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智升教育】期中考试后怎样分析试卷,成绩才会一次比一次高?

福州爱智升教育
2020-11-25 10:03:40 文/庞晓雪 图/常诗琪
考试除了中考、高考、竞赛类考试以外,其余几乎都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调整学习方法。
所以,考后试卷分析其实是考试最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说,与分数的获得相比,考后试卷分析才是真正收获的手段。
所以各位家长,行动起来吧,和孩子一起分析分析期中试卷!
01
“八个不”,带你摸清病因
请先听在下细细分析,期中考成绩印堂发黑的终极病因,没有任何一位学生,能逃不过这“八个不”。
1.基础不牢固
期中考成绩一出,不少学生早已为自己找好了借口:
这些我都会做,只是粗心而已。
真的是粗心吗?
据一所学校的期中考调查统计,发现有70%的学生答不完卷,或没时间仔细检查。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正是因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做题速度慢!
概念混淆、错字频出、胡乱答题.....这些不是粗心,而是根本没学到位。
所有“粗心”所犯的低级错误,全都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挖的大坑!
2.方法不到位
考试后,学生是否存在偏科的现象,一览无余。
而偏科背后的原因,则是学习方法不到位,没有找到适合该科目的学习要点。
总结后我们会发现:
语文的学习要点在于多阅读、多积累;
数学的学习要点在于多做题、敢思考;
英语的学习要点在于抓细节、勤背诵。
3.习惯不培养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培养的习惯有哪些?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字迹工整、做题仔细、态度端正、独立思考......
如果你缺失了这些必备习惯的一种或几种,那么期中考试中导致丢分,成绩不佳甚至下滑,这都是必然!
4.考前不复习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学习热情退减,学生开始出现懒散的心理。
自以为是地错判自己复习的能力,预留的复习时间太短,从而没将复习工作做充分。
更有甚者,考试前急功近利,四处转发锦鲤,以侥幸心理参与期中考。
会的不考,蒙的全错,期中考成绩自然不尽人意。
5.审题不仔细
这个情况,往往源于日常学习中,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要求不严。
题目做个大概,瞄一眼答案,差不多就认为自己做对了。
审题不仔细的主要原因,一是源于考试的慌乱和观察不够细致,内心过于浮躁,太过于受到外界干扰。
二是审题没失误,计算却出现失误,草稿纸用的太乱,演算不清晰,导致白白丢分。
6.答题不规范
答题不规范的问题,归咎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环节上,书写的速度、草稿纸的排版、答题的先后顺序、难题的适当放弃,甚至还有对整张试卷的用时规划,都是需要在日常中培养的。
每一次的考试,都会暴露出身上存在的问题,发现它后,在日常做题训练中有意识地改正,考试习惯自然就能得到培养。
7.掉坑不自知
这类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时踏实认真,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升上三年级后,由于知识内容突然增多,学习难度突然加大,便遭遇了学习上的“滑铁卢”。
但好在有一颗顽强的心,将问题归咎于自己不够用功,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但却掉进了“白费劲、假努力”的大坑里。
用低质量的刷题,把时间全部占满,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会了什么,掉进了“会的一直刷、不会的还是不会”的死胡同。
8.懒散不自律
这样的情况,大多发生在比较聪明的学生身上,无奈“聪明反被聪明误”,进入了自以为是的歧途。
当这些学生想要“回头是岸”时,发现学习的难度早已非自己所能战胜,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备受挫折后转为放弃。
要么沉迷手机、要么干脆上课睡觉,作业不做,抗拒学习,将自律抛之脑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更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持之以恒,切不可耍小聪明。
01
分析成绩
看成绩不能只看孩子分数的高低,还要全面分析各个学科的成绩和同年级的整体水平。
看单科成绩
看看孩子的每一门学科成绩与班级平均分相比,是高还是低。
高则说明该学科有一定优势,低则说明该学科相对薄弱。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分别是哪些,制定下一阶段学习计划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安排时间和分配精力。
看进步
每次考试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成绩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数字,要通过这个数字正确衡量孩子的学习情况。
横向和同学比,了解孩子在班级、年段的大体位置;
纵向和孩子过去的成绩比,看孩子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无论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都要认真分析原因。可以主动找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谈谈,听听他们对孩子的分析和建议,因为老师是最了解、最关心孩子成绩的人。
02
分析错题
先要弄清孩子是因为什么丢的分,不能单纯把错误归为马虎。对丢的每一分可以归下类:
遗憾丢分
题目明明会做,反而做错了。
如审题出现失误,看错关键字句等;如由于计算出现差错;还有最终答案正确但由于答题不规范。这也是大家常说的“粗心大意”。
模糊丢分
平时功夫没下到,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自如;当然在回答时就会不严密、不完整;常常是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是平时做过的题目,考试时怎么也想不起来,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不会做丢分
根本就不会,要么就是胡乱写、乱蒙,当然也可能连猜带蒙蒙对了,抄别人抄对的,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错误。
这三种错误,在每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出现过,针对这三种情形,要采取三种策略——消除遗憾;纠正模糊;力争突破。
03
制定计划
弄清楚错题的原因后,我们先要让孩子思考几个问题:
1.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2.知识点有在书上的哪里出现过吗?
3.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4.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5.这道题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思考完上面的问题后,还要让孩子做到马上写、作对比、经常翻这六个字。
A 马上写
首先,孩子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请教老师或同学,详细写出正确过程和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充齐全。
B 及时析
及时写出对试卷的分析内容,包含以下两步:
①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
②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错误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
1) 是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
2) 是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3) 是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遇到复杂些的论述题,便产生恐惧心理等,从而造成失误。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孩子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真正弄懂弄通,
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孩子应要求自己务必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
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答题思路和方法,但关键是对某一特定试题具体作答的“个性”和“特殊性”,只有细心体会,才会有所感悟和提高。
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孩子应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努力克服不良心态,在答题时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C 经常翻
试卷自我分析写完后,和试卷粘贴在一起,要注意保存。积累多了,可以装订成册。
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要经常翻阅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的目的。
04
分析考试技巧
策略是否得当
要了解孩子考试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有的时候分数低,很可能是孩子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按照题目先易后难的顺序做,遇到暂时解决不了的可空下,等全部答完后再回来处理。
是否按标准答题
确认孩子是否存在不标准答题现象或很明显的低级失误,比如:不按要求涂答题卡、字迹潦草、答案写在密封线内等等。
要让孩子将不标准答题方式记录下来,在下面写上标准的答题方式,加深记忆,这种错误丢的分简直太冤了。
是否摆正心态
分析孩子在各门考试过程中,是否心态摆正了,比如在英语听力中,是否因为纠结前面内容而影响了后面内容,数学是否因专注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等等。要告诫孩子,不要因为难题的出现扰乱了整个考试的节奏。
05
谈心技巧
每次考试后在与孩子谈心时,家长也要有方法。
不要直奔主题,可以先从生活起居谈起,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外向型的孩子,不妨较直接告知他的缺点和不足;
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就要迂回。
千万不要在饭桌上批评孩子,更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揭短”。
如果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不妨抽空找个安静的地方与他边走边谈心,适时的给与足够的鼓励,让他看淡目前所遇到的困难。
很多谈心效果差是因为父母的“单向式传递”,孩子都是被动接受的。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放松的环境,充分地说出学习生活中的苦恼与困惑。
考试后的总结是为了找出新问题、发现新起点、追逐新目标。只有从中找出不足并持续改进,才能让孩子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不留遗憾!
-THE END-
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家长,只要怀揣初心,斗志激昂,我们就能像李白一般向世界大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下次期末考试,我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