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考 |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科考试大纲与说明(2022年版)

柳园清风
2022-6-30 11:59:19 文/吴建国 图/史梓涵
01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一)考试性质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实行的一项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对规范高等学校教师任用标准,促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和教育部《<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组织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负责实施的职业资格认定考试,考试结果将成为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条件之一。
(二)考试目的
通过本学科的考试,考查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对与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原理、制度和规则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教育法律法规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使申请人形成良好的教育法律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法执教,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从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02
二、命题依据和原则
(一)命题依据
通过本学科的考试,考查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申请人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理的理解,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掌握,以及运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自身职业行为的基本能力,使申请人自觉践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二)命题原则
1
导向性原则。
反映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引导考生做好职前准备,充分发挥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考生不断学习领会教师职业道德的原理、规范和要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名“四有”好老师。
2
科学性原则。
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遵循考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注重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发展性;选用素材紧密联系高校教师工作实际;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语言表述规范、准确,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3
客观性原则。
试题内容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广的覆盖面, 反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试题的题型、难度比例适当,效度高,能够客观评价考生的学习水平。
4
基础性原则。
重点考查考生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目标分为了解、理解、运用三个知识和能力水平层次。杜绝偏题、怪题。
5
公平性原则。
面向全体考生,充分考虑不同专业考生的实际,避免经济、历史、文化、地域、民族、性别等背景差异对考生正常答题的影响。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6
人文性原则。
全面体现为考生服务的宗旨,充分考虑考生答题的心理需求,努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在试卷中合理设置相关提示,帮助考生正常发挥,给予考生人文关怀。
03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水平层次说明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求由低到高依次是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高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包含低水平层次的测试要求。
1
了解水平。
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模仿、辨认、区分、比较、复述、再现。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说出、比较、简述等。
2
理解水平。
领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修养途径,能够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有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理解、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判断等。
3
运用水平。
能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理、规范和要求对高等教育实践中的教师职业道德现象进行解读、分析、推断和预测,能对高校教师践履职业道德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使用、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道德、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理解道德的含义。描述道德的特征与功能。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特征和作用。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与本质。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并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解决实际问题。说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2.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
(1)中国传统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国传统师德的理念。掌握中国传统师德的规范。理解中国传统师德的特点。
(2)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西方传统师德的理念。理解西方传统师德的规范。简述西方传统师德的特点。
(3)弘扬中外优秀的传统教师职业道德。
理解中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共性。理解中西方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差异。说明中西方传统师德对新时代师德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高校教师的道德义务。
了解高校教师道德义务的含义、本质及特点。简述高校教师道德义务的作用与履行。掌握高校教师道德义务行为的培养。
(2)高校教师的道德良心。
了解高校教师道德良心的含义、本质及特点。简述高校教师道德良心的作用。理解高校教师道德良心的内容。掌握高校教师道德良心的培养与践行。
(3)高校教师的道德公正。
了解高校教师道德公正的含义。理解高校教师道德公正的本质及特点。说明高校教师道德公正的意义。掌握高校教师道德公正的实现。
(4)高校教师的道德荣誉。
了解高校教师道德荣誉的含义。理解高校教师道德荣誉的本质及特点。掌握如何正确对待高校教师道德荣誉。掌握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道德荣誉的要求。
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教书育人、敬业爱生、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践行。
理解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了解学术道德的含义。理解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掌握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运用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规范解决实际问题。
(3)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及师德底线。
理解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掌握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举措。掌握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机制。掌握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处理。掌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六禁令”。掌握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掌握教师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八不准”。掌握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运用高校教师师德底线解决实际问题。
5.高校教师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1)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的特征类型。
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理解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的特征。说明高校教师人际关系的类型。
(2)高校教师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掌握高校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本质。掌握高校教师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
(3)高校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
掌握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本质。掌握高校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并能运用师生间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4)高校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道德规范。
理解高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人际关系的本质。运用高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5)高校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
理解高校教师与领导关系的本质。掌握高校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并能运用高校教师与领导关系的规范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6)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关系的道德规范。
理解高校教师与管理人员人际关系的本质。掌握教师与管理人员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
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和功能。
描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涵。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依据和标准。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手段和方法。
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掌握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手段。运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7.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塑造。
(1)高校教师人格的内涵与外延。
了解教师人格的内涵。理解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内涵。掌握高校教师人格的构成要素。
(2)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
理解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基本精神和特征。理解高校教师高尚人格力量的内涵和作用。
(3)高校教师高尚人格的塑造。
理解高校教师高尚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掌握和运用高校教师高尚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
8.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和特征。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掌握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冲击和新要求。掌握“四有”好老师的标准。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掌握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相统一的原则。运用道德他律与道德自律相结合的要求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职前培养与职后养成相衔接的途径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掌握学思结合、内省慎独、知行合一、内修外养、遵从礼仪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04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形式。
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题型与分值。
2.内容结构。
3.不同难度试题分数比例。
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的赋分比例约为6∶3∶1。
4.不同水平层次分数比例。
了解约占 25%,理解约占 45%,运用约占 30%。
05
五、题型示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题型示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
2022年6月
广西招生考试院原创发布
版权所有,转载需注明“柳园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