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攻略

郑州龙门教育
2020-11-13 01:03:18 文/张涛 图/董梓涵
一、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标:知识清楚、模型清晰、结论熟练。
具体需要结合学习情况分层进行。
第一层次(50分以下):知识不懂,很多题不会做
掌握基础和中等知识及题型就行了,梳理清楚公式定理和章节脉络(就是见到题目、能够快速在头脑里定位知识点,知道用什么知识解决)
平时学习:针对性的练习各章节中等题,经典题,暂不管偏难怪题。
考场考试:(1)选择题当成单选做,不在难的选项上花时间;(2)实验题最后一两个空建议不做;(3)计算题每做几步就写出中间结果;书写工整、得卷面分;多写公式,得公式分;多写步骤,分步得分。
特别提醒
对于第一层次的同学,你的问题就是听课少、做题少、公式都没记住、学习没动力、常半途而废,以及高一高二欠缺太多。听课、看书、 做题。题做不出来不要急,一个点、一个环节去解决,想要高考得高分,这些是绕不过去的。
知识的学习,没有捷径、也不可绕过。不是说复习到二轮三轮,前面的基础知识就可以避开了、或者没学好的地方就自动解决了,不会的。你始终要去拿下这些知识点,越早学懂、后面上升越大。
第二层次(50-80分):懂,但考场做不完,做不对,怕难题
平时学习:做各章节中难题,高考真题,提高熟练度。积累二级结论和题型(甚至是某个环节)解题技巧;练习成套试卷时要有紧张意识、卡着时间训练、定时训练;
考场考试:考场上,知识与策略同样重要,集中火力解决80%的考题;“稳”,放弃个别怪、难题。
第三层次(80分以上):懂,也熟练,但常算错,审题偏,常常想多了
建议:平时课堂上不要老是纠正老师讲课的不严密,毕竟老师讲课的重点只是针对班上绝大部分中层同学的;考场上脑洞不要太大,多揣摩出题人意思,体会命题套路和考法。
对于水平中偏上的同学,建议的难度是在高考大纲110~120%的范围内复习(简单的说就是个别稍微超纲、偏难怪的题也建议你研究下,因为高考出题人有时候真的会弄些偏门或者怪题来考你的应变能力;只有学到高考难度120%的水平,考下来才有90分。
二、把握良好的复习节奏,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跑在老师前面,至少是同步。
老师开始复习直线运动第一讲,你可以已经刷题到直线运动章末总结了,相信我,这样复习非常高效。因为你无论是听老师讲知识、讲习题,你的吸收消化理解能力都高人一筹,几周以后,你就会发现,你高三复习效率很高、也提升很快。
最糟糕的是滞后于老师,老师讲受力分析了,你还在纠结前面直线运动的相遇追击问题没有搞懂,这样两周下来,你会崩溃。因为前面旧账没解决、每天新账又出来,手忙脚乱、管头不顾腚的狼狈,而且越往后账越多,最后,基本是放弃复习,得过且过、成为差生。
三、结合不同学科特性,合理安排、利用复习时间
高三时间紧迫,高效、科学运用时间是需要技巧的,比如语文、英语、甚至生物化学,这些科目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复习,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在食堂吃饭排队的时候都可以记几个单词、或者背段古文。但是数学物理别这样干!数学、物理(还有化学生物大题),必须是大段连续、不受打扰的时间,才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思维推理逻辑链。
数学、物理的标准学习模式是:坐下来、备上纸笔、认真审题,边想边写边运算,才有效果。碎片化的时间不适合数学物理学习(这个道理也可以推广到考场上,你做一道物理题,没做出来,不要急着放弃,因为等你后面回来捡这道题的时候,又得重新读题、推理、回忆刚才的思路,几分钟时间就这样重复浪费了)。数理逻辑方面的思维都得这样,连续、安静、不受干扰!一旦碎片化,数理思维的逻辑链就断了。
四、其他经常被提及的学习方法
如要记笔记、每科纠错本;多做点题(越薄弱的科目越应该倾斜时间,让自己的各科都均衡发展);定时练习训练做题速度;回归课本、融会贯通、构建知识系统;劳逸结合、保持体力、高三复习很漫长需要强大心态和精神意志等等,这些都是大家都在说的,也反复在说在用的,就不细说了。
五、关于二轮/三轮复习的一些经验和建议
一轮复习是按章节的、难度适中,基本就是把全部内容重新过一遍,这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的黄金时期,很多高一高二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在那段时间迎头赶上,逆袭为学霸;一轮复习因为内容最细、时间上最长、也最重要,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定要在一轮阶段把基础知识补扎实。
二轮(三轮)复习不按章节了,分专题、版块,如“力与物体的运动专题”、“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专题”等,题目难度肯定大于一轮;二轮复习可以说是高三同学“最后的机会”,因为复习完基本就五月份了(三轮复习有些学校有、有些没有)。
二轮复习中,研读考纲、有的放矢是很重要的,排查一轮复习中的问题,薄弱环节、易错知识继续强化;可以收集各地的诊断考试题、模拟题练手;继续保持解题的手感、熟练度和速度,以及加强书写答卷的规范性、理综试卷的整体解题策略的练习。
另外,二轮复习可以分为“知识性专题”和“能力性专题”,比如学会建模、数理结合解决物理问题等这些你在一轮复习中听不到、总结不出的内容也会出现。
全文
总结
高考要的就是熟能生巧。把基本的知识体系反复巩固到“熟”,适当超纲学习提升破解难题的能力。再通过一定的题目训练,“巧”自然就来了。所谓技巧,就是同一类型题目解题方法的高度总结。
高考一定会辛苦,但方法得当,坚持便会有收获,苦尽甘来,加油啊!
说明: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学习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