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家称为“死亡之组”的物理,选!还是不选?

郑州真金教育
2020-11-13 01:02:50 文/张磊 图/董翔宇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后3门的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生物12.53万(50%)、化学12.5万(50%)、地理11.95万(47.79%)、历史10.88万(43%)、政治10万(40%)、物理8.95万(35.78%)、技术7.2万(29.2%)。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只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
2017年浙沪两地新高考物理学科“遇冷”已是事实。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但是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多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也仅占总人数的30%。
赋分难,物理选考人数骤减
被人们成为“3+3”的新高考方案,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3门选考科目,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
物理学科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曾几何时能学好物理就是“高智商”的代表,为何会被“嫌弃”至此呢?
因为物理较难,顶级高校的专业很多限定选考物理,学生大多选考物理,竞争较为激烈。当大量学霸选考物理时,不管物理试卷简单还是难,在赋分模式下要得到高分是很难的。
从博弈论角度来看,一旦物理考生数量持续下降,排名靠后的人,也会退出;他们的退出,又会导致排名靠前的人相对落后,继续退出,形成恶性循环。物理处于中上水平的学生就要给学霸垫背当炮灰,考出惨不忍睹的成绩;给学霸垫背的少了,只好学霸给学霸垫背,考个中等成绩。因此对于要放弃选考物理的学生来说,躲避的不是赋分,而是竞争对手的实力让人绝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朱邦芬在调研浙江物理教育时发现,选考制度忽略了两个因素:一是制度设计默认六门科目的基础性、重要性、所花精力相同,但实际上,学物理所花的精力比学化学、生物、技术(浙江单独设置的选考科目)多;二是假设选考各科目的学生优秀程度没有区别,但越优秀的高中,选考物理者越多,在赋分模式下成为优秀学生之间的竞争。
“孩子,物理比你想象的更有用”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可以解答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跨越许多自然科学领域,对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建模能力、计算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大有益处。
物理是理工科教育的基础学科,弃选物理将对我国科学界、工程界等领域带来地震式影响。从长远来看,影响的是国民科学素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选考物理对于个人在高校录取和今后职业发展具有独特的学科基础优势。从实际录取情况看,选考物理的考生具有明显优势。
选考物理的考生可报考的高校专业范围最广,达到91%以上,可报总计划占比为83%左右,可报本科计划占比为87%左右,远高于排第二的科目。第一段录取考生中,选考物理的考生占59%。在985、211高校录取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人数达到74% ,特别是选考物理考生本科录取率为72%,比不选考物理考生高21个百分点。选考物理考生的总录取率也高于不选考物理考生。
可见,无论是报考高水平大学,还是报考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选考物理考生都有明显优势。
如果考生确实不喜欢物理,学起来比较吃力,那么就没有必要因为物理的选择面广而选择物理,如果连分数都没有,何谈选择面广还是窄?
对于想进入重点高校,尤其是985高校的考生,物理是必选项,只以普通高校为目标的考生可考虑不选;而要报考军事类、工科类等相关专业也最好选考物理,不仅因为选考科目要求,更因为物理是此类专业学习的基础。
建议同学们在确定选考科目时不能太功利,完全以分数主义为标准,必须遵循个人兴趣,着眼于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只有如此,才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