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学科建设 共塑大学文化生态 三亚学院召开首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交流会

三亚学院
2021-4-16 20:12:55 文/陆露 图/邓鸿煊
走进校园 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三亚学院举行学科建设分享会
4月7日,三亚学院首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系列交流会在书山馆中报告厅举行。交流会以“聚焦重点学科,发挥学院优长,建设特色学科”为主题,分享在学科建设中凝练方向、培育团队、打造平台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力促前一阶段高水平特色学科建设成果进一步转化。三亚学院常务副校长刘开南鼓励全校教师,坚持和传承好“不懈则优”的校训精神,主动融入学科建设,为实现三亚大学目标不懈奋斗。副校长朱沁夫、高一兰,各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等出席本次活动。副校长王丹主持活动。
分享会上,各学院院长从学科、专业以及课程之间的逻辑架构出发,分享学科建设近期成果,充分交流如何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支撑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为十四五期间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开创性思路和实现路径。
各学院院长分享学科建设的现有成果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院长杨涛表示,十四五期间,学院聚焦工业互联网和区域发展需求,形成“陈国良院士创新团队—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容淳铭院士工作站团队—区块链与金融信息安全”“张文生教授团队—人工智能及应用”、“孙建国教授团队 —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及数字信息安全”,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数据信息安全”“计算机视觉技术”“热带高效智慧农业”等四个校内团队,以重大项目和标志性成果产出为抓手,打造学科、区域、产业发展的研究平台和应用示范基地。
旅酒学院院长柴勇从旅游学科基础理论出发,研判学科建设方向并分析发展方向和路径。学院依托硕士点建设,拓展凝练“旅游规划与策划”“热带滨海可持续旅游管理”“国际酒店与邮轮运营管理”三个重点学科方向,通过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海南消费研究中心、海南新业态研究中心、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基地等研究平台,以项目带动学科、专业、课程三位一体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并为团队建设引入奖励机制。旅酒学院积极对接自贸港建设需求,挖掘旅游产业发展特色。
健康产业管理学院院长陈小勇结合学院以健康产业新业态和“新医科”医学教育理念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学科定位,规化“十四五”期间在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休闲体育(康体与抗衰老)的学科建设的时间节点和任务目标。
各学院院长分享学科建设的现有成果
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伟主动响应新文科背景、自贸港机遇、学科环境等外部变化,提出在创意写作、琼学研究、文字学、大数据与语义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专硕、教育专硕、新闻与传播专硕等方面形成与学校重点学科融合矩阵,优化学院重点学科方向布局,形成课程建设、专业与层次建设、平台建设等路径与方式,并建立相应的学科培育制度。
外国语学院院长李发元表示,学院将打造以英语、俄语为核心的特色专业,围绕学校五大重点学科群建设,将对标“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定位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对标“双一流”建设推进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体育学院院长贾朋社从学科建设的背景与基础、方向与目标、机制与举措三个方面进行分享,明确以申报专硕点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提高办学层次,持续推进体育学科在“5+1+1”重点学科群中的深度融合,持续探索学科建设对学院专业的引领作用,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并彰显学科特色的创新路径,严肃机制抓落实促成果。
交流会上,常务副校长刘开南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表示,作为近两年首次全校大范围的学科建设经验分享活动,主旨是对应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工作要求,通过交流,让各学院审视自身、认清自我,不断突破原有认知,拓展工作思维,加强学科融合,主动快速的响应落实三亚学院学科建设工作的整体安排和任务要求。
常务副校长刘开南分享自己的思考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在于文化;学院之强,在于能人,在于生态”。刘开南表示,各学院要做到“心里有目标、手里有团队、科研有平台、成果有转化、人才有作为”,聚焦并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院生态文化。学校将通过“三强模式”即“强”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强”引领,院长要起到推动学科建设的关键作用;“强”参与,教职工要全员参与到学科建设工作中,共同推动落实好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任务要求。
刘开南表示,三亚学院十六年办学,“自立更生、合力更新、有容乃大、不懈则优”的校训精神已成为全校师生始终坚持和传承的文化基因。学校将在教师风范、学术风气、文化氛围等方面营造好文化生态建设,通过顶层设计,让每一位老师主动融入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中,共同努力实现三亚学院十四五发展战略,实现成为三亚大学的目标。
据了解,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系列交流会是三亚学院打造的品牌教研活动,既是聚焦学校十四五发展战略,落实学校本学年重点工作的有力举措,更是学校学科专业以及课程建设过程当中的一次系统梳理和相互学习,将为学校十四五发展提供重要智库资源。
图文 |刘晓聃
美编|张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