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延果:学校应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地方

河北教育
2020-12-18 18:52:01 文/罗妍婷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往往是我们做事的追求。但也并非绝对。譬如学校,就是一个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地方。这是由学校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
学校活动的价值追求决定了其复杂化诉求
中小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专门场所。课程、活动就是这种“组织”“计划”的体现,而这两者又都是由老师设计、组织和实施的。“有人教”使得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相比,在过程设计和结果预期上有了本质的不同。
从目的视角看,学校教育是要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帮助其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校园是一个专门的、面向未成年人的半封闭场所,有着严格的保护要求和办学规范,这使得校园生活显著地区别于社会生活。但校园内也有人际交往、组织运转、建设施工、销售购买等社会活动,尽管这些活动在校园内并不完全社会化、市场化,但它们与社会类似活动本质上没有区别,如都需要规则约束、个人选择、责任担当等。可见,校园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的雏形。学校只有利用好自身的这一特性,才能既全面呵护学生,又促进其社会化发展。“似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学校不能忽视、简单化校园活动的促社会化发展价值。
学校教育的另一目的是要将学生与生俱来的特长、潜质保护、开发,并培养、发展好。从行为表现看,中小学生的智力特长还不明确,性格爱好也不固定,职业倾向更不明朗。这要求学校必须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参与更多的兴趣活动,让其尝试、彰显各方面的才能,一旦某一方面有稳定的表现,就要有意识的保护、开发并促进发展。教育对象的“未定向”性,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原始态、全维度、多元化,因而变得“复杂”。
“有人教”“似社会”“未定向”是学校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显著不同的三大特征,决定了学校每一活动都具有双重价值:一是活动行为的外在价值,是我们一看便知的行为的直接目的;二是活动行为的内隐价值或称潜在价值,是行为背后隐含的,我们在实现直接价值的同时,施与学生的成长发展价值。对这两个价值的追求,决定了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学校活动复杂化的思路和方法
学校的哪些工作能够复杂化,又如何去复杂化呢?
首先是课堂教学。作为先知者的老师,设计并组织实施了每一节课的教与学。对于学生要学习掌握的知识,上课前他一定了如指掌。课堂上直接告知学生结论,一定是最快捷、最简单的教学办法。但是,优秀的教师,一定会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先是创设情境,由情境导出问题,再把问题抛给学生,给他们时间去探究、思考、讨论,再让他们试图给出答案,得出结论。特别是,当有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时,若老师认为“火候”不到,往往就故意“装傻”,引发更广泛、剧烈的争论。一番折腾之后,老师才给出他原本上课开始就能给出的知识和结论。这是典型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但却是必需的,是高水平的教学。往往是越能像这样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老师,学生越喜欢,学得越透、越扎实,成绩越好。
课堂复杂化,就是把知识还原回其发生的状态。让学生历经、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就能把知识复活,带来高效率的深度学习。
其次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里师生能看到的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价值,校园的每一雕塑、匾牌都在濡染着学生的心灵。但校园景观类别繁多,内容分散,且随社会发展往往还需要增减。那么,是简单的随遇而安,还是精心设计,让这些景观有序、成体系,最大限度发挥育人作用?显然,后者是我们应有的选择,这就需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复杂化。
分区建设,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之一。如某学校根据办学理念,把校园分为四个文化区,每一区域都定义了其内涵,确定了其建设内容。“润德”区布置有校训文化石、核心价值观文字雕塑、孔子雕像、校史馆、每周一星展牌等;“格物”区集中安排了科技馆、能源广场、日晷、华北生态馆、宇宙射线观测站等;“炳蔚”区集中建设社会人文教育功能,安排有思想广场、生命发展指导中心、心语墙、琴韵广场等;“行健”区布置有食堂、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等健体文化的设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分区,表面看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但却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更能够结构性的、系统性的发挥育人功能。
第三是学校的课程开发。学生在学校经历到的一切都是课程,那么,学校的生活用品、运转的设备、建筑的材料,乃至某座建筑的建设方法、过程都是鲜活的课程资源,都是生活化的教材。学校若能将这些实际应用,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开发,就能构成最鲜活的校本课程。这种开发和利用,一定会打乱和干扰相关工作,显然会使学校的实际生活过程“复杂”化。但学校从自身的生活中挖掘资源,让学生接触就在自己身边的社会实际,学生获得的成长是全面和多元的。
如,在某学校运转的保障设备都应用最先进的能源、电子等技术,学校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最先进的材料科学产品。于是学校确定开设《校园科技之光》校本课程。组织各学科老师开发了包括空气能热水器原理、食品快检原理、太阳能面板、人脸识别技术、人工肾脏RO膜等十几项内容,它们就在校园内运行,可现场观察、实习。
再如,音乐伴随是学校各种活动都需要的,但若能根据不同音乐的情感渲染功能,整体设计学校不同时段、不同活动、不同场所的伴随音乐,系列化、结构化、整体化浸染学生,使其成为一门隐性课程,就能很好发挥其育人功能。
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办学的每一举止行为,从课堂到活动,到管理,到物件摆设的每一操作都要摆脱简单的“做完”“做过”了就行的心态,要追求从过程到结果的教育意义,必须使过程复杂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学校就有了自己办学理念引领下的特色“味”!
来源 | 《河北教育》综合版202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