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大结局:羡慕“别人家孩子”,先成为“别人家父母”

高考小助手
2020-10-10 11:49:53 文/沈芬 图/冯宇
八月热播剧《小欢喜》大结局了。
方一凡去了南艺,刚刚过本科线;英子考得不错,去了自己喜欢的南大;林磊儿考上了清华,但是没考上喜爱的物理系;季杨杨考得很好,但选择了出国,他和父母仅仅相聚一年,转眼又各奔东西。
这部聚焦高考家庭的剧集,以接地气,演技在线的方式收获了不少网友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2分。
虽然剧中很多剧情太虐心,一度被网友戏称为《大悲伤》,但从结局来看,还是应了本剧宣传的那句话: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其中有一点小欢喜。
电视剧虽然结局了,网友们围绕剧中三个家庭教育方式的讨论折射了现实生活中无数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中遭遇的难题。
《小欢喜》是一部热播剧,也成了关于中国式教育的公开课。
第一课:面对孩子教育,不必过分焦虑
中国式教育焦虑,你可以在大部分家长的身上看到,比如宋倩。
原本身为教师的她,在女儿升入高三后,给女儿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更是停掉了女儿的一切课外活动:
把女儿房间里的隔音墙改装成透明的玻璃,正面对着写字桌,上面的窗帘只能从外面拉上,透过玻璃能看到房间里的一切,什么都逃不过妈妈的眼睛。
女儿学习之余玩点乐高都不可以,女儿准备了好久的航天演讲也不许去;
英子第一次考试考了全年级第二,宋倩没有任何鼓励,反而十分不满意,还没收了方一凡送给英子的生日礼物。
高考誓师大会,非让英子写上考清华北大,必须考700分;
如此的高负压,让英子感觉不到空间,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也渐渐生出逆反心理。
这令人窒息的控制欲使自己痛苦,也令孩子伤心。原本一个听话的好孩子,硬生生地被“控制狂”妈妈逼成了中度抑郁。
记得之前看过一项调查,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这方面特别容易产生焦虑,而焦虑往往产生的效果都比较差,不仅没有对孩子的教育形成敦促作用,反而自身容易产生焦急等不好的情绪,进而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家庭关系。
希望各位家长能明白,焦虑只是一种情绪,情绪解决不了任何教育问题,想要教育好您的孩子,第一堂课首先要学习的就是控制情绪,控制焦虑。
第二课:好的夫妻关系
才能养成“好孩子”
微博上曾经有博主发布投票:如果回到高三,小欢喜中三个家庭你最想去哪个?
结果有超过60%多的人选择了方一凡家庭。
调皮鬼精灵的方一凡和耿直、爱操心、暴脾气的童文洁一撞,就是火星撞地球,加上一会帮媳妇一会帮儿子的方圆在中间和稀泥,整个家庭的氛围显得很有爱,令人羡慕。
这个家庭很有爱,不只体现在亲子关系上,还有夫妻关系,在各种一带而过的细节里,也是藏不住的恩爱。
老婆做饭,趁着孩子不在家,方圆非得偷空抱着。
俩人睡前还整杯红酒浪漫,也是看的人含羞带臊。
这是典型的“虎妈猫爸”式中国家庭,加上一点生活气的调试,让你觉着接地气的同时又非常羡慕,每次看到方一凡家的剧情时都会觉着很温馨。
童文洁和方圆,不是没有经历过悲伤。
中年夫妻,双双失业,其实已经算是巨大打击,换作很多人都会活在忐忑和抱怨里。
可是,童文洁真的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说过,她给方圆的全是鼓励、支持、心疼。
后来童文洁因不想被上司骚扰,主动选择辞职,方圆没有问原因,更没有责怪,而是让童文洁卸下压力,不再勉强自己。
后来方圆父母被骗掉80万,童文洁第一时间不是抱怨,而是想办法解决事情,说租房子也是生活。
而在这种夫妻关系下的方一凡性格让很多家长羡慕,活泼好动而不失善良和勇敢,在同学中非常吃得开,看似冲动实际上却非常聪明而且有主见。
不得不说,好的夫妻关系形成的家庭环境,是给孩子最好的隐形教育。
第三课:理解孩子,孩子才会更爱你
孩子们最羡慕的可能是方一凡,可如果选择剧中一个人当自己家长,相信很多孩子都喜欢季杨杨的妈妈——刘静。
“气质如菊,蕙质兰心”
是我看到刘静脑海中蹦出的一句话,刘静其实并不容易,由于工作原因,刘静和老公缺席了孩子十几年的成长,老公和儿子又都是钢铁直男,一般这种情况下的家庭关系简直“易燃易爆炸”。
但是这一切在刘静的如水一样温柔的性格里都能融化。
高三的动员大会后,季杨杨一家三口要在院子里放飞象征高考梦想的气球。季胜利作为机关干部瞻前顾后,嘴里念叨着:「不能放,违规的。」
叛逆期的季杨杨本来就对自己一直在外地工作的爸妈有很大意见,听到这句话更是生气和泄气。
而刘静这时出来说:「那我们就把气球拴在院子里吧。」
拴气球时,她故意手一松,把气球放飞到天空,嘴上说着:「我这一不小心,我没抓住。」
季胜利只能望着飞上天的气球无计可施,刘静回头却偷偷给季杨杨抛了一个计划得逞的眨眼,杨杨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剧中刘静特别能理解孩子,即使在对季杨杨生气时也会在保持理智的基础上平等的听孩子说话,不吼叫,不发脾气。
这种理解也会带动固执的季爸爸尝试去了解孩子,比如主动带着刘静去了解孩子最大的爱好——赛车。
而在方一凡家庭里,虽然爸妈对整天上蹿下跳的方一凡成绩不满,儿子考不好,暴脾气的童文洁也会坐在桌子旁和他平等沟通,完事再深情拥抱。
相信很多家长都知道,现代很多公司都提倡扁平化管理,目的正是加强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家里也一样,平等对话才能让孩子和爸妈的关系始终融洽。而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反而效果往往不好,孩子也容易养成敏感、做事小心翼翼,甚至极度叛逆或者变成“讨好型”人格。
理解万岁,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第四课:珍藏小欢喜,应对好中年危机
年轻人看这部戏可能看的都是小欢喜,可对中年人来说可能会有另外的解读——中年危机。
这部剧简直是中年危机的样本剧,身处相同年级甚至快到这个阶段的爸爸妈妈难免会看出一点心酸和无奈。
方圆和童文洁家庭的中年危机
方圆和童文洁两口子要养两个高三孩子、要供房贷、要租学区房、要给孩子报补习班、要给孩子请艺考老师……
方圆因为“好欺负”经历了中年失业,花钱找人找关系工作还是难找。
后来,名校毕业、业务能力强的方圆只好去开网约车,兼职做配音,贴补家用。
最让人心痛的一幕是他在酒后失意痛哭:
童文洁呢?
因为恶心的职场规则,从总监变成助理,然后遭遇性骚扰,也失业了。
在这关口,方圆的父母又被保健品传销公司骗了80万。
宋倩和乔卫东家庭的中年危机
宋倩的中年危机是什么呢?
离婚。
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8 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 1010.8 万对,结婚率为 7.2% ,创下 2013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 2018 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为 380.1 万对,在结婚率连续 5 年下降的同时,离婚率却连续 15 年上升。
同样令人震惊的是,在各省“离结比”统计中,黑龙江省的“离结比”高达 63% ,这意味着每 100 对夫妻结婚,就有 63 对夫妻离婚!
除了黑龙江,天津、吉林、辽宁、重庆的离结比也纷纷超过 5 成,上海、北京则紧随其后,分别为 49%、48%。
而宋倩所处的北京家庭,也没逃过这个数字。虽然剧中乔卫东是由于一些意外导致和宋倩离婚,但是这段经历还是让宋倩显得非常狼狈。
她敏感易怒,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而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她把压力无形的都给了乔英子身上,而这些都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
尤其是当她发现乔卫东的女朋友还喝着她一大早起来给英子做的燕窝···在双方的委屈、愤怒之下,压抑许久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为什么爆发?是因为单亲妈妈真的很没有安全感,她只能无形中把所有情感和情绪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人到中年真的不容易,要孝顺父母,要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同时还要担心夫妻两产生嫌隙,以至离婚。
好在大结局里乔卫东和宋倩误会解除,复婚了,终于不用宋倩一个人小心翼翼,苦苦支撑了。
季区长和刘静家庭的中年危机
季区长,工作和家庭很难兼顾。
季区长是个好官,住宾馆怕超标,家里用一套红木家具要去买二手的,甚至和孩子高考誓师大会放气球,也怕污染环境。
可是他毕竟由于工作错过了孩子十几年的成长,导致孩子会对他说:
高三,你想起来管我了。
我们常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季爸爸和刘静显然也知道,可是这就是无奈。
好的父母官or好的父母,选起来真的好难。
所以你可以看到季爸爸在努力缓和父子关系。
知道儿子喜欢赛车,二话不说拉着妻子一起去玩,还特意找一些赛车视频和儿子分享。
因为儿子在家里不和自己聊天,所以从不上网的他还注册了一个网名,用昵称和儿子沟通,做儿子的「好朋友」。
现实中很多“城市留守儿童”,指的就是父母因为忙碌很少陪伴孩子,给了孩子金钱,但是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
实际上,再没时间的爸妈,也要尽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哪怕每天一小时的陪伴,别玩手机,和孩子好好玩或者聊聊天都很好,要注意陪伴质量。
刘静的中年危机——健康
剧中,季区长的妻子刘静被诊断出了乳腺癌。
刘静从没有想过自己得癌症,追剧的很多观众也没想到,这样一位温润如玉的妈妈竟然得了癌症。
而刘静得了癌症后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季杨杨怎么办?被发现了怎么办?
中年父母,真的很难。
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年迈的父母,又要教育还在就读的子女;在单位上既要工作有担当,又要事业有成就,持续的压力会让他们身心疲惫,各种病症也随之而来。
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脱发、癌症,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在这里,也希望各位父母能早点重视自己的身体的变化,一年至少一次体检,身体是本钱。同时也希望能放平心态,做好应对中年危机的准备。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还有一点小欢喜。
非常喜欢这句话。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无数中国家庭都碰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玩手机、不听话、青春期叛逆、学习成绩不好等等,这都算作“不如意”,但是只要父母和孩子能一起学习,一同成长,相信我们的家庭里将会有无数温馨有爱的“小欢喜”。
《小欢喜》结局了,希望这场中国教育公开课能让所有父母都学到一些东西,一起成长,加油。
今 日 话 题
你看《小欢喜》了吗?
学到了什么?
点击留言与我们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