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 | 广美学子用素描和油画作品镌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广州美术学院
2021-4-16 19:50:27 文/江瑾瑜 图/许静怡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展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阶段性成果,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在大学城校区举办“红色记忆”课题创作展,共展出素描、油画静物82件。
学校党委书记谢昌晶、党委副书记穆林到场观摩作品,对同学们深挖红色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认真进行创作表示肯定。
秉承广州美术学院传统,绘画艺术学院一直以来就很重视“红色教育”,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的方式。2020年8月,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兼绘画艺术基础部主任罗奇老师带领二十余名师生赴汕头梅州等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与写生创作,参观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陈列馆、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
“红色中央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上海)与中央苏区(中央革命根据地)联络的南方交通线,全长3000公里,曾经是中央苏区与外界联络的唯一通道。自1930年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包括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263名中共党员通过这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清溪—永定进入苏区的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汕头交通站是中央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是中央交通局在汕头建立的直属绝密交通站。通过汕头交通站还向中央苏区传递大量重要情报和输送大批的军需物资,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2015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考察和写生,师生们受到极大震撼,被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所感动。绘画艺术学院研究生杨文兴表示:“参观展览馆期间,我们细致留心倾听工作人员介绍,无间断拍照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信息。展品中,电报机、缝纫机、相机、药物器皿、书籍、钱票……烙印着革命历史痕迹,当年这里是进行重要的情报工作和革命信息交互的驿站,猜想当年一定危机四伏、瞬息万变,而革命先辈们一定是镇定从容、毫不畏惧的。”研究生陈一萌表示:“各种景和物让人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在展馆中穿过岁月的长河走进了历史,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隐蔽战线情报工作的艰难和危险性,再一次感叹老一辈革命家的勇敢和伟大。”
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广大师生对党史学习的热情,推动“红色教育”主题融入专业课程的改革实践,绘画艺术学院基础部结合本学院的教学规律和基础部的教学特色,组织具象语言教研室学生对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中站旧址陈列馆所展出的“红色展品”进行静物写生。这些“红色展品”中既有运送到中央苏区的军需物资、药品,也有我党地下工作者所使用过的物品、通讯设备等。
通过这一课程,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这段革命历史,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工作的艰辛,并通过挖掘物品背后所凝结的革命精神,提高了艺术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罗奇老师介绍课程的缘起和同学们的学习收获
下面我们精选了部分同学的作品和感言进行呈现,并与采风现场展品相对照,直观地呈现同学们在精神上和专业技法上的双重收获。
高源《煤油灯》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罗奇、林致言
创作感想
此次创作我选择一盏煤油灯作为题材,这盏灯诞生于革命年代,是汕头交通站运输到中央苏区的紧缺物资之一。作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煤油灯为当时的苏区带来光亮,见证了革命先辈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史。岁月给灯的表面蒙上一层灰,却也多了一份厚重感。创作过程中,我希望将它的历史感刻画出来,因此使用水彩铺上一层浅色的底后再通过彩铅一层层刻画、叠加表现质感,这一反复过程耗费大量时间,我的热忱却未间断,伴随画面效果逐渐显现,我仿佛能感受到革命前辈们带给我的力量,经久不衰,这盏煤油灯似乎被再次“点亮”,照亮我前进的路途。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鲁晓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纸币》
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罗奇、林致言
创作感想
该纸币全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于1932年2月成立,行址设在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的叶坪,后又迁至下陂子。为统一苏区货币制度,于1932年7月开始发行银行券。纸币的发行反映了中华苏维埃对经济建设的探索以及对独立自主的经济建设的大胆尝试。选择纸币作为创作素材,不仅是看到其中绘画的可塑性,更因为该素材具有浓厚的历史意义。在创作时,我首先用水彩奠定了整张画的基调和整体的色调,随后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局部塑造。在刻画细节时要考虑整张纸币起伏的变化、纸张老化的特点以及纸张折叠开裂的细节,因此整个创作过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一个体力活,但完成作品后非常有成就感。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蒋方馨《发报机》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黄福昌、肖海波
创作感想
在本次创作中,我画的物品是发报机。创作前我了解到发报机是敌人严禁运输的设备,当时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苦才把发报机运至中央苏区。交通员们通过编码进行远程沟通,传输指令或者机密内容,让我感到既神奇又敬仰。在创作时,我发现发报机与其他物体来比形状很清晰,整体较简单,因此更加考验刻画细节的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发报员的神采,不禁产生浓烈的爱国情感与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深刻地感受到了党史学习的意义。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柯常忠《红军布鞋》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邓清明、林致言
创作感想
我画的是革命时期苏区被服厂生产的一双布鞋。在我选择创作题材时,这双鞋子激发了我的兴趣,因为这双鞋子铭刻了当年一段光辉的历史。创作过程中,我用彩铅一点点地刻画出它的布纹,再加入一些冷色,使布鞋更有年代感。在我看来,这幅作品不仅给我们以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带来心理上的思索,让我们更好地铭记历史,继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陈江唯美《缝纫机》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邓清明、林致言
创作感想
我的创作题材为革命年代汕头中站旧址中的缝纫机。缝纫机为当时的红军制作了衣物,是非常重要的军需品,具有深刻的意义。我通过视觉语言来展现历史原貌和历史形象,展现和传承革命精神。在创作过程中,先用水彩把亮面的底色铺好,再用彩铅钩画细节,让画面更加真实。构图上采用传统绘画的简繁、疏密、虚实的变化,画面中的点、线、面、色以轻重缓急、跌宕起伏的变化,体现音乐般的旋律感,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这幅作品抒发了我对民族精神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提醒大家要铭记历史。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詹坚洪《碾药器》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邓清明、肖海波
创作感想
我的创作题材为汕头交通中站旧址中的碾药器。碾药器为当时上海中法药房汕头分号的用具,是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直属秘密交通站的重要证物,真实地反映了地下斗争的日常生活细节。这件作品的立意,就是追溯还原当年革命战士进行地下斗争的艰苦岁月,弘扬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了最大程度还原碾药器的使用痕迹,我在它的浮锈蚀迹上面下了比较多的功夫,先用水彩把画面的所需的底色铺好,再用彩铅进一步勾画细节,让画面更加真实。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吕元煜《暗器》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邓清明、肖海波
创作感想
这件作品画的是革命年代藏在铁拐仗中的暗器。在地下党员们打探情报和交接情报时,带有暗器的铁拐仗不仅有伪装功能,也是完美的防身利器。当我看到这件利器时就有种要画它的冲动,因为这件利器就像当时的红色革命者们默默守护着人民,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化身利刃保护着我们。在作画过程中,我先用水彩定下大致底色,再用彩铅不断塑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对比调整,不断的修改,让画面逐渐完整起来。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王婧宜《军号》布面油画
指导教师:黄福昌、肖海波
创作感想
我的创作题材是汕头交通中站旧址中陈列的军号。这张创作是我第一次使用油画材料,从铺色的小心翼翼到后面逐渐上手,也是一个不断深入自我探索的过程,过程中有收获也有遗憾。我想,军号吹响的不仅是号令,而且唤醒了我们基因中的红色力量,历史长河会冲淡那些曾经鲜亮的面容,而旧址中的这些物件承载着那段闪亮的记忆。我们要做的,就是铭记和传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蒋心悦《药》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黄福昌、肖海波
创作感想
我的创作题材为革命年代汕头交通站收购并运往中央苏区的药品之一。当时汕头交通站不畏艰辛,源源不断地把药品运至中央苏区,不畏艰辛,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作品中,我通过水彩铺色,彩铅塑造和厚颜料提亮的方法,同时注重细节虚实变化使画面层次更丰富,以此来展现药品背后的精神内涵。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雷静茜《药铡刀》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邓清明、肖海波
创作感想
我的创作题材是革命年代的切药铡刀,曾在上海中法药房汕头分号用于切中草药、动植物药材。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药材是重要的补给品,而铡刀在药材处理上也是不可或缺的,为红军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铡刀上的使用痕迹很能体现出历史气息,创作中我用油性彩铅进行了细节勾勒,让铡刀上历史印迹能够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让人们感受到其坚韧和对革命的意义。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李羽翘 《打字机》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邓清明、林致言
创作感想
这次创作的对象是一台革命时期汕头交通站曾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在当时的它是非常珍贵的。创作时对于物体的特殊质感以及画面的主次把握等都挺有挑战性,在指导老师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让我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同时,不断深入完善作品的过程中,我对革命先辈的精神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刘婷《发动机》纸本素描
指导教师:黄福昌、肖海波
创作感想
这张作品的题材为革命年代的脚踏式发动机,当时是必不可少的军用设备,由汕头交通站采购并运往中央苏区,满足无线电台和发报机的电力需求。在将它具象再现出来的过程中,我既向老师学到了更多的表现技法,更明白了作品是“壳”,思想为“核”。在这个过程中我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深为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所折服。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刘子怡《手揺电话》布面油画
指导教师:邓清明、林致言
创作感想
手摇电话机并不起眼,却在抗战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依靠手摇使动能转化为电能,在战争时期十分便利,具有深刻意义。在绘画过程中,我先是使用白色背景,但电话机在白色的映衬下显得有些单调。在老师的建议下,我把背景换成了红色,普通的电话机开始有了活力,让人似乎看到它在抗战时大放异彩的样子。油画的质感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电话机与缠绕的电话线加强了疏密关系,颜色的轻重冷暖变化丰富了画的韵律。相信这幅画作会不断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本次“红色记忆”课题创作展,必将激励老师和同学们将“学史力行”持续深入开展下去。
图文:绘画艺术学院宣传部
编辑:江粤军 袁梦婷
核稿:刘颖倩
审定:刘 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