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值得 未来可期

河北教育发布
2020-4-21 15:10:42 文/唐睿宸 图/郭敏
关注我哦!
全省师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文学作品选登
教师篇
人间值得 未来可期
廊坊市三河市第五中学
王跃波
隔离在家,陆陆续续记下一些琐碎文字,如今回望,别有意味。
1月28号
正月初四。连续两天雾霾,下午三点阳光就不见了,屋里暗暗的。大概从18号开始,新型肺炎的消息渐渐传开来,到现在,朋友圈几乎都是这个主题。不断更新的疫情报告,不断更新的注意事项。口罩断货了,村里封路了,小区门口设体温检测了,哪个地方又有确诊病例了,哪些新型肺炎病人痊愈了……不全是坏消息,也有好消息。但,看得多了,还是会焦虑。像我,不发烧不咳嗽,只是前几天着凉嗓子疼,就急吼吼地吃药。关键时期,不敢不吃。吃了几天,还是疼。搁平时不会放在心上,现在,却不敢不重视,直到详细咨询了医生朋友,才放心。就是咽炎犯了,多喝水,咽炎片、连花清瘟吃几天也就好了。
朋友圈里还是有一些生活气息的。一个小姑娘晒出了她自己做的蛋糕,金黄金黄的,看着就特别有食欲,说是跟抖音学的,做了两次就成功了。你看,这小姑娘就活得通透,还想着学烘焙。比起她来,我真是老脸通红:心理素质太差。有晒跳绳的小哥,说是平常跑步的路线封了,自己在院子里跳绳锻炼身体。有晒画画的,喜欢画眼睛的美女姐姐用彩铅画的眼睛出神入化,没想到我的朋友圈里还藏着画画大神。有晒蒸包子的宝妈,白胖胖的包子细密密的褶儿,真好!有晒植物照片的理工男,全是科普知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啊,久违了!
生活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病毒来了,要防要控,要万分重视,可也要正常生活。春天快来吧!
2月8号
隔离在家,无事可做。那就写字吧。小楷静心,未见得写的有多好。纸和墨是前几年学书法时买的,一直没用完,没想到现在派上了用场。一直临《乐毅论》,喜欢俞和的。越写越小心,这纸和墨都得珍惜着用,用完了没地方儿买去,关键是出不去。写着写着,想起鲁滨逊,那个漂流到荒岛上的冒险家。他也是墨水不够用呢。当然,我的境遇比他还是好多了。只是墨好买,小超市应该有,纸却要到网上买,快递也停了,麻烦。慢慢写吧,慢慢写。期待疫情赶快结束,让我们都恢复正常生活。
《生查子·元夕》,写了很多遍,最后这遍可以凑合看。元宵节,总该留下点什么。因为禁放(烟花爆竹),因为疫情,这个年分外冷清,元宵节亦如是。住得偏僻,昨晚,是有零星的鞭炮声的,稀稀落落,多少有点安慰。愿亲人都平安,春暖艳阳天。
2月18号
前两天,一场大雪,前所未有。朋友圈的雪景大都是隔窗而来,高楼上,平地中,破空而降,落地成白。有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有踏雪上班变成“雪人”的,有在雪地上写下“武汉加油”的……疫情之下,这场大雪并没有带来多少欢悦。若在平常,自然可以赞一声“丰年好大雪”“瑞雪兆丰年”,可是现在,掺杂了那么多复杂的感情,担忧、祈盼、希望、焦灼、迷茫、不知所措……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除了叹一声,好大的雪,什么也说不出。
今日,天气晴好。天蓝得清透,温度也在7度以上。疫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白衣战士奋勇作战,保一城平安,保一国平安。我们这些普通人,不能出门,隔离在家,进行着另一场温和的战斗。比起前方的生死救援,不能出门的无聊、不便,简直不值一提。安稳地待在家里吧,等到疫情解除的一天。太阳光正好,后房檐上厚厚的积雪经不住温暖,一大块一大块脱落下来,摔在地上,轰隆隆地响,四散开来。雪水小溪一样,顺着屋檐一线而下。雪已化,春暖花会开。
刚刚,孩子爷爷打来电话,问我们有没有空儿回去,说家里包粽子了。空儿是有的,可是回去却有些麻烦,还是不了。这个时候,还能想着包粽子,也真让人意外,毕竟离端午远着呢。可是想起全网做凉皮、做蛋糕,好像又很正常,是我太缺乏生活情趣了。疫情之下,生活还是要继续,天天苦着脸,日子也不会更好过一些。琢磨一些平时没工夫鼓捣的美食,不亏待自己,也是挺好的。关键是心态。爷爷是村医,七十一了,天天到村口执勤、测体温,奶奶看家。两位老人好像没把这新冠肺炎看得多严重,至少心态上很放松。日子过得有滋味,跟平常没啥两样。就是不串门了而已。
好好休息,好好生活,积蓄力量,珍重待春风。
3月12号
好好的,背什么《行路难》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回真难了。厨房水龙头漏水,一拧,呲得哪儿哪儿都是。忍了好久,终于不想再忍。家里有新的,想着就换上吧。结果,旧水龙头下面螺丝锈住了,拧不开。又找钳子,又找扳子,下面水管外面都是“铁刺”,胳膊、手都中招了,戴着手套也没幸免。折腾一溜够,也没卸下来。水管总阀门在卫生间,这边卸龙头,那边就得关阀门。那个阀门本就常年滴水。现在好了,拧了一遭,滴水变流水,小盆换大盆……
只好开启求助模式。几个电话打下来,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感谢临时开门的水暖商店,提供合适的零件;感谢新搬来的热心的邻居,带着全套工具,帮忙换上了新件;感谢多次开关自来水总阀门不辞辛劳的锅炉工张师傅,施工得以顺利完成。
疫情期间,生活中的一点小困难,总是不免放大。焦灼无助之时,这些来自邻居乃至陌生人的援手,更显温暖珍贵。疫情,隔离的是距离,隔离不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3月21号
春分已过,天气向暖。戴着口罩,走出家门。
柳树吐出了嫩芽儿,迎春开出了小黄花,可能是缺水,花瓣稀零瘦弱,伶仃的感觉。可到底是开了呢!榆叶梅拱出了红红的花苞,圆鼓鼓的,一个个包裹得紧紧的,小红宝珠似的。还有一棵杏树(也许是桃树,没分清过),高高大大,枝杈繁多,满树粉白的花朵,只是颜色太浅,花朵稀疏,没有繁盛的感觉。仔细看,地上到处是飘落的单薄的花瓣,并没有香气。蜜蜂也没看到。
法桐树还是老样子,枝杈上还挂去年冬天的“果实”,有的落到地上,圆圆的,棕色的外壳上满是密密的纹路,看着很是坚硬。有的被路过的人踩扁了,露出棉絮状的“籽”来。
树下,野菜绿油油的,小小的一团一团,很有春天的感觉。蒲公英开出了小黄花,一小朵一小朵,小太阳似的。紫花地丁的小紫花也成群结队地开了,也有说叫二月兰的,小蝴蝶似的半个指甲盖儿大小的花朵,纤巧灵秀。当然更少不了顶着细碎白花的荠菜,细茎支得高高的,鹤立鸡群。
麻雀很会找地方,三五成群地栖在向阳的柳树的高枝上,叽叽喳喳,热闹之极。看个头,娇小玲珑,不知是不是新生的幼雀。白肚皮的长尾巴喜鹊飞来飞去,衔着小树枝,忙着筑巢。巢在哪儿呢?高高的杨树上啊,已经颇具规模了。杨树发芽还早呢,依稀有杨树吊儿的影子。槐树也没有消息,五月槐花香,这时节尚早。有清脆悦耳的鸟叫声传来,新鲜的欢悦的,不知什么鸟,藏身何处,也没寻见它的影子。
北方,春天的大幕徐徐拉开。
4月9号
春日宜读书,闻风坐相悦。
疫情持续向好,心也静下来。继续读书,《鲁迅全传》,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总算读完第一部,对绍兴对鲁迅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细读了一遍,不读书不知道自己的浅薄,确实如此,恨不得每篇都要做笔记才好。文本解读深刻细致,课才能上得精彩。《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则带我走进一个全新的魏晋时代,一字一句间,领略魏晋名士的文采风流、高雅飘逸,这绝不是自己读《世说新语》所能领会到的。
就在刚刚,朋友圈已被“河北开学”的消息刷屏。终于有消息了!网上热议“再不开学,家长就都疯了”,其实,再不开学,老师也快疯了。疫情之下的加长版寒假以及寒假之下的网课,对于学生、家长、老师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网络教学和线下教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绝不是一根网线一堆设备的问题。好在,一切即将回归正轨。
人生无常,无法抵抗,但人间值得,未来可期。经历了这样一场战“疫”,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收拾好心情,拾级而上,砥砺前行!
河北省教育厅官微
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