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所985高校牵手,河南积极搞高校建设,却被教育部泼冷水?

高三家长站
2020-10-19 20:23:40 文/邵菲 图/何磊
10月16日一早,网易新闻跳出一条新闻:
教育部:支持郑州大学发展,暂不支持京沪优质高校在河南设分校
赶紧点开一看,新闻内容为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221号建议的答复》的摘要部分,强调了两点:
网易新闻截图
针对建议中提出的“将河南部分高职升格为本科学校和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问题,教育部在答复中称与政策导向不符,建议有关学校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此外,教育部还表示,暂不支持引导京沪等部属优质高校在河南设立分校、研究生院、特色学院等实体机构,建议河南创新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提升区域内高校办学总体实力。
来源:网易新闻
当下的反应是:河南就是后娘养的啊……但后来理智的想一想,仅靠外界接济肯定是不行的,还是要靠自己!
河南高校贫瘠的现状
提起河南的高校建设,所有人都只有两个印象:一是河南是高考人口大省,领跑全国。二是河南高校资源匮乏。
其实说河南优质高校的贫瘠不是所有高校数量的贫瘠,毕竟河南140多所的高校在全国都能排名前五。河南不缺高校,我们缺的是优质高校。
全国高校布局中,河南省只有一所211,没有985。2017年双一流高校建设中,河南只有郑州大学一所世界一流高校、河南大学一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辉煌的过去与错失
河南也有自己辉煌的过去,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河南就占两个: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曾是北宋时期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所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而嵩阳书院曾是佛教、道教的重要活动场所,被称为“儒教圣地”。
往近了看,中华民国时期,前期由袁世凯支持下创建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大前身),在1942更名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六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中国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 河大获得全国国立大学第三名。
然而,时过境迁,经过两次重要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河大的重要院系迁往全国各地,先后成为独立学院或后并入现如今的知名高校。河南大学再也不复往日的辉煌,1995年的211工程批复高校中,连211高校都不曾评上。
也有那么几次,河南与985、211高校如此之近!
1950年,中国矿业大学在焦作、天津两地办学,中间数次搬迁、颠沛流离,直到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期间曾想搬回河南但未能成功。
196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欲落户南阳,但因南阳没有能力接收大学而拒绝,随后中科大迁往安徽;
1969年,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在外迁过程中落户于信阳固始县,但仅停留了短暂一年的时间就在北京复校,成为如今赫赫有名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不管是河南大学的肢解,还是后来与985、211高校的失之交臂,一定是有诸多因素和无奈,但不得否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穷”!
地方政府意识。我想,政治地位和地方政府意识都是有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河南缺的,是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新中国建设的初期,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第一要务就是要让老百姓“吃上饭”。特殊时期,全国粮食紧缺,河南本身自己的口粮都紧张,还要再花重金去做高校建设,实在是有点为难。
这件事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吃饭是生理需要,是最低级的需要,而学习求知是高级需要。只有低级需要满足了,或者至少部分满足了,才有可能去追求高级需要。
河南高校“自力更生”
辉煌已然成为过去,今后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河南高校资源未来的发展。重要的一点是,河南一定要搞好自身经济,经济好了,文化层面自然会慢慢提高。加上乘着政策的东风,已有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10所河南院校被纳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时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河南认真搞好高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办出自己的特色才是正经。
近几年,在政策倾斜与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河南在高校建设中表现积极:
高校建设进程
斥资30亿在焦作市建设黄河生物科技学院,预计2023年竣工;
河南新增3个学位点:郑州大学地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均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河南大学国际商务为硕士学位授权类。
有了自己的传媒学院,由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更名而来,为:河南传媒学院;同时与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一起,4所独立院校将全部转设为普通本科院校。
斥巨资,重金砸出郑大、河大:经费是保证学校发展的基础,2020年郑州大学经费高达63亿元,超过很多985高校,足可见河南发展高校建设的决心。
更是与清华、人大签协议,开展深度省校合作:2017年4月,我省与清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清华大学与河南省在过去5年的合作中,开展了179项科研项目,培训2.9万人次;2019年5月,中山大学与平舆县共建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项目落地;2020年1月,新乡市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6月,河南省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分别在洛阳设立研究院,届时两所大学的人才优势和研究成果将与洛阳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学校和当地经济、环境、科研的进步和发展……
在河南高校发展的道路上,既然教育部明确“不支持京沪优质高校在河南设立分校”,那么我们便“自力更生”,借助省内丰富的资源与各个高校展开合作,先从搞好高校基础建设开始,稳扎稳打提高河南高校的质量与数量!
河南,未来可期!
教育部回复原文
点击可查看大图
推 荐阅 读
数据 |在河南,考上郑大、河大需要挤掉多少人?
经验 |2020约8万过线生“滑档”本科,新高三如何避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