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择校摇号?公办初中的春天来了?

河南郑州汇之学教育
2020-11-13 01:03:45 文/卢蓉蓉 图/陈梦
引
言
小升初、中考、高考,在今年的这些升学类型中,小升初的变化最大。 从去年民办部分摇号到今年的“民办摇号,公民同招”,招生方式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学校生源。 可以肯定,生源的改变必将影响公办、民办的教育格局,不少公办初中将迎来近20年最佳“翻盘”时机。
01
民办初中的崛起
多少年来,每一年郑州的小升初都非常火爆,一张张稚嫩面孔“赶考”民办初中的场面,令人心情复杂。
在众多小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郑州最好的初中早已不是公办,而是一些民办初中名校。
与公办名校相比,民办初中办学时间都不算长,但为何能让如此众多的“考生”趋之若鹜呢?
追溯郑州民办初中名校的发展历史并不难发现,这些学校大多是从公办民助的路子上走过来的。
2001年,郑州市教委出台了一份《郑州市公办民助学校审批管理意见》的文件,从政策层面允许公办学校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
这个文件出台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当时,优质教育资源还集中于公办初中。
但公办初中划片招生,通过公办民助办分校的形式,让更多不能划片进好学校的学生有了选择的机会,这在当时被看作非常好的一项制度。
后来,根据政策要求,公办民助的分校纷纷“独立”,成为现在的民办初中,不过,民办初中仍然与“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很多与公办学校本身就是一个集团。
民办初中有公办名校的几十年的品牌“背书”,又有自主招生的便利,“考试”、“掐尖”成为民办初中普遍的招生方式,好生源越多,升学率越高,知名度越大,然后报考的人更多,这是民办初中名校发展的基本路径。
02
公办初中的没落
看似完全合法合规的操作,多少年走下来,使优秀生源越来越集中到少数民办初中名校,为了考名校,小学生很早就开始上辅导班,进行各类考试,负担越来越重。
小升初竞争程度甚至大于高考,广大市民意见越来越大,而很多传统的公办初中名校也受到很大影响,生源质量远不如从前。
教育就重要的其实就两点,生源和师资,一定程度上,生源的重要性更大,没有了好的生源,“滑坡”是必然的。
我们以中原区的十九中,二七区的二中,金水区的八中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有人会说,这三个公办初中都不错呀!
是的,这三个学校都是好学校,但它们与自身最“牛”的时候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至少从前些年来看,它们都已不是优秀小学毕业生升学的第一选择。
公办名校的“滑坡”原因很复杂,但这三个学校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优质生源的分流,原先划片区域内较好的生源,纷纷转投民办名校,好学生越来越少,想不滑坡都难。
实际上,这三所学校所对应的小学升学区域非常好,十九中主要对应伊河路小学,二中主要对应幸福路小学,八中主要对应纬五路一小,这三个小学的口碑在全市都是响当当的。
但在以往的招生方式下,好学生第一选择肯定是先考民办,而且原来可以报多所民办,民办考过、录过再轮公办划片,近20年来都是这样操作的,不难想象,优质生源的持续流失对公办初中是多么大的“打击”。
3-新政策的实行今年小升初政策的调整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义务教育的责任不能推向市场”。
近20年来,民办初中近乎疯狂的“掐尖”招生,已经严重影响到教育公平,必须彻底纠正,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
“民办摇号,公民同招”的实行,使整个生源的分配有了一种更加公平的机制,公办学校的话语权大大增强。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来,今年郑州市报名民办学校的人数相比去年减少5000多人,由于摇号的不确定性,这些学生将公办学校放在了选择的第一位。
可以肯定,像十九中、二中、八中等很多公办学校,今年的生源结构预计是近些年来最好的,这给了公办初中一次“翻盘”的机会。
好学生多了,能不能教好,让学校强起来,那就真要看各自的本事了,加油吧!
对于民办学校来说,“掐尖”招生不允许了,更是到了练内功、比内力的阶段。
一部分实力不足、招生差的学校肯定会被逐渐淘汰,前些年郑州的民办初中办学热势必降温。
当然,那些真正教学好、口碑好的民办初中,长远来看,也能成为这次政策调整的“获利者”,竞争主体少了,马太效应会更加有利于强者。
前些天,郑州市教育部门发出通告,对今年有严重违规招生行为的民办初中提出警告,不过,通告没有点学校的名字,有网友评论,“都严重违规了,通告还不点名,这是不敢担当还是不想得罪人?”
小升初政策的调整是“民心所向”,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违反政策的招生行为必须受到严厉处罚。
今年是政策调整的起始第一年,这个头一定要开好,相信有关部门肯定会严格监管,不失信于民!
此文为网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