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科“导员说”|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一)

郑州科技学院
2021-8-18 17:51:20 文/潘飞宇 图/丁梦茹
本文1811字23图,预计阅读需13分钟
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
郑科“导员说”专栏
面对洪灾、疫情
郑州科技学院辅导员
主动冲锋在前
始终与同学们
心连心、肩并肩
坚决落实好各项政策
做好特殊时期的
学生关心、关爱工作
引导青年学子把灾难当教材
把困难当磨砺
在灾难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持续深化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吴晓娜
吴晓娜,副教授,现任郑州科技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8级辅导员、学管秘书。曾获得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郑州市创业培训工作先进个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在我省遭遇的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华儿女再次挺起不屈的脊梁,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壮丽史诗。
而此次河南的防汛救灾工作对于我校学子而言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应该用好救灾鲜活案例,讲好爱国生动故事,引导广大学子学习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精神。既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又可以深刻诠释党的初心与使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作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如何利用此次防汛救灾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理念落到实处。在救灾中,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风雨中,那些艰难前行的身影,成了受灾群众最坚实的依靠,这些充分向我们证明了党和人民有着打不断、拆不散的血肉联系,我们要有信心共同渡过难关。
灾难面前,民族大义面前,中国人民从未输过,也许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依旧生生不息的密码。
体育学院辅导员刘雪峰
刘雪峰,中共党员,体育教学硕士专业,现任郑州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学管秘书、团委书记,担任2019级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辅导员。曾获校级“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生命的存在是人生的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增长知识阶段,积累生活技能时期,不断提高对生命认知和体悟的重要时期,加强对于大学生生命观念教育尤为重要。
以此次涝疫“危机”,作为开展生命观念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生命、感受生命、珍爱生命。依托身边的典型案例,解放军、武警官兵、志愿者的大爱精神为教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感受生命的可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灾害发生后,各种网络新闻铺天盖地,其中真假、片面性,学生对于互联网信息甄别能力不强,导致网络舆情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是行为问题。
加强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及时转发权威消息,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通过搭建班级、年级、党团组织等多层面在线交流沟通平台,引导学生正面发声,共同形成疫情汛情的网络正能量。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武梦阳
武梦阳,中共党员,法律硕士,现任外国语学院2018级辅导员。曾获得全国民办高校“班级管理创新案例”三等奖,校级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综合素质教育说课比赛”三等奖,“欧立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
这是一个特殊且极具考验的时期,郑州先后面临了特大暴雨与疫情的反扑。外国语学院学子们众志成城,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勇于担当,遵守学校规定。辅导员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
在防汛前,刚接收到暴雨红色预警,我第一时间利用网络开展线上会议,告诫同学们非必要不外出,同时,立刻组织学生干部小组,负责联系各个班级的同学,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汛中,积极了解学生状况,安抚学生情绪,开展心理帮扶。在汛后,郑州又面临反扑的疫情,在抗击疫情中,师生统一战线,接受学校安排,统一核酸检测,做好个人防护,并进行自我隔离,非必要不外出。
灾情无情人有情,在面对极大挑战的同时,不忘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坚信党的领导和国家力量;在灾难面前,不忘使命,凝聚个人责任和担当,把灾难当做教材,用抗洪和抗疫精神鼓舞每个学生。
洪涝、疫情,这个夏天,面对疫情汛情叠加情况,有危险逆行奋斗在最前线的医务、解放军战士、志愿者,教育工作者,更有全国人民的支持,让这场“涝疫皆核”也变的不再那么让人畏惧。当前情况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一堂深刻的思政大课,一本鲜活的德育教材。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在防汛救灾与疫情防控中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期来源| 学生处
本期编辑| 李新豪
责任编辑|张毅飞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
-全媒体中心出品-
投稿合作:zzkjxyxwzx@163.com
“战疫”并未结束防护仍需继续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