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八省联考即将开考!广东考生准备好了吗?

深圳美中教育培训学院
2021-1-31 17:00:24 文/施妍 图/郝雪
目前,新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进
新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是全国考生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2021年1月23日-1月25日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的8个试点省份
联合举行“新高考适应性考试”
即八省联考
下面,一起来了解八省联考的最新考试安排!
1
八省联考具体安排
【考试时间】2021年1月23日-1月25日
【考试对象】高考报名考生全部参加适应性考试
【评卷方式】和高考一样,全省统一改卷
【志愿填报】模拟高考进行适应性录取工作,即考生也要像高考一样模拟志愿填报,模拟录取。
【涉及省份】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
【命题方式】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即:八省一张试卷。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政治、生物,为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题。即:使用地方卷。
【科目时间】
注:
1)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即两个半小时。
2)数学和外语(含英语、日语、西语、俄语等)2个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即2个小时。
3)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政治、生物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即1个小时15分钟。
2
联考对考生而言,有何重要意义?
1.熟悉新高考模式
通过这次联考模拟考试,使考生适应“不分文理,必考+选考”的新高考模式,熟悉考试流程、试卷结构和题型难度。
2.了解新高考赋分机制
新高考总分由必选科目卷面分+选考科目等级赋分构成,也就是说只要参加高考,就能获得最低等级的赋分。等级赋分由相关主管部门自动完成,大家在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看到的已经是赋分后的分数,不需要大家自行换算。每科选考人数、考生整体成绩水平都会影响到最终赋分后的成绩。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4门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总成绩的科目,从0到100分的卷面原始分区间压缩到30-100分的赋分区间,整体成绩的区分度实际上降低了。所以,考生之间若要拉开差距,重点仍在语、数、外及物理/历史,这些按照原始分计入高考成绩的科目上。
3.弄清新高考志愿填报与投档规则
本次联考将完全模拟高考流程,当然也包括志愿填报与录取流程。新高考省份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按物理科目组合与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开编制。相对应的,投档方式也将按物理科目组合与历史科目组合,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在填志愿时主要采用“院校专业组”的组合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院校专业组就是将一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个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
■专业(类)+院校
即“一个招生专业或1个专业(类)+1所院校”为一个志愿,考生填报的专业均为自己主动选择的专业,不再设置“是否服从调剂”选项,意味着考生不会被调剂到其他未填报的专业,最大程度满足了考生对专业的录取满意度。
■院校+专业组
即将一所学校在某一个省份的所有招生专业、计划,按不同的选科要求,分成多个专业组——同一选科要求的专业(类)设置在同一个组内,这一个组就叫做“院校专业组”。
填报时,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志愿,每个志愿(即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仍含有“服从调剂”选项,尽可能缩小了考生被调剂到不喜欢专业的范围,提升了考生的专业录取满意度。
4.调整学习状态
一是通过联考能比较清楚地看出自己的缺点在哪一块,在之后的复习中更具针对性;
二是能了解到自己在全省的排名情况,对目标定位更清晰,也可对目标及时作出调整;
三是利于考生调整考试心态,经历的大型考试越多,到高考时越能稳住心态,更能沉着应考。
近期多地疫情爆发
小编整理了考试相关防疫工作的注意事项
一起来看看↓↓
一、考前准备-考生健康情况监测
1.所有考生须注册“粤康码”信息,未注册“粤康码”的考生不予打印准考证,不得参加考试。
2.尚在外地的考生应了解考点所在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及时返回,并按属地化要求和规定进行管理,以免耽误考试。根据广东省卫生防疫相关规定,从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返粤及“粤康码”红码的人员,须按当地要求先隔离14天。
3. 1月9日起,对所有考生实行考前连续14天健康监测。所有考生须进行考前14天自我健康观察,如实在“粤康码”中进行健康申报,同时如实填写考前14天个人健康信息申报表,并在参加每场考试时提交考点工作人员。未按要求申报的考生须提供考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参加考试。
4.考生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尽量避免与外地来粤人员接触,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5.考前14天内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可疑症状(以下简称可疑症状)、有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活动轨迹、或“粤康码”为红码的人员,应立即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及时就医排查。相关考生须提供考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参加考试。
二、考试实施
(一)考生入场、候考和考试
1.考前60分钟起(规模较大考点可再提前),考点组织考生,沿体温检测通道,分散有序入场,保持间隔。考点入口负责体温测量的工作人员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所有考生要求佩戴口罩,逐一检测体温,核查准考证、身份证。临时出现体温异常的考生,可根据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指引,先在临时观察区进行复核评估后作下一步处置。发热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材料,经卫生专业人员评估后,具备条件的,由专人引导,前往备用隔离考场。
2.考生、考试工作人员进入考场前宜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或者洗手。
3.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考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继续佩戴;非低风险地区、备用隔离考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
4.考生进行身份核验时需摘除口罩,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核验。
(二)备用隔离考场考务安排
1.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
2.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考试过程考生应全程佩戴口罩。
(三)考试结束
考生散场时要按监考员的指令有序离场,不得拥挤,保持人员间距。考点可安排各考场错峰离场。
三、异常情况处置
1.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患者、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等高风险考生安排在隔离考点考试。
2.考前14天内出现可疑症状、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或“粤康码”为红码的考生,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经考点卫生防疫人员评估可以参加考试的,体温正常的考生安排在备用考场参加考试,体温达到(或超过)37.3℃的发热考生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参加考试。
3.考试期间,如发现有可疑症状者,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个案研判,具备继续完成考试条件的考生,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考生从普通考场转移至备用隔离考场所耽误的时间,报请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后予以补齐。当科目考试结束时,由负责研判的专业人员当场简要向所有考生精心解释和说明,避免其他考生恐慌。
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时,相关考生应就地隔离,其他考生有序撤离做好登记,协助疾控机构做好密接者判定及实施隔离措施。考点应及时联系医疗机构,将疑似病例送院治疗。在当地疾控机构指导下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八省联考不仅仅是对新高考的一次预演
也是对考生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
同学们应通过这次预演
各自进行查漏补缺
为真正的高考打下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