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 走进汕头大学工学院

汕头大学招生办
2020-7-19 15:43:36 文/齐浩然 图/龚智宇
学院概况
汕头大学工学院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培养国际性复合人才的教育宗旨。工学院提出和实践了以设计为导向的EIP-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并逐步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建筑学、环境工程11个本科专业,拥有11个硕士点(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形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培养体系。
培养使命
帮助学生掌握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培养出新时期产品研发与管理人才
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国际化学术团队,具有海外高校任教经历人员占全院教师的35%,其中包括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王泉教授等国际名师。
汕头大学执行校长 王泉教授
沈水龙教授,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沈水龙教授
人才培养
01 /先进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以能力目标为导向,以产品的创意、设计、制造、服务全过程为主线,以渐进式项目为载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团队工作以及交流等核心能力。
工学院学子参加14届CDIO国际会议学生项目
02/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平台
学院现有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智能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数字信号与图象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40多个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学生实习和创业实践基地;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国际高校建立了合作教学平台。
工学院学生参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暑期项目
03/ 良好的学生课外成长环境
举办与国内外大师对话的“世界工程师论坛”、“EIP-CDIO素质拓展训练营”等系列品牌活动,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竞赛。
工学院户外拓展活动
就业前景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薪酬连续多年超过当年广东省工科本科生平均水平20%以上。80%以上毕业生工作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我院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连续三年获得国内创业计划比赛第一名。
在校生实践项目展示
专业介绍
/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广东省第一批名牌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设计能力的电子工程师。所培养的人才具备成为企业技术精英的能力,同时具备相关专业理论修养,知识面广,专业度深的T型领导力。
培养特色:
●超过50%的教师是归国留学人员,多数教师有长期的企业合作工作经历
● 拥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 实施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拥有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提供出国留学和国际交流机会,以及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联合学习项目
●优秀毕业生可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职业前景:
在电子信息制造部门从事产品研发、管理及销售等工作;进入电子信息等相关各级政府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在专业领域于国内外继续深造,从事教育、研究等工作;近几年初次就业率超过98%。
电子信息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班)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广东省第一批名牌专业,采用国际化、精细化的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产品设计与研发经验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卓越电子工程师,使之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T型工程技术精英。毕业生具备厚重扎实的工程理论知识和丰富真实的工程实践、产品设计和系统运作经验。
培养特色:
●“3+1”培养模式,学生有3年时间在校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累计1年时间在学校—企业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和进行毕业设计
●在校企基地的工程实践阶段,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以企业研发的真实电子产品为对象,在实际的企业环境中,应用在校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解决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具有宽广的工程技术适应性、知名企业工程实践经验和强劲的就业竞争力
●在校学习期间,以基于工程项目的探究式学习为主线,将工程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以电子产品的分析、构思、设计、制作以及综合应用为核心,注重整合思维、模拟仿真、软硬件开发、终身学习、动手能力的训练
职业前景:
具有在知名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管理及营销工作机会;具有进入与电子信息相关的各级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机会;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和机会;具有在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各领域继续深造的机会。
通信工程
03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能技术,具有各类通信产品及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的工程师。
培养特色:
●本专业超过50%的教师是归国留学人员,多数教师有长期的企业合作工作经历
●拥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实施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拥有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每年可提供出国留学名额、国际交流学生,以及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联合学习项目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拥有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
职业前景:
在通信及电子设备的研发、制造、营销和维护部门工作;在中国移动等通信服务运营公司工作;进入通信及电子信息等相关各级政府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在通信及电子信息工程各专业领域工作;近几年初次就业率超过98%。
通信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班)
04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各类通信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卓越工程师,特别是在智能通信终端的设计制造方面具有特长。所培养的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修养和企业实践经验,具有在工程-社会大系统中从事产品开发的创新意识、整合思维能力和T型领导能力。
培养特色:
●学制四年,其中三年时间在校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学习,并参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成果作为毕业设计
●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和知识与实践项目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在企业学习期间,接受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学校导师为通信工程专业的高水平教授,企业导师为企业的高水平专家
●学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下,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载体,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使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卓越工程师班采用有限动态管理机制,对少数达不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学生,可转到本专业普通班继续学习
职业前景:
毕业前就具有企业所需的实践经验,具有明显的就业竞争优势;在智能通信终端设计制造企业具有明显的就业竞争优势;在其它通信电子设备研发、制造、营销和维护部门同样具有就业竞争优势;自主创业,或在通信及电子信息工程各专业领域于国内外继续深造。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05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灵活的应用能力、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管理科学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并具有宽广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培养特色:
●超过50%的教师是归国留学人员,多数教师有长期的企业合作工作经历
●拥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实施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拥有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
●提供出国、出境留学和国际交流,以及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的联合项目研讨机会
●优秀毕业生可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职业前景:
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电信系统、医疗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智能技术、计算机应用、网络系统的开发、管理等。从事电子信息、智能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在电子信息制造部门从事产品研发、管理及销售等工作;在IT行业工作;在计算机领域从事教育科研管理,在通信及电子信息工程各专业领域于国内外继续深造。
学生到加拿大交流图片
/ 机械电子工程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1
培养目标:
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机械工程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基础扎实,适应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胜任机电产品设计、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设备维护革新等方面工作,成为机械行业技术和管理骨干,部分能够成为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特色:
●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一件优秀机电作品制作、一份雅思英语合格成绩、一次出国交流机会、一项现代机械操作技能
●首批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单位
●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专业认证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优秀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
●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现代开放型实验室,先进工程技术实践体验
●多元化的学术实践活动多元化的学术实践活动:3+1/2+2国外大学教育合作交流模式;校外企业实习;多级别和类型的学术科技比赛
●国际化教师队伍:多名海内外优秀教授
职业前景:
过去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5%;成为机械设计工程师、技术研发工程师;在机械类企业或研究单位中成为技术管理工程师等。在装备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模具企业等机械类企业成为机械设计工程师、技术研发工程师、设备研发工程师、工艺设计工程师、电脑自动控制设计工程师等。在机械设计或自动化的相关专业领域继续深造,从事教育、研究等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班)
02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卓越的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机械工程师。
培养特色:
●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一件优秀机电作品制作、一份雅思英语合格成绩、一次出国交流机会、一项现代机械操作技能
●专业学制四年:按照“3+1”模式实施,其中“3”即为学生有3年时间在校理论与实践学习,“1”即为在企业累计1年时间的工程实践学习,并进行真实机械产品研发的毕业设计
●在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学习阶段,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以校内小型机电类产品的构思、设计、制作以及运行为核心,注重思维思辨能力的训练、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
●在企业的工程实践学习阶段,在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研发工程师的双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以企业实际的研发产品为对象,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协助企业工程师解决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自身卓越的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职业前景:
提前一年的企业真实环境的体验,便于提前规划自身的职业方向,可优先选择理想的优秀企业;提前一年的社会真实环境的体验,便于提前思考自身的人生轨迹、丰富的企业与社会实践经历,在职场和人生的选择中占据了极为有利的制高点。
智能制造工程
03
培养目标:
从事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高端复合人才,具备知识库/知识工程、传感网络、自主决策,先进制造等专业知识,具备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自主终身学习能力、沟通协商能力、工程领导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培养特色:
●一体化全周期综合培养的工程教育理念,注重计算机,电子,通信,大数据,以及先进制造技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创新,提升复杂系统问题解决能力
●专业教育工程化。围绕知识工程,动态传感,自主决策,先进制造核心课程群,实行项目式教学,由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实施引导课程计划落实和知识构建,课程教育体系与实践教育体系深度融合
●国际化。提供出国、出境留学和国际交流机会,及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联合学习项目
●多元灵活的教育模式。多元化的学术实践活动:3+1/2+2国外大学教育合作交流模式;校外企业实习;多级别和类型的学术科技比赛
职业前景:
适宜于新兴产业包括智能产品开发,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生产管理等行业就业;可在快速发展的智能制造领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高校、科研院所或者公司研发部门从事相关的高科技研发工作;成为智能装备制造研发,智能化技术与产品开发或智能化系统构建与应用领域的复合型技术和管理骨干,部分成为领域技术和管理的领导精英。
参观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
培养目标:
广东省名牌专业,以培养计算机系统工程师为目标。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适应在多学科跨领域发展的能力。未来成长为信息产业、大数据分析处理等计算机相关行业的领先人才。
培养特色:
●强大的师资力量。40%以上的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80%具有博士学位,30%具有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工作经验
●实施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精细化小班教学模式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提供出国留学和国际交流机会,及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联合学习项目
●优秀毕业生可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职业前景:
在IT行业从事相关工作;从事计算机应用、网络系统的开发、管理等;毕业生需求大、就业广、薪酬高。近几年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班)
02
培养目标:
以培养计算机系统工程师为目标。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依托企业工程实践培养环节,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具备在多学科跨领域发展的能力。未来成为信息产业、大数据分析处理等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卓越人才。
培养特色:
●“3+1”培养模式:实施“3+1”专业学制四年,即学生有3年时间在校学习,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联合培养基地学习和完成毕业设计
●系统思维能力。利用穿插在各门学科总的一二级项目和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规划和构建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在企业的工程实践学习环节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多学科跨领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专业特色及应用背景出发,重视培养学生在各个交叉领域的知识获取能力,发现问题以及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本专业授课教师中,30%具有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工作背景,80%具有博士学位。学生在打好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够得到较好的企业实习指导和实践
职业前景: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计算机专业人才与其它专业相比更具自主创业、广泛择业的优越性,具有多学科跨领域在各行各业从业的广阔就业前景。
优秀学生可获得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也可获得教授推荐去国外大学或国内知名大学读研的推荐信。
通过在企业的工程实践学习环节,学生能够熟悉社会环境以及自己的特长,进而规划职业道路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优秀企业。
学生在企业的工程实践环节中将掌握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能,这些能力都是被企业认可的,是企业招聘人才的考察重点,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帮助。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03
培养目标:
培养数据分析工程师。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数据科学知识和大数据技术,并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在多学科跨领域发展的能力,未来将成长为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处理等计算机相关行业的领先人才。
培养特色:
●强大的师资力量。43%以上的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经历,78%具有博士学位,30%具有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工作经验
●教学特色:实施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精细化教学模式。讲授人工智能、大数据最新技术,及培养多学科人才
●实施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精细化教学模式
●提供出国、出境留学和国际交流机会,及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联合学习项目
●优秀学生可获得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也可获得推荐去国外大学或国内知名大学读研的资格
职业前景:
从事智能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产品研发、销售或者技术支持等工作。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医疗教育、大企业、或著名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分析、管理等工作。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或交叉学科继续深造,从事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
香港科技大学交流项目
/ 生物医学工程系/
生物医学工程
01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能将工程学的知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高端优质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设计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世界眼光,为将来成长为医疗器械和健康产业领域的卓越引领者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特色:
●引进世界排名领先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题体系
●引进包括密歇根大学全职教师在内的海內外优质师资力量,是国内目前唯一的全英语授课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和国内、外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生物技术产业界紧密合作,坚持小班教学,注重课程体验和项目实践
●由李嘉诚基金会提供专项奖学金去国外著名高校和企业进行交流学习和实习的机会
●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去国外名校攻读研究型硕士和博士学位
●围绕核心课程,提供丰富的课外项目和活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全方位的成长
职业前景:
可在快速发展的医工领域里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在毕业后在高校、科研院所或者公司研发部门从事高科技研发工作。可以在生物医药和医械领域内开展自主创新和创业活动以及在有关政府部门工作。可在医疗器械产业或者健康产业里从事管理、研发、生产、维护以及销售等工作。可进入大中医院的医学工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负责采购、管理和维护大型关键医疗设备和系统。可以在有关政府部门譬如药监部门、卫生部门、检疫部门、康复机构或者专利局从事相关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土木工程
(建筑工程、道路和桥梁工程)
01
培养目标:
致力于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培养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为土木工程领域卓越的开发者、设计者、建造者和管理者。
培养特色:
●大多数教师是留学归国人员,开设有全英/双语力学基础课系列及全英语专业课
●教师有长期的国内外企业及高校工作经历,多人具有美国或中国注册土木工程师执照
●通过2014年住建部专业认证和2017年复评,2019年确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实施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实践,形成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及试验设备
●可提供出国留学名额、国际交流学生
职业前景:
职业注册土木工程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等各级政府机构从事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道路和桥梁工程、房地产等行业从事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检测、管理、投资开发工作;在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从事教学、研究等工作;近几年初次就业率超过98%。
建筑学
02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以保护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提升环境质量为己任,具备建筑设计领域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成为人居环境领域卓越的开发者、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
培养特色:
●采用以设计为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科学素养”与“艺术心智”
●基于“新工科”建设理念,本专业以通识课程教育为基础,依托工学院各专业尤其是土木学科平台,形成建筑学与智能建造相结合的复合专业培养体系
●要求学生入学前有一定的绘画和审美基础,入学后将接受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美术基础教育。
● 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建筑工程技术、数字化技术、历史建筑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整合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设计、表达与实践能力,具备项目策划、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绘制、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优良的个人素质、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优秀毕业生可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职业前景:
一级/二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城乡规划师、消防工程师等。在建筑设计研究院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事务所、室内设计公司等工作。在高等院校或建筑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及房地产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规划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等工作。在相关艺术领域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和景观专业领域继续深造,从事建筑、规划、景观和历史建筑保护等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等工作。
环境工程
03
培养目标:
以培育具备多学科交叉背景、能分析并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卓越人才为目标,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和工程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学习追求卓越的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的环境工程领域的卓越引领者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特色:
●实施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实践,形成以各级设计和创新实践项目为支撑的本科、硕士及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和国内领先的环境工程产业界紧密合作,注重课程体验和项目实践
●超过90%的教师是留学归国人员,开设有全英/双语基础课系列以及多门全英语专业课
●教师有长期的国内外企业及高校工作经历,多人具有国内外注册工程师执照
●每年可提供出国留学名额、国际交流学生,包括与国外大学教育合作交流(3+1/2+2模式)
●与印度理工、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有多方位的合作
●优秀毕业生可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职业前景:
职业注册工程师(环境保护、公用设备、环境评价);在环境工程各专业领域继续深造,从事教学、研究等工作。在环境监测机构从事实验室管理、监测方法开发、制定和优化等工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等各级政府机构从事环境规划和设计、环保标准制定和优化、环境质量检测和评价工作。在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公用设施部门及大型生产性企业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在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公用设施部门及大型生产性企业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学生参观新加坡新生水厂
毕业心声
韩一凡
土木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
现已保研至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一座好的大学会让你认为自己拥有无限可能,所以大学四年我一直在探索。怀着一颗对知识的热忱之心,课余时间我几乎跑遍了学校所有专业实验室,也从代表汕大到代表广东省出征过一个个赛场,是汕大给了我太多历练的机会。丰富的英语课程、新加坡游学经验、社团组织的多彩生活,也让我的羽翼变得更加丰满。是汕大教会我不要轻易定义自己,我的价值永远由自己决定。
李盛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届毕业生
现已获推荐免试攻读深圳大学研究生
汕大的校园环境总是令人神往,春日的木棉花絮飘飞,夏日的凤凰花开蝉鸣,秋日的落叶纷飞飘零和冬日的枯枝生机暗蕴,点滴绘成一幅精妙绝伦的汕大画卷,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后,在校园中走上几趟,便能够消除大部分的疲倦,帮助自己更高效率地投入学习工作之中。
刘炳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0届毕业生
现已获推荐免试攻读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
花样年华遇见汕大,在“建立自我,追求无我”的信念中不断成长。学校对学科竞赛的支持,让我能学以致用,与其他高校的学生同台竞技;学业的导师乐于指导学生,让我有机会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锻炼严谨、细致的科学思维;参与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交流活动中,和外国同学合作一个个实验和任务,都是思维的碰撞。感谢汕大的平台和精神力量,让我们去追寻心中的大学问。
陈儒林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0届毕业生
现已直博至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计算机系
一所自由、平等、开放、包容的大学会带给你无限的精彩,在汕大的四年让我充分享受了一所好大学的福利。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科研技术,探索了工程领域的无限可能性。在这里,我挥洒汗水,在校运会和篮球场的舞台上连战连捷。汕大因其的精致、以人为本的教学风格,让我可以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性。超越自我,追求无我,在汕大皆可实现。
青春不言悔,爱拼才会赢
愿每位高考学子的每一分耕耘
都有每一分收获
这里是汕头大学工学院
我们在凤凰花盛开的汕大
迎接你的到来
往期精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