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天下,金秋谢师恩 致敬每一位奉献青春的师长,感谢你们的陪伴与付出 !

许昌灵感画室
2021-9-14 08:32:58 文/邵思琪 图/黄诗琪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时节,新的一学期开始了。
孩子,也许你还沉浸在浓浓的暑假氛围里,但是现在,你不得不踏上新的征程。
这个新的征程,虽然有点累但却是焕然一新、充满希望。
在此,想对你说:
新学期,对你要求严厉的老师,你不要心生敌意,反而要心怀感激!
1
孩子,教育从来不是放纵
适度惩罚不可或缺
有人说,现在中国教育现状是:家长舍不得管,老师不管。
这是时代教育的悲哀,也是对教育本质的偏离和亵渎。
虽然,我们不赞同暴力喂养的棍棒教育,更加反对变态凶残的体罚教育,但是要支持有理有度的惩戒教育。
因为教育从来都不是放纵,老师手中有惩戒权,才能对学生负责。
这个世界上,老师是除了父母外,最愿意管孩子的人。
这个世界上,老师是除了父母外,孩子的唯一转机。
想教好孩子,想让孩子有出息,就万万不能逼老师放弃学生。
教育是需要力量的,适度惩罚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
只有教育走上了正轨,学生的发展才走上了正路。
只有老师手持戒尺、眼中有光,学生的将来才能得到保证。
为人师表深知不能以爱的名义,而断送学生的未来。
2
孩子,你不为他人而学
但必须为自己而战
孩子,你们现在衣食无忧、吃喝不愁,不像父母这代人,在物质匮乏、生活清苦的年代长大。
这是你的幸运,也是你的不幸。
你们不用像父母小时候那样,为挣脱困苦的生活和卑微的命运,把学习当作走出农门和寒门的唯一跳板,发奋苦读,挑灯夜战,死磕到底。
你也不用像父母幼年那样,以学得好知识、取得好成绩、读得好大学,报答贫病交困中砸锅卖铁供养孩子读书的父母。
你也不用像父母成长中那样,在自卑的沼泽和饥困的追杀中,把读书学习视为人生梦想,把父母荣光看作毕生信仰。
但孩子,在这个发展迅猛、资源共享、人才济济的年代,你要想崭露头角、出人头地、高人一筹,相比父母那个时代,显得更加困难,需要更加努力。
虽然,你今日读书,不再为谋生所迫,不再为父母裹挟,不再为命运所制,但它肩负着更多看似无形实则沉重的使命:有权利选择你喜欢的那份工作,有资本不丢你看重的那份尊严,有能力过上你快乐的那种人生。
是的,孩子,经过父辈的拼杀和征战,到你们这代人,学习终于从“颜如玉黄金屋”的功利角色,开始回归到“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本来面目,但它作为成长阶梯、成人证书和成才勋章的属性,自始至终都没有变。
你虽然不再为他人而学,但你必须要为自己而战。
你的学历和资质、智识和胆量、修为和德行,是你学生时代必修的课程,也是你立足社会谋生的名片。
3
孩子,愿你心怀梦想
不要轻易丢弃信仰
剑已佩妥,学校也是江湖。酒尚余温,人生没有退路。孩子,原谅在这个开学的秋天,妈妈絮絮叨叨地说这么多。
妈妈最大的心愿,并非你能得到老师的偏爱和上苍的眷顾,而是你心怀梦想不丢信仰,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做人时懂得规则,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不负生命。
作为寻常人家的孩子,你必须明白:
学习并非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唯有苦过的人才有资格谈学之乐。
校园并非一方没有竞争的乐土,唯有敢于亮剑的人才有资格当自己的英雄。
奋斗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唯有终生学习不断超越的人才有资本说不负人生。
孩子,为了你自己的学和路、业和梦、生和活,勇敢出征吧。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学习一世,回首有爱相伴。
这是妈妈的心愿,也是全天下所有父母以及老师的心愿。
4
孩子,老师若不严格
你凭什么成才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
老师严格,受益的一定是学生;老师不严格,吃亏的一定是学生。
前段时间,深圳大学一次性清退317名研究生。
其中未注册218人,学习年限超期89人,成绩不合格10人。
考上研究生是多少学子的愿望,这些人得此结果,不禁令人唏嘘。
有人认为,现在的学生太散漫了,将来很难有出息。
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学生自由散漫,就是因为被宠坏了。
玉不琢,不成器!
老师若不严格,学生凭什么成才?
凭爱的热情?凭违心的赞美?还是凭无底线的纵容和宠溺?
对学生的错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学习置之不理,这样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
这样的学生,也绝不可能出人头地。
孩子,你要明白一点:老师的教育,唯有严格,才能见效。
5
孩子,能被老师批评
是做学生的幸福
孩子,学校不比家里,你上学了就要受到纪律的约束。
但你偶尔会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做了不守规矩的事情,违反纪律被老师批评是难免的。
但是孩子,我想告诉你,被老师批评,其实是一种幸福。
《墨子怒耕柱子》中讲到,耕柱子上课走神,墨子独独批评了他。
耕柱子不满,抱怨老师为什么不批评其他同学,只批评他。
墨子说:“如果你要赶马或者牛上太行山,你觉得是要鞭策马,还是要鞭策牛呢?”
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马了,因为马跑得更快啊。”
墨子笑着说:“我批评你,因为你就像跑得快的马,值得鞭打。”
学生犯了错,老师自然要对学生批评教育,可老师的批评教育也是因人而异。
有些学生犯的错误并不比其他学生严重,但遭受的责罚却比其他学生苛刻,就是因为在老师的心目中,他是一匹值得鞭打的马。
所以,孩子,面对老师的批评,你先不要满腹牢骚,而是要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并且从心底接受批评,它会让你学会自我反省、明辨是非,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6
孩子,严是爱,宽是害
请珍惜严格管你的老师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过这样一番话:
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必须有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孩子,老师为什么要管你?
因为,身为老师,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因为,身为老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对你负责。
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十字路口迷茫时,需要有人去指引、去帮助、去惩戒。
老师就是这个人,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管教你的责任,让你明是非、知对错。
孩子,老师为什么那么严格?
因为,严是爱,宽是害,玉不琢,不成器。
老师若不严格,你凭什么成才?对你的错视而不见,对你的学习置之不理,这样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你也很难变得优秀。
孩子,你要明白一点:那些看似严厉刻板的老师,背后都藏着一份责任,一份对职业的敬畏,更是一份对学生的爱。
老师的“严”,倾注的是“爱”,是无限的希冀。
孩子,你必须心存敬畏!敬畏课堂、敬畏知识、敬畏老师。
7
孩子,管你最严的老师
其实爱你最深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他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老师或许就跟鹰一样,会有点凶,很十分严厉,会严格要求你,甚至让你有点害怕。
但是,孩子我想告诉你,那个管你最严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
还记得《老师·好》里的那个苗老师吗?
对着闯祸的学生,他该骂就骂,该打就打,硬是将一群“小混混”扭转成好学生。
大家都觉得苗老师不讲情面,古板严肃,算不上是一位好老师。
但是当他闯进派出所把学生捞出来,当他把整个月的工资都捐给学生做手术……
这样的一位老师,让多少人红了眼眶。
也许你也曾像电影中的学生一样,和老师赌气过、闹过、对抗过,但最后发现这位老师成了你人生中不可替代的人。
少年总要摔过跤、受了伤之后,才知道老师的严厉到底是为谁好。
孩子,管你最严、骂你最狠的那个老师,最值得你尊敬和感激!
8
孩子,对不起
老师真的没办法对你太温柔
有人问老鹰:“你为什么要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老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他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孩子,老师或许就跟老鹰一样,会很严厉,会严格要求你,让你感到害怕、讨厌。
可老师的心狠,真的都是为了你好。
你觉得自己只是偷懒不听课,不写作业,凭什么就要被罚留堂,罚抄书?
你觉得自己只是迟到了几分钟,凭什么就要被罚站?
你觉得自己只是打了一场架而已,凭什么就要被要求写检讨?
可是,孩子你要知道,这些你不放在眼里的“小事”,都有可能酿成你抱憾终生的“大过”。
有句话说得好:“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线;有了底线,方知对错。”
孩子,只有守规则,你才能最大限度地免受生活的惩罚,自由而快乐地成长!
教育从来不是放纵,而是约束。
孩子,老师想对你说声抱歉:对不起,真的没办法对你太温柔。
好的老师,绝不是一味宽容,永远对你慈眉善目,而是手持戒尺、眼中有光。
9
有远见的老师
都带点绝情
知乎上曾有个话题:你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这样回答:老师十分固执,唯分数论。
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
在老师的眼里,学生的前程比什么都重要。
电影《老师·好》中的苗老师在学生的管理上,可能会让人觉得作风霸道,不懂变通,一切唯分数论。
学生给他找丢了的自行车,为此耽误了宝贵的高三冲刺时间,他就疯了似地批评全班学生。
在他的一声令下,终止了一切课外活动、文娱项目等等,但却抑制不住这些高三孩子想在学生时代不留遗憾的决心。
即使深知孩子们的努力,哪怕知晓他们获得的荣誉,苗老师始终没有拥抱这些孩子们。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他不容许奋战中的孩子有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
因为,在他的观念里,老师的使命除了育人之外,最大的责任就是要将学生送上一条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道路,送上大学。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事,甚至它可能带点绝情,有点狠心。
老师只有狠心地管,学生才能真正成器。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孩子,愿你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
亲爱的孩子,你要始终记得这两句话: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宽严并济、奖罚分明的;
最好的老师,一定是管教同步、严慈共体的。
亲爱的孩子,希望你当一个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