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艺考生文化课集训备考阶段,家长该如何辅助?

海天高文化教育
2021-1-10 12:59:17 文/阮婷 图/白鹏宇
父母们都明白,高三这一年教育孩子需要用好方法。那么什么是好方法呢?
大部分艺考学子往往从初中起便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榜样的树立、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及时的奖惩等全方面培养。
家长们总在说忙忙忙,比如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家长明白,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着我们来弥补,只要稍微有点忽略,孩子的成长变化会很明显。而孩子有些问题一旦养成,会花费很多精力来改正,甚至根本无法纠正,尤其是文化课冲刺这个关键期,真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每一个步骤都极为重要,所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韧的毅力便迫在眉睫。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同校方相辅相成,帮助孩子实现大学理想?
一、高三艺考孩子文化课学习中可能经历的四个阶段
高三的艺考生在备考文化课的半年中,心理变化从开始的激情满满到后期的停滞不前。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形式,尤其受疫情影响,专业课时间学习减少,而文化课比重连年提升,孩子们升学压力倍增,所以充分了解孩子心态变化是作为家长的必修课。
这一点,疫情期间的家长们最有发言权,年初受疫情影响,孩子们居家学习,有些家长便把高考、成绩挂在嘴边,无休止地唠叨,整天用“要为父母争口气”之类的话刺激孩子;不时督促孩子,要抓紧时间做作业;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边唠叨要刻苦呀、努力呀;整天磨叨孩子这么不听话呀;无数次的重复谁家孩子比你学习好呀。你让孩子一天到晚,听到的都是类似的话,做的都是让孩子极其反感的事,这种做法,这种不信任,只能是影响孩子的心情,让他不能好好学习,更有严重者会发生激烈的争吵,甚至还会造成双方面的矛盾。孩子和家长,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尽量不要发生冲突、碰撞,那无异于火星撞地球,后果很严重。
对孩子表达关心也要看准时机,不要没完没了的唠叨,也不要老在孩子身边晃来晃去,要适时适度,可以选择在他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表达。嘱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复两遍以上,否则既没有实际效果,又会给孩子以不被信任的感觉,只会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平时也要有意识地杜绝唠叨,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要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心理及生活的环境。
2.不要过度关心
“你最喜欢家长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和“你最喜欢家长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什么也不要说,什么也不要做。”可见,孩子不欢迎我们的过度的关心。
其实对孩子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关照都要适度,无关原则的约束少一点,多余的关心少一点。
望子成龙的心情迫切,可以理解,但无论你的心里多么迫切,你必须要装出一副无关紧要、若无其事的样子来。最好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不要主动去过问,当孩子自己谈到相关话题时要认真地“察言观色”,巧妙应对。家庭环境或氛围的改变不要过多,反差不要太大,要营造宽松、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围。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样即可,在休息日回到家的孩子可以适当地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不能够回家的,家长们可在看望孩子的时候带孩子吃点美食或者逛逛街。
有些家长不明白,其实让孩子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到学习上没有好处。学习不仅仅是看书做题,休息也不仅仅就是睡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休闲、逛街、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得到适当的缓解放松,而且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好处。
3.不要进行过度的不合理的一对一补习
冲刺阶段,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
不惜血本地进行一对一、开小灶,这样不仅挤占了孩子消化复习的时间,而且有揠苗助长之嫌;不仅浪费了时间、金钱,还容易让孩子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反正课下有人给补习,极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会上火着急。我们要做的不是急着补习,而是要听从老师的分析和建议,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是情绪过于紧张,是考试题目过难,还是复习计划有偏差?是基础知识不到位,是考试技巧没掌握,还是学习没有努力?
如果你不心平气和地去分析孩子考不好的原因,并从中发现不足,帮助孩子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反而不是有病乱投医,就是大惊小怪,失望伤心,生气责骂,这些无疑都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如果真想要帮孩子忙就要帮到正确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一对一的补习就是错的,因为有时候孩子确实是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这时候适当让老师来辅导孩子也是无可厚非的,并且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希望家长们要谨慎的选择合适的老师,并且选择合适的时间让孩子补习,最好能够结合班主任老师的建议进行一对一补习,贵精不贵多。
4.不要盲目攀比
有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够优秀,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就经常把亲友同事家的名列前茅的孩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以为这样会有好效果。殊不知,这样效果更糟糕。
所以不要总对孩子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如何好、如何勤奋、如何有出息的话,这样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压力,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从内心对学习、对高考产生恐惧、厌恶,更加不利于复习和考试。
要多进行孩子每次考试成绩的比较,努力发现孩子每时每刻的进步,同时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缺陷,以达到扬长避短、鼓舞士气的效果。
5.不要期望值过高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不顾艺考生的现实的成绩和智力的差别,总想着让孩子成绩突飞猛进,为家长长脸。目标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使孩子觉得自己成绩提升慢就是无能的表现,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作为家长,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给孩子过高的预期,要守住一颗最可贵的平常心。
6.不要过度焦虑以往很多的家长从孩子一进入艺考就如临大敌,自己先有了变化: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茶饭不思,有的夜不能寐。家长们怕孩子的专业成绩大起大落使得自己的心中没底,怕孩子失去信心自己不能使他振作,怕孩子生病浪费时间,怕孩子情绪不好影响学业,怕孩子在这段日子里谈恋爱,怕孩子临近高考了还不上心、不着急,怕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反正是整日地忧心忡忡,担惊受怕,焦虑不安。
不知大家想到过没有,我们的情绪可以直接传染、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孩子学习中面临的真正压力,恰恰就来自于关爱他们、呵护他们的父母。许多时候,作为父母的,自觉不自觉地就成了孩子压力的主要来源,在孩子准备高考的过程中充当的不是一个减压者,却是一个施压者。
尽管是这样,也请家长们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
不要让工作、家庭的一些事情、矛盾等不和谐音符影响到孩子。比如有的家长说“我和孩子说了,我和他爸之间的事是大人的事,不用他管,他只要安心学习就行了。”这话看似合理,仔细想想,有谁能做到?
父母在一边吵闹打仗,孩子在一边漠然置之,安心学习?互换角色,你能做到吗?也不要因夫妻教育方法不一致而公开争吵,那样会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见,要避开孩子进行讨论,不要让他感到只有一个人说了算,以防止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说话不起作用。
(二) 重视疫情,充分防范,做好榜样
尤其是过年之际,往往是全国大学生放假、农民工返乡等高峰时期,家长们为自身与孩子安全着想,应时刻防范病毒,保证孩子学业平稳进行,以身作则,告诫孩子疫情尚未消散,警钟长鸣!
三、家长经验分享
从家长的角度我分享以下三句话:
其实纠结的事无非就那么几个:
纠结一:要不要选择专门的艺考生补习机构?
艺考生文化课长时间缺失,距离高考学习时间过短,艺考生普遍基础薄弱,部分美术院校文化课要求较高,提分迫在眉睫,针对以上种种特性,选择适合艺考生特性和基础的文化课学校就尤为重要。
纠结二:疫情卷土重来怎么办?
由于国内采取了有力防控措施,疫情经过数月努力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国基本恢复到正常生活。整体来看,目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关于疫情会不会二次爆发,随着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落细,境外疫情输入引发我国疫情反弹的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局部地区爆发是可能的,但像年初一样全国停课是几乎不可能的。虽然,我国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但全国疫情不会卷土重来。因为我们已经了解了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也发展了一套及时发现、控制疫情的防控策略。可能有地方会报告零星病例,但不会出现大规模流行。
纠结三:统考成绩不好怎么办?
专业统考成绩既定,文化课上的付出和提升尤为重要,部分发挥失误的同学可以通过校考来进行弥补专业成绩上的缺失,更多的同学则需要通过文化课来提高最后的录取率。
纠结四:成绩波动或者不理想怎么办?
这几个月,估计很多家长和同学的情绪跟着成绩排名波动。这里我们想告诉家长:高考真正考查的,是备考时的坚毅品质与从容心智,和报考时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我们家长本应该为孩子屏蔽干扰,这要求我们自己要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纠结五:怎样报志愿,录取的几率更大?
艺术生经过高中3年的摸爬滚打,只有一个目的:上大学!那么志愿填报就成了上大学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报对了,前程似锦,报错了,前功尽弃!海天高提供专业的免费报考服务,一站式服务至报考录取,免去广大学子及家长报考老大难的问题。
我们将立足于教育本身,以师资力量为核心、教学成果为导向、学习习惯培养为重点、升学录取为目标,着重孩子的全面成长,分数是一时的,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们一生!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占得了多少先机,而是父母的格局与学校的引导。我们应尽可能淡定从容,一步步陪孩子耐心走下来,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的坚持,终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