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中小学生开学温馨提示,帮孩子收心,家长得做好这10件事!

厦门学佳佳教育
2021-3-17 14:45:42 文/苏智源 图/冯婉如
寒冬过后,春花绽放。寒假即将结束,新学期的号角声正在吹响。
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寒假,如今,正是收心的关键时候。
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开学在即,为了保证孩子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提醒各位家长,抓紧时间做好以下几点,帮助孩子快速回归校园!
01
调整作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成长的基础。
这个寒假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健康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
我们发现,成绩拔尖的孩子一般都有强健的体魄,以及旺盛的精力。
一个寒假过去了,孩子的健康问题尤其要重视起来。
一、调整生活作息
恢复日常作息,早上不晚于八点起床,晚上不晚于十点入睡。
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调整时间差,一起早睡早起。
二、调整饮食
在开学前一周,家长就应该开始调整孩子的饮食搭配,让孩子提前适应开学的节奏,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做好开学的准备。
开学后孩子的三餐分配要合理。开学后,学生用脑较多,如果早上不吃早餐会严重影响孩子上午的听课状态,更会严重损伤孩子上学的积极性,而且时间久了会影响记忆力。
午餐和晚餐绝不可以用零食来代替,因为零食往往是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低蛋白、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且均衡的营养。
孩子需要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每天要吃蔬菜、另外也要摄入一定量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如奶类、大豆、鱼类及鸡肉等。
当然铁和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瘦肉、蛋黄、黑木耳、大豆等食物也要多吃一些。
三、做好疾病防控
疫情防控从教育部门、各级政府都出台了很多宣传,虽然孩子和家长在家期间都已知道,但我们不妨再复习几遍:
1.“自我隔离”,有疫情高发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区后居家或指定场所医学观察14天;
2.“居家不外出”,各地学生尽量居家,不聚餐、不走亲访友,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3.“异常及时报告”,学生每天自我健康监测,有异常及时报告;
4.“身体正常方可返校”,开学后,学生无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如有可疑症状由监护人报告学校,及时就医,痊愈后再返校;
5.外出全程戴好医用口罩;
6.“勤洗手、勤消毒、多通风”,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众触摸的物品、设施,保持空气清新;
7.与人交往相隔三米以上,防止飞沫;
8.食品要卫生,要熟透;
9.发现有人有可疑症状要及时报告;
10.爱护野生动物,不吃野味,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接触野生动物或其他动物。
四、加强体育锻炼
学习之余,多锻炼身体,通过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自身抵抗力。
运动前做好热身,最好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受伤。
运动形式多样化,除了慢跑、跳绳、俯卧撑外,多做一些球类运动。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过度导致抵抗力下降。
先让孩子的身体强壮了,健康了,才不会让疾病趁虚而入。
02
端正心态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开学。
寒假期间,不少孩子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
晚上很晚睡,早上起不来,白天玩游戏,晚上看电视,做起作业敷衍了事。
回想开学期间,孩子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睡觉,固定的生物钟和学习习惯早已养成。
但现在,孩子放假,作息时间变得自由,学习变得懒散了起来。
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在开学前,把放飞的心收回来,把散漫的态度集中起来,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走进新学期。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一、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在开学之际,父母一定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让孩子以乐观的态度激励自我,回想上学期的收获,聊聊同学、老师相处的快乐时光,放松心情。
二、做好心理准备
从寒假迈入到新学期,大多数孩子都不适应,有情绪是正常的。
家长要更加理解、体谅孩子,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多倾听孩子,了解孩子的烦恼,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建立对新学期的期待感。
三、收心需要仪式
开学前收心,可以通过完全投入的学习消除身体上的惰性,也可以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消除心灵上的惰性。
让孩子定一个小目标,开学前要自觉预习,在学习时快速回归学习状态。
先让孩子的态度端正了,乐观了,才能正视开学,张开双手拥抱新学期。
03
注意安全
注意返校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开学在即,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返校期间,学校周边车辆较多,人员复杂,家长和学生都要注意返校安全。
如果孩子独自上学,就要做好以下安全教育:
一、按时上学,按时离校,及时回家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到。
2、放学后按时离校,及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或路上逗留、玩耍。
3、上学放学路上,不进入营业性网吧或游戏厅。
二、行路的安全
1、遵守交通规则。
2、专心走路,不东张西望、看书看报、聊天而忘记观察路面情况,路边有车辆时要注意避让。
3、不在公路上嬉戏打闹、狂奔猛跑、追逐疯狂,三五成群,不能在马路上踢球、跳绳、做游戏。
4、注意来往车辆,不猛跑、追逐、斜穿或突然改变方向,要主动避让车辆,不与车辆抢行。
5、在马路上不多人并行,马路对面有人打招呼,不贸然横穿。
6、不追、爬、吊、拦机动车辆,不向车辆抛石子等。
7、雾天、雨天、雪天走路最好穿上颜色鲜艳的衣服,打鲜艳的伞,小心慢行。
8、放学时,校门口车多、人多,不在校门口聚集;不在小摊小贩上购买食品或零食。
9、在路上不与陌生人交谈、不吃陌生人给的食品。
孩子的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各位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先让孩子的安全得到保证,这是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共同责任。
04
制定计划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迈入新学期,孩子有了全新的开始,首先要学会制订计划。
新学期,帮助孩子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结合实际,确定目标。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
长计划,短安排。在学习计划中,多以短期目标为主,目标具体,难易适中,通过努力能达到为最佳。
计划要全面。除了正常的学习计划之外,还要有课外活动的计划和安排。比如每月阅读多少本书,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频率等。
完成计划后,家长应严格遵守承诺,及时给予奖励并进行总结调整。
05
培养习惯
先抓习惯,再谈成绩,习惯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优秀是一种习惯。
一个人来到世间,除了智商与他人有些微差别外,其他的都相差不大。
唯有习惯,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
培养习惯非一朝一夕的事,但一定要从现在抓起,不能再拖了。
一年级:
在家长的帮助下,收拾好书包、课本和作业本。
上课认真听课,不开小差,不东张西望,不与同桌聊天。
爱护课本和作业本,不乱涂乱画,不乱丢乱放。
放学前登记好作业,回家后做完一项就勾掉一项。
二年级:
自己收拾好书包,能够独自去上学。
听课时记笔记,在课本上做标注,记下老师强调的要点。
积极发言,主动与老师、同学互动,不懂的要多问。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不抄袭答案,不依赖家长。
三年级:
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复习,及时巩固知识。
踊跃发言,表达个人观点,学会大胆质疑和提问。
分清主次,先学习,后娱乐,不拖拉,不逃避。
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课外书至少半小时。
四年级:
学习要高度集中精神,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多动脑思考,认真钻研知识,通过努力解决学习问题。
收集整理错题本,及时回顾,查漏补缺。
提高作业正确率,保证写得又快又好。
五年级:
学会倾听和理解,上课时紧跟老师的节奏。
多表达自己,参加一些演讲等活动,锻炼表达能力。
学会制定计划,确立目标,根据目标和计划开展学习。
广泛阅读课外书,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经典素材。
六年级:
关注新闻,关注时事,拓宽知识面,了解课本外的世界。
学会自我反思,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主动改正。
学会管理时间,高效学习,进一步提高成绩。
对学习刨根问底,独立钻研知识,务求甚解问题。
先让孩子的习惯定型了,自小打好基础,一辈子的学习都用得上。
马上要开学了,作为老师和家长此刻是否因为不知该为孩子做什么而感到焦虑呢?
以下10项准备工作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老师结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习适应规律梳理总结出的,做好这10项准备,帮助孩子从从容容迎接一个崭新的学期吧!
01
与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生活
谈谈收获和感受
家长和孩子一起可以把假期生活“倒电影”式地回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
可以一起分享下收获和遗憾(读书、旅行、休息、娱乐、交往等各方面),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相信家长和孩子通过这种“复盘”形式,会有更多收获。
毕竟,“及时总结”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02
帮助孩子收心
循序渐进回归日常状态
假期中的孩子,心态通常较为松弛,而开学后则相对紧张,两种状态的转换往往需要一段时间。
对此问题,提醒家长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把心收回来,否则会给孩子太大的心理负担。
在此阶段,建议家长尽量少安排大型活动,让孩子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03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查漏补缺
提醒孩子检查回顾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时间予以完成。
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草草应付。
因此,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合理规划和安排开学前期的这段时间,及时查漏补缺,高质量完成作业。
04
引导孩子调整生物钟,作息规律
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不提前调节,开学之初通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佳的状态,影响孩子的学习适应。
家长们不妨和孩子一起在这段时间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照平日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学习、运动,有规律地作息,从而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紧张的学习生活。
05
与孩子一起制定
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新学期、新气象。家长和孩子一起可以展望下未来,提前做做规划和打算,例如下学期要提高哪几门功课的成绩,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
制定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06
鼓励孩子提前联系老师同学,
提前分享交流
通过一个长假的分离,同学们之间可能都会有一些变化,鼓励孩子提前联系一下同学和老师,互相分享见闻和“新鲜事”,相互关心,相互表达彼此的想念和对新学期的期待,不仅能增进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07
带孩子逛逛图书馆和书店
查阅或购买必要的书籍资料
开学前,时间尚能自主支配,家长们可以结合新学期计划,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等地方,感受一下浓浓的书香,也可查阅和购买一些孩子喜欢的书籍资料,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也为新学期适当做些准备。
08
引导孩子进行适度的复习和预习
孩子可能对上学期的知识有所遗忘,不妨抽空回顾一下主要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提前浏览新学期的教材,适当做些预习,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但提醒家长,孩子提前预习要适度,不建议提前把新知识学一遍,这样容易致使孩子在正式学习时丧失新鲜感和兴趣。
09
读懂孩子情绪
做好心态上的准备
由于某些特殊经历和感受,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上学感到“焦虑”甚至“恐惧”心理,家长要正确做好沟通和引导工作,理解孩子产生的这些情绪,分析产生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支持。
如果情况相对严重,可借助心理专家等专业力量。给孩子提供正面的心理能量,让孩子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10
与学校沟通
配合学校开展新学期准备工作
一些学校通常会在正式开学前,开展学生体检、心理调查、家长会等方面工作,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研究表明,良好的家校合作,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建议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家校联手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
欢迎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