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柳:一个致力于动物保护的科研工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
2020-5-29 12:40:18 文/马婉如 图/董梓涵
小编说
本着最初对动物保护的热爱,他将爱好发展成了自己的事业;
从云南到海南,从研究亚洲象到研究龟鳖类,从青涩的志愿者到海龟救助站的负责人,一路走来,他已与动物保护结缘十余年。
他是林柳,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教授,我校海龟救助站的负责人,一个致力于动物保护的科研工作者。
01
把爱好发展成事业
本科期间,林柳就参加了学校的猛禽保护小组;研究生和博士阶段,他正式开始了动物保护方面的学习。
参加工作后,林柳在云南从事了近十年的亚洲象研究和保护工作。来到海南后,在海龟保护这一方面,他又干了近六年的时间。从本科那时算起,林柳在动物保护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快20年了。
林柳老师来海南之前
在许多人眼中,动物保护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时不时要出野外,有时候为了观察动物的某项行为,得通宵守在外面……起初,林柳也只是把这个当成兴趣爱好对待的,随着救助的动物越来越多,他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想法,“把动物保护当成自己的事业做下去。”
从事了这么多年的动物保护工作,林柳认为重要的还是需要兴趣和坚持。在他看来,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后续的学习建立起来。只有当自己真心热爱这项事业,才会不计时间、精力和利益得失地投入,才能够不去考虑外界的干扰因素、他人的议论。
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中.我校“爱的龟途”海龟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喜获金奖 林柳(左一)为指导老师
02
与海龟白雪的奇妙缘分
在海龟救助站工作的这些年,林柳和他的学生救助过的海龟有80多只。其中,让他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一只名叫“白雪”海龟。
海龟“白雪”
第一次发现它,是在三亚,不幸的白雪被一只锋利的鱼钩卡住了食道。通过爱心人士和渔政部门的多次爱心接力,它被送到了海师的海龟救助站。
当时看到白雪奄奄一息的样子时,林柳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和学生立即将它送往海南省动物医院救治,经历了一次风险很大的内窥镜手术后成功将鱼钩取出,之后在志愿者们的悉心照料下,它慢慢的康复了。
2018年底,他们在文昌将康复后的白雪放回了大海,却没想到,半个月多后,它在东方又被渔民打捞上来,并再一次送到海龟救助站。这次白雪受伤主要是因为吞食了一些塑料垃圾。“幸亏送的及时,再晚一点的话,它可能就被卖掉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现在的白雪无忧无虑的畅游在生命科学学院的海龟救助站内。
“希望它将来还是能够平安回归大海,不要再回来了。”这是林柳对白雪的祝福。
海龟救助站的志愿者
为“白雪”穿上救生衣
生态园中的健康海龟
03
“我们一直在路上”
除了学院的海龟救助工作,林柳还参与了其他组织的一些工作。他和海龟救助站的志愿者们有时会去给一些动物保护组织或爱心人士讲解专业的救助技巧和理论知识。
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这项工作,救助站与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长期开展合作交流,救助站的志愿者同时也成为了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的志愿者。通过与这些专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海龟救助站得到了更多专业的技能提升以及资金上的援助。
林柳(右一)向国际友人介绍海龟
林柳(右一)指导学生为海龟输液
在开展海龟救助和保护宣传的同时,林柳也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和其他学校合作开展海龟繁殖生态学的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监测、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寄生虫的检查与检测等。他希望通过海龟救助站这一平台,扩大海龟保护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并借助科研的手段提升海龟救助的专业水平。
--HNNU--
文字:谢佳佳
摄影:黄律
责任编辑:冯华 王用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