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成绩出来:请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这比分数更重要!(老师转给家长)
期末考试结束后,孩子的分数、排名又一次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绩,考得好就夸,没考好就骂,之后也是不了了之。
但是每次大型考试过后,家长们如果仅仅是盯着成绩看,那就输了。
无论孩子成绩是否理想,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01
正视孩子的成绩
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
现实中,很多家长面对成绩都有这样的反应:
孩子成绩出来后,考得好,家长得意洋洋,一身轻松;考得差了,就忍不住“横眉冷对”,责怪孩子不好好学。
还有的家长,总喜欢拿孩子的成绩和别人作比较,即便孩子考了98分,当知道班里很多人都考98分后,又开始对孩子不满意。
这样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过于看重成绩,每当考试就紧张焦虑,患得患失。
面对孩子的成绩,家长们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平和地看待孩子的成绩,要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
不要将成绩不好归因于孩子不好好学习、脑子笨,也不要将孩子这一次的成绩和他未来的成就联系在一起。
孩子考得好,可以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表扬他的学习态度、平时的学习习惯等,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嘉奖,而非物质层面。这会增强孩子的信心,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
孩子考得差,本身已经很沮丧了,需要的不是家长的批评指责,暗示他如何如何差劲,而是家长恰如其分地引导,让他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提高。
家长们从考试中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看到孩子的不足,鼓励孩子的进步,帮助孩子一起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在学习中获得自信,这才是最重要的!
02
多跟孩子沟通
重视家庭教育
白岩松曾在采访中提到,从不强求孩子考第一。他总是告诉儿子:“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 相比于学习成绩,他认为孩子的性格、行为教育更重要。
现在很多家长都已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忽略沟通在教育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 因沟通不畅造成了很多问题,期末考试就是一个很好的和孩子沟通的时机。
无论考试成绩如何,父母都应该通过语言、思维、信念、沟通等方面来唤醒孩子成长的动力,让他们尽早形成梦想,确立未来的人生目标,设定近期的学习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
沟通,不能唯论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态度、方法、思想品德等,当孩子有了学习兴趣,态度端正,掌握方法,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会上去。
家长们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应注意:
尽量在一个快乐的气氛中和孩子沟通,不要让孩子在家里感觉到比在外边还紧张。
和孩子沟通不能太急躁,要有耐心,批评要适当、适度。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可以根据孩子的心情,选择适当的话语安慰。
03
找出知识的漏洞
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考试过后,试卷是最有用的复习资料。
认真了解、分析出现错题的原因,针对孩子薄弱项目,制定有效的计划,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很多孩子都会把粗心作为错题的“借口”。
“这些题我都会,就是太粗心了。”
有些错误其实并非是因为粗心,如果家长不去深入了解,就会掩盖孩子真正的问题。
当然,很多时候,孩子不是说谎,只是不清楚丢分的根源是以下三点:
第一、注意力不够集中。
很多孩子丢分是因为没认真审题,而不是粗心。
有些孩子还没读完题目,就立刻提笔答题,急于求成,最终导致了丢分。
对策:
平时当考试,考试当平时。做作业时要和考试时一样,不东张西望,三心二意。把题目审清楚再下笔,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第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如果孩子经常写错别字、混淆概念、胡乱答题,不是因为粗心,而是没学到位。
低级错误的背后,都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挖的坑。
对策:
系统的学习少不得平时的用功,要让孩子打好学习基础,错题做好记录,方便自己随时查漏补缺。
第三、学习习惯有问题。
写字潦草、做题马虎、习惯拖延,都是孩子学习上经常出现的坏习惯,也会在考试上导致失分。
对策:
平时就要多练字,不能随便写写就好;做完作业要检查;做题不要拖拖拉拉,要提高学习效率。
无论成绩如何,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各自的花期不同,细心地呵护,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学习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
一时跌倒了,没关系,
爬起来再跑,来得及!
不要让“考试”抹杀了孩子阳光般的心和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