文化)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⑤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文化相融合。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3.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含义+意义)

(1)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它们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民族之骄傲。③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5.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16. 如何理解爱国主义?(地位+作用+特点+主题)

(1)地位: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3)特点: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在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4)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17.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性+必要性+意义)

(1)重要性:“三精一魂一火炬”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④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18. 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主心骨+传承+对外来+与时代精神结合+立足实践)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9. 如何净化文化环境?(措施)

(1)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弘扬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3)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20.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1.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2)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2.文化自信

优胜教育商丘分校

23.如何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①必须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③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④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4.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思想指引+理论武装+舆论导向)

(1)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2)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3)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和建设;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2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么办)

①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②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26.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绞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2.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3.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要弘扬科学精神,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5.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6.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咨询热线:0370-3333233/2821777

校区地址:中州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向北50米路东(中州校区)

南京路与归德路交叉口向南50米路西(应天校区)

干货 |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载Word文档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艺考内容

带你看艺考
艺考信息时光机

2025年景德镇陶瓷大学书法学专业不组织校考

2025年景德镇陶瓷大学书法学专业不组织校考
2025年景德镇陶瓷大学书法学专业不组织校考
2025艺考2025年景德镇陶瓷大学书法学专业不组织校考2024/11/30

2025年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类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类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类校考专业名单
2025艺考2025年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类校考专业名单2024/11/30

2025年新疆艺考录取规则

2025年新疆艺考录取规则
2025年新疆艺考录取规则2025年新疆艺考录取规则2025年新疆艺考录取规则2025年新疆艺考录取规则
2025艺考2025年新疆艺考录取规则2024/11/30

2025年广西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广西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广西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5年广西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5年广西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5年广西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艺考2025年广西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4/11/30

2025年山东艺术学院9个本科专业按普通类招生

2025年山东艺术学院9个本科专业按普通类招生
2025年山东艺术学院9个本科专业按普通类招生2025年山东艺术学院9个本科专业按普通类招生2025年山东艺术学院9个本科专业按普通类招生2025年山东艺术学院9个本科专业按普通类招生
2025艺考2025年山东艺术学院9个本科专业按普通类招生2024/11/30

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艺考2025年河北美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4/11/29

2025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取消所有专业校考

2025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取消所有专业校考
2025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取消所有专业校考
2025艺考2025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取消所有专业校考2024/11/29

辽宁科技大学202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辽宁科技大学202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辽宁科技大学202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辽宁科技大学202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辽宁科技大学202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辽宁科技大学202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
2025艺考辽宁科技大学2025年承认各省美术统考成绩2024/11/29

2025年安徽书法统考人数大幅上涨20%

2025年安徽书法统考人数大幅上涨20%
2025年安徽书法统考人数大幅上涨20%2025年安徽书法统考人数大幅上涨20%2025年安徽书法统考人数大幅上涨20%2025年安徽书法统考人数大幅上涨20%
2025艺考2025年安徽书法统考人数大幅上涨20%2024/11/29

2025年西藏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年西藏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年西藏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2025年西藏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2025年西藏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2025年西藏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艺考2025年西藏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2024/11/29

2025年辽宁省艺术类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年辽宁省艺术类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年辽宁省艺术类综合分计算公式2025年辽宁省艺术类综合分计算公式2025年辽宁省艺术类综合分计算公式2025年辽宁省艺术类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艺考2025年辽宁省艺术类综合分计算公式2024/11/29

2025年贵州省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年贵州省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年贵州省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艺考2025年贵州省艺术类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2024/11/29

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考

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考
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考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考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考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考
2025艺考山东艺术学院2025年取消所有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校考2024/11/29

2025年鲁迅美术学院12个美术类专业不组织校考

2025年鲁迅美术学院12个美术类专业不组织校考
2025年鲁迅美术学院12个美术类专业不组织校考2025年鲁迅美术学院12个美术类专业不组织校考2025年鲁迅美术学院12个美术类专业不组织校考2025年鲁迅美术学院12个美术类专业不组织校考
2025艺考2025年鲁迅美术学院12个美术类专业不组织校考2024/11/29

2025年沈阳音乐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沈阳音乐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沈阳音乐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艺考2025年沈阳音乐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4/11/29

2025年广东省艺术类平行志愿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年广东省艺术类平行志愿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年广东省艺术类平行志愿综合分计算公式2025年广东省艺术类平行志愿综合分计算公式2025年广东省艺术类平行志愿综合分计算公式2025年广东省艺术类平行志愿综合分计算公式
2025艺考2025年广东省艺术类平行志愿综合分计算公式2024/11/29

教育部对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含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教育部对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含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教育部对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含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作出部署
2025艺考教育部对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含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作出部署2024/11/29

天津美术学院2025年取消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校考

天津美术学院2025年取消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校考
天津美术学院2025年取消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校考
2025艺考天津美术学院2025年取消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校考2024/11/29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校考专业名单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校考专业名单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校考专业名单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校考专业名单
2025艺考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艺术类校考专业名单2024/11/29

2025年南京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南京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年南京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5年南京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5年南京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5年南京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
2025艺考2025年南京艺术学院校考专业名单2024/11/29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

艺考热搜

艺考数据
艺考资源站

  • 艺考分数线
  • 艺考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