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得上 来得及 你可以 | 每日打卡 2022高考倒计时190天!

衡水清北教育
2021-12-07 15:45:22 文/邵菲 图/董梓涵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图为科研人员研发某种病毒疫苗的几种技术思路。
1.接种疫苗能使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以下对疫苗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是一种抗体B.是一种抗原
C.与病原微生物部分结构相同D.化学本质都为蛋白质
2.途径I和II都需要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病毒株。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氧气、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有_____等(写出2点)。途径I与途径II相比,生产的疫苗安全性更高的是途径_____。
3.途径Ⅲ中,过程①的操作属于_____。
A.RNA复制B.逆转录
C.翻译D.转录
4.途径III中需要限制酶处理的是过程_____;完成过程⑤的工程菌需要进行筛选,其目的是_____。
5.途径III过程③中,若质粒被酶切后末端的碱基序列为,则能与之连接的DNA片段末端的碱基序列应是_____。
A.B.
C.D.
6.图中,步骤⑥⑦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是_____。
【答案】
1.BC
2.pH渗透压II
3.B
4.②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工程菌或受体细胞
5.D
6.发酵工程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过程①为获取目的基因,过程②为切割载体,过程③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⑤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⑥为培养受体细胞,过程⑦为目的基因的检测鉴定。
1.A、抗体是由于人体经过特异性免疫后产生的对应某种病毒特定的蛋白质,疫苗是经过处理后的灭活病毒,A错误;
B、疫苗是经过处理后的灭活病毒,接种疫苗是接种抗原使人体发生主动免疫的过程,B正确;
C、疫苗是全病毒接受处理后获得的灭活病毒,与病原微生物的部分结构相同,C正确;
D、疫苗是由病毒灭活处理获得的,化学本质应为RNA和蛋白质,D错误;
故选BC。
2.(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除适宜的营养物质、氧气、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pH值和培养液渗透压等条件;
(2)生产疫苗的途径Ⅰ、Ⅱ中,途径Ⅱ中通过裂解病毒提取抗原蛋白,安全性更高。
3.A、RNA无法直接复制获得DNA片段,A错误;
B、病毒抗原蛋白基因组为RNA,RNA通过逆转录获得cDNA,得到目的基因的DNA片段,B正确;
C、RNA翻译获得的产物为蛋白质,C错误;
D、转录获得的产物为RNA,且RNA无法再转录,D错误;
故选B。
4.(1)据图可知,途径Ⅲ中需要限制酶处理的过程为②,切割质粒使目的基因能与质粒结合形成新的重组质粒;
(2)完成过程⑤的工程菌进行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工程菌或受体细胞。
5.由题意可知,能与黏性末端连接的黏性末端碱基序列应是能够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根据A-T,C-G的配对原则可知,与序列GATC配对的序列为CTAG,故选D。
6.步骤⑥⑦中涉及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属于发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