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画室系列讲座第二讲|“我的路,我的语言”【黄丹·艺术分享会】

南宁老周画室
2021-9-03 17:21:41 文/徐漫远 图/韩冬
分享会环节:
第一部分:从艺考生到艺术家的成长之路分享
第二部分:速写现场示范
第三部分:现场提问交流
【黄丹】当代艺术家
1979年6月30日生于广西;
199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
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作为一位女性水墨艺术家,黄丹的作品中总是呈现出轻盈与典朴的别样质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黄丹,有着学院派的严谨,她惯于在简洁的造型上施以纯净的色调,而对于线条的熟练运用也成为其绘画上的标志性风格。都市女性形象是黄丹绘画的一贯主题,在点染淡描间,无论是在内容抑或形式方面,都渲染出韵味独具的女性情调。而在这种外在美感的表达之下,是一种欲言又止的情愫、一种清浅的哀愁与些许希冀。这是都市女性常有的状态,而黄丹所捕捉的,则是这种寻常下的别样诗性。 而与黄丹艺术特性鲜明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她的低调。今年,方由美术将携黄丹的最新作品参加上海的art021,雅昌艺术网得以与她对话,还原一位“低调”艺术家的探索之路。
▲艺术家黄丹
选择水墨仿佛是注定的安排,黄丹的父亲是当代著名国画家黄格胜,所以从小家里画画的什么东西都有,黄丹会趁他出差的时候试着把一张纸涂满,或者尝试他的方式,“可能我在其他人眼里看来很有画画的天赋,但我父亲并没有利用这个让我迅速地去掌握一门绘画方式,比如水墨,然后让我能够成名。他特别冷静,既不鼓励也不打击,我很正常地上学,学习文化知识,继而念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高三的时候,我觉得我和父亲是心照不宣地觉得会选择艺术类的考试,于是那时候我才开始学专业课,我五六岁画画,上学之后直到高三基本上就没画过了,但高三学了一段时间专业课,就考上了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画画。”
▲黄丹 《如云》 97*180cm 2017
黄丹觉得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全方位的,尤其在性格方面。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知道如何尊重他们的想法、选择。“有件事我印象很深,但我相信爸爸都不觉得那是个事,小时候奶奶觉得我跟我哥很挑食,就去跟我爸说我们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按一般人的思维想我爸应该会来教育我们一番,说你们应该吃这个那个,营养好,但我爸转过头去跟我奶奶很认真地说了一句话:吃是一个人最自由的事情。这件事我记到现在,可能对于我爸来说很正常,所以他应该是很早就知道我们现在提倡的所谓民主和尊重。另外,他还教会我勇敢,这一点包含在骄傲里,这是我最像他的地方。”
▲黄丹 《赞誉》 97*180cm 2017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的经历,黄丹说得很平淡,不论父亲有没有给过她选择的压力,她觉得其实水墨一天都没有离开过她,仿佛生来就是这样的安排。“本科的时候所有人会对各种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会有选修课,我所有的选修还是水墨,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办法选择其他的,因为我没有办法拿水墨跟其他的材料进行比较,然后找出新鲜感。我没有一天离开过水墨,所以不知道该去怎么描述水墨的重要意义:它于我重要到像个基本要素一样无处不在;我睁不睁开眼睛,黑白都在我的脑海里。可我也知道,不是运用了这个媒介,结果就会有意义,真是未必。我要找的是一种叫真理的东西,水墨是我的途径,是我的路,我的语言。它是路而不是其他的一切,我们有了路,还会需要别的内容:选择,方向,沿途风景,心的声音。”
▲黄丹 《竖松》 97*180cm 2017
为创作的“大我”舍弃个人的“小我”
“骄傲”而勇敢的黄丹却不是一个张扬热闹的人,她一直没有工作室,家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画画。“因为我带着孩子,她在上小学,小学旁边是不可能有适合当工作室的房子的,我只希望她能够醒过来五分钟就走到学校,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他,所以我不可能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个工作室。我在地上画,只要找一个地面比画面大一些的地方,铺一块毡子就可以画了。如果孩子放学或者平时画完了,把那个毡子收起来就像没有存在过一样,有时候画可能比较大,地面也不够,或者说客厅不够的时候,我就会把画卷起来,画一半、看一半,然后画完一半再画另外一半。”
▲黄丹 《似火》 97*180cm 2017
没有工作室、画完一半再画另一半……听起来很是辛苦的作画环境,黄丹却不觉得有什么,她觉得这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因为我在控制或者压制除了悲观之外的一切。所以我不会去要更多的东西,因为我觉得够就是够。”
黄丹会控制除了悲观之外的一切,而悲观在她的创作生涯中似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黄丹认为悲观不是她个人情绪的放任,不是哀怨,也不是难过和伤心,而是因为生命在不停地消逝,然后重新来的客观存在。“一切都是一时的,短暂的,甚至是渺小的,这一切怎么能不让人悲观?但悲观并不是我的处事方式,只有你在充分认识到悲观以后,才会有更加坚毅的一种生命力,所以我觉得悲观是我的一种认同方式,是我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
▲黄丹 《曾少年》 147*393cm 2014
创作中的黄丹确实充满了一种饱满的生命力,她的作品也因此呈现了一种自然的流露,“关于我的绘画,也许大家会从题材上去划分,比如人物题材或者自然题材,甚至会细分到儿童、马和女孩,然后从景物会细分到湖水系列或者群山系列,但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是必然的,它们是我对这种生命力的赞叹下做出的描述,是通过不同的东西去描述这一件事情——涌动的生命力。”
为了呈现这样的生命力,也基于对水墨天然的热爱,黄丹的创作动力仿佛源源不绝。她觉得自己没有刻意选择低调,而是真的觉得时间不够用,她会将自己的创作和其他的内容定义为“大我”和“小我”,在两者的权衡上,她毫不犹豫地保全前者。“当作品产生的时候,那个叫‘大我’;而我是‘小我’,‘小我’或者‘我’一点都不重要,所以我会去控制。当这个‘小我’被放大,‘大我’只可能小和弱,所以当作品中间‘大我’出现的时候,其实‘小我’在我看来已经消亡了,所以在我看来这些没有意义。”
▲黄丹 《不顿悟》 97*180cm 2017
黄丹最近的作品大部分是在画树,她仍旧试图回到她想描绘的生命力上,关于未来的创作方向,她觉得将要走的路可能不会朝着抽象的方向或者她喜欢的方向,“我甚至会嫌弃自己这种站在具象的牢笼里但是又眺望着抽象的状态,这种状态实际上让人痛苦。你想要达到一种状态,但是目前你又达不到,但是这种痛苦的状态又会让人觉得特别有意义。”
▲黄丹 《熔岩》 2017
黄丹觉得自己不喜欢好看的或者有细节的东西,而是喜欢一切归纳的、概括的、最后抽象出规律的东西,她不过是在水墨的范畴中用水墨的方式进行抽象,“这个课题也许别人会觉得很新鲜,但是在我看来这是我必将走的路。我想我适合绘画,就像那么多也在做同一个事情的人们一样。我们都从一个点出发,朝着不同的方向,让一个慢慢延伸开的平面再继续扩大。我只用,或者是只能用自己的特点,把属于我的道路在大规律下往前推动一小步,微乎其微,就是意义。”
预约参观须知
虽然广西疫情目前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前来参观了解画室的家长和学生务必戴好口罩前往,并提前预约画室老师进行有效了解参观,感谢大家的配合。
预约时间:
早上|9:30-12:00 下午|14:00-17:30
Contact us/联系我们
TEL /电话
招生办公室:
0771-2872612
彭老师:
159****6250
李老师:
138****4885
郑老师:
139****5667
SOCIAL /社交联系
官方QQ :619467743
官方微信:老周画室
官方抖音:老周画室
官方小红书:广西老周画室
官方微博:@广西老周画室
官方网址:www.网址未加载
我们的教学理念:
“针对性教学,个性化教学,开放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