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东油画作品

六盘水高地画室
2021-7-04 09:40:20 文/阎锋 图/杜博
刘小东说:
“画画和生命过程一样是个‘熬’字,
不用着急、慢慢来,
坚持走自己的路,不停地画,
一切都会自然出来。”
刘小东1963年生于辽宁,198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1998-1999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鲁登塞大学美术学院研读;1994年至今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刘小东出生在辽宁盘锦的一个小镇上,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四年级的美术课上,
他的同桌,在小小的图画本上,
满满当当地画了一朵水汪汪的大葵花,
而他只画了一朵
黑黢黢、瘦小小、抠抠搜搜的小葵花。
老师表扬了他的同桌。
他心里不服气,
从此和画画较上了劲儿。
这一较劲,就把自己“较”到了
文化艺术气息浓郁的京城。
1980年,
他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恢复招生后的第二届学生。
同学中,有的抱个吉他玩音乐,
有的读著名的黑格尔,
有的听列侬.披头士,
而他除了会几招武术和素描,
是个啥都不懂的“土包子”。
他深知:
必须靠自己的努力,
才能融入到自己追求的生活中去。
学习期间,他是班上最刻苦的学生,
课下所有的时间,
全部用来画画。
但青春年少的刘小东,
却偏与大形势背道而驰,
坚持“就画我自己,
我的生活,我的时代。”
于是,他和女朋友站在墙角下,
和女朋友在树林里奔跑、散步,
和女朋友在小河边划船、休憩的情景,
都一一“记录”在他的画布上。
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
刚从中央美院毕业的刘小东,
送去三张画被选上两张。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大展。
可热闹中,却根本没有人看他的画。
他自己跑去“孤芳自赏”了很长时间,
阿Q似地说:
“画得太好了,回去继续画。”
1990年5月,
被誉为80年代,
最具才华的油画家陈丹青,
无意间在美国纽约城的中国书店里,
看到一期《美术》杂志的扉页上,
画得就是刘小东和女朋友站在墙角的那张油画。
当时,他根本不知道刘小东是谁,
但他眼前陡然一亮,心里勐然一动,
一下就觉得:
中国可能出了一个天才。
晚上回家,
他迫不及待地给刘小东写了一封信:
“我只是急着想告诉你,
就这样画下去,已经非常好,
再画得更好。
你是一个真正的画家,
我想你自己一定知道!”
刘小东收到这封信的时候,
正辛苦地四处筹措资金,举办个人画展。
陈大师的赏识和鼓励,
如一场春雨,如一场春风,
给了他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两天后,他的第一次个人画展,
在中央美院画廊开幕了。
在展览现场,
刘小东不仅看到了自己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那些久闻其名的评论家,
和许多素不相识的观众的到场,
更让他喜出望外。
尤其让他意外的是,
“天上掉了个大馅饼 ”:
著名油画收藏家吴尔鹿先生,
从美国亲临画展会场,
购走了他的多幅作品。
刘小东兴高采烈,
笑得像朵花似的说:
“这就像一个演员在舞台上演戏,
那么多人突然鼓掌,就是一种鼓励,
一种对于成功的认可。”
1993年 刘小东应伯乐陈丹青之邀,
前往纽约参观了
弗洛伊德个人大型美术回顾展。
那一年,“土包子”打开了眼界,
接触了许多西方流行艺术。
他的作品总是源于
他沉浸在都市生活中积极的感受,
在反映社会普通人物的同时,
也寄寓了对他们热爱的认同和理解。
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充满着现实生活中
萌发和涌动的生命力量。
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
现代艺术运动一统天下之时,
刘小东仍旧坚持本分的写实主义,
将目光聚焦于日常生活与熟悉人物,
着力表现普通人生存遭遇的独立与疏离,
远离潮流与喧哗。
他一如既往坚守的风格
则被认为是开创了新写实主义画风。
他认为,要了解一个地方和人民,
必须深入到家庭、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真正体验他们的情感,
而不是走马观花式地观看。
他描绘外部世界一切形象的出发点是
自己非常敏锐的感受,
他的作品中所呈示的人与物都是十分具体的,
从人物的形貌、形态、着装
到所处的空间、所处的氛围,
都有其自然的属性,
从中可见他认定自然的真实
本身就具有当下意义。
刘小东的主要作品多以
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中国的日常生活,
包括街头商贩、肉店老板、
大坝建筑工地工人等。
他的作品充满人性,
在当时理念画风主宰的中国现代美术界
引起了震动,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除了作品外,
刘小东的爱情与婚姻也被圈内外
至今仍津津乐道,
被誉为金童玉女的完美组合。
他的夫人喻红是当代著名的女画家,
现任教于中央美院油画系。
他们是中央美院同年同班同学,
在轰轰烈烈的80年代,
喻红与刘小东的爱情
是中央美院的一段传奇,
因为两人差异极大:
一个高挑漂亮清雅,生长在北京,
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另一个个子不高其貌不扬,出生在锦州,
父母都是工人。
在美院,
当年追求喻红的男生众多,
但刘小东的不一样却吸引了喻红。
两人恋爱9年,1993年在纽约结婚。
他们夫妻甜蜜,并驾齐驱,
为当代艺坛九大模范夫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