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成绩出来了,无论成绩好坏,都一起来试着总结、反思一下吧!

福州品尚教育
2021-5-27 07:06:04 文/孙岩
最近,很多学校都开启了期中考试模式,部分学校考试成绩已公布。对于学生而言,期中试卷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上半学期学习状态的一种反应,是对学习情况的一种总结。
考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学习中的错误。因此,无论你家孩子在这次考试后成绩是否理想,家长都应先帮孩子反思之前的学习情况,找到学习上的不足。
除了中考和高考这两次大考外,孩子在整个学生生涯中都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考试。
每次考试真正的意义在哪儿?如何充分挖掘出考试的价值?值得家长与孩子共同思考。
那么,期中考试后,家长该怎样与孩子一起正确面对成绩呢?
“轻看”成绩,关注学习过程
首先,家长对考试成绩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考试只是一种测试和检验的手段,只能有限地反映孩子成长与学习的部分情况,家长不要因为个人面子原因等过度地看重它。
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考得好或表现好,孩子喜笑颜开,家长也不亦乐乎;反之,孩子心情沮丧,家长冷眼相待。
家长需要客观看待考试结果,当下的成绩不代表最终的情况,短暂的考场失败也不是人生的错误。
失败与成功都同样的重要与必要,只有经历过人生的高峰与低谷,只有经历过挫折与磨难,才能够逐渐走向成熟与稳重。
家长还需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结果,与孩子同一战线。在成功时保持淡然,在失败时保持超然,用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与生活。
不过分纠结于成绩本身,要多关注孩子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习是对生命的充实,对心灵的扩展,能够在将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人生。
帮助孩子找准学习的节奏,家长们可以利用归因方式,帮助孩子形成良性循环,找到学习的节奏。
比如:孩子考得好,家长们让孩子描述学习过程,考得不好,家长们也要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平时多努力。
同时,家长可以适度放手,懂得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引导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孩子学会做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主人,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孩子的榜样,和孩子同成长、共进步,开启美好的生活画卷。
正向反馈,正确分析试卷
分析考试得失也是家长的考后必修课。考后家长正确的应对态度应该是:正向反馈,表达出孩子的情绪。
考得好的,给予肯定与支持,但是要告诉孩子不能骄傲;考得不好的,给一个拥抱,说一句安慰的话,能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正确引导是关键,和孩子交流考试得失的过程最宝贵。
尤其是当孩子突破自己,取得了进步时,我们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反馈,这是在重塑孩子的自信心。
考后试卷分析,是指考试后订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归类,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既要找出不足,也要发现亮点看,及时加油打气。把考试当成学习的助推器,让孩子更加优秀。
合理规划重点学习任务
考试后,家长与孩子通过分析试卷,结合孩子当前的学习状态,共同分析孩子的实际能力,从而可以定下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期中考试是阶段性考试,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都会充分发挥考试的检验功能,也就是通过一套试卷来检验学生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
所以家长们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分数找出孩子当前学习的问题,并且和孩子一起制定下一阶段重点的学习任务。
规避问题,扬长避短,利用分数的反馈功能,加强和教师的沟通协作,努力达到考试效益的最大化。
学生和家长也要有所反思
学生反思学习习惯
1. 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2. 专心上课的习惯
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3.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
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所言之书,是专指《尚书》,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书本知识不可以全信,而应该批判地吸收。
4. 善于提问的习惯
积极提出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5. 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
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一样,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6. 独立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
有的同学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
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
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
7. 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
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
8. 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第一,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第二,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第三,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第四,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第五,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
错解根源是什么?
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9. 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效果也不好。
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归纳。
10.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
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家长反思教育方式
您是否过分干预孩子的一切生活和学习?
每天对着孩子唠叨,孩子做什么在你眼里都是不顺眼的,这个不让孩子做,那个不让孩子吃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对你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
其实这种唠叨式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很多家长都还没有明白这种唠叨式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愚蠢的。
您是否是个攀比面子型的家长呢?
当孩子拿着成绩单回到家和你汇报的时候,而你更加关注的不是孩子考多少分,你一开口就问隔壁谁谁谁考几分啊,当孩子说他考的比我高的时候,你立马变脸冲孩子说考这么低,我怎么见人啊。
孩子原本是想从你这里得到鼓励并且再接再厉的,可你的一句话完全把孩子的兴致浇灭了。
您是否对孩子要求过高了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但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很多父母过度关注孩子,对孩子期望和要求过高,都是对孩子非理性的爱。
这种失去理智的爱会与孩子内心最强大的力量——成长的力量为敌,绊住孩子的脚步,束缚孩子的心灵。
家长如何帮孩子提高成绩
不要只看到分数,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进步空间
当孩子考了98分的时候,不要去苛刻孩子为什么没有考100分。
孩子明明从78分,努力考到了98分,这其中的进步空间,不值得被鼓励一下吗?
我们不能只看分数的多少,还要看孩子每次与自己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如果退步了,就帮孩子分析原因,制定一个更好的学习计划,争取每一次都有一个对得起自己的成绩。
指导孩子学习方法
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
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
用赏识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可以在孩子自主学习之后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业,自己完成了预习、复习后,都可以给予积极肯定,孩子会在家长的赞赏中更加主动地学习。
孩子的学习心态和习惯比成绩重要百倍
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反应,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很多家长很容易纠结在孩子丢失的那“几分”上,拷问孩子为什么没有拿满分。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分数只是能力的一个侧面反映。
相比于孩子没有拿满分,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养成了上面提到的好习惯,孩子现在的学习是否轻松快乐等。
98分和100分并没有什么差别,重要的是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好的学习习惯。
成绩与成长相比,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一时成败,没关系,坚持跑,才能取得胜利。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每一个孩子考试后需要被关注到的不仅是那一纸分数,更有背后的辛苦和努力,它比任何事情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