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吃学习的苦,而愿意吃生活的苦?

厦门学佳佳教育
2020-11-13 01:14:42 文/罗霞 图/倪明辉
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而愿意吃生活的苦?
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必须受生活之苦。生活之苦在刚开始的时候很煎熬,可怕的是当你吃惯了生活之苦便习惯了,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01
你是否常常这样放弃?
想学好英语,记单词打卡晒图,开始每天都做,后来就抛之脑后了,慢慢的想起来才有些懊悔记一下学一学,到最后不知道计划是何物了!
想减肥锻炼,制定了跑步计划,兴高采烈的开始行动,跑了几次发朋友圈,感觉自己很自律,然后,慢慢的,一周三次的运动变成了一个月一次,再然后就不干了……
每次都是开始正能量满满,越往后越放弃,明明对自己有要求,想做点什么上进,也会逼着自己做学习计划,执行,但最后总是不了了之,回到原点。
我们总是感慨自己为什么就无法坚持学习下去,明知道只有坚持才会给自己带来改变,但仿佛永远都在对生活妥协。
02
到底什么才能让我们坚持学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无法长期吃学习的苦,无法坚持。因为人啊,他的动物本能就是趋利避害,而坚持学习对我们本身而言是一种“折磨”。
想打破这种折磨,得靠外在压力或内在压力驱动。外在压力,对孩子来说难受、难忍,“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名言放在现代可以轻易地让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叛逆。
孩子不像成年人,各种工作指标、领导指示,虽然也反感但到了明白世事的年纪,只能咬牙坚持,可未成年的学生没有经受过社会的毒打,还不明白人生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可言,所以外在驱动力得靠环境氛围潜移默化的带动激发。
内在驱动力,对孩子大人都友好,可以提供持续前进的力量,也是人们可以持续吃苦学习的原因。
我们身边常常有一类人,他们对自己想要什么,想达成什么目标异常清晰,欲望强烈。
比如那些创业成功的,马云、马化腾等大人物,比如那些求知欲特别强的,对知识极度渴望的科学家,他们对任何问题都极其认真,问到底,学不够。他们很容易坚持下去的原因就是因为内外驱动力很强。
而大多数的人,自身没有非常强烈的欲望,没有一定要做成某件事(内心驱动力失效),这跟从小的教育方式有关,我们以父母老师、别人的意志为目标,无需过多思考,跟着他们的意愿走就行了。这导致我们不够重视开发自我内在的需求,搞不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内在驱动力丧失。
03
如何找回驱动力呢?
对于驱动力的找回,要时刻问自己,短期内最想达成什么目标,这辈子要实现什么。
体验或设想一下没做到的后果
小时候父母经常说,不好好学习读书将来会怎么怎么样,但至于不读书最后真的会怎么样,我们没经历过,没有过体验,很可能就没有当回事。
之前在假期,我就体验了一回“不好好读书”的后果,去做发传单的体力活。结果没有干上3天,自己就累的受不了了,一方面受着厂家的压榨,同时还要受着路人的白眼,是实在受不了,实在干不下去。
所以说,一旦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你也就会对做不到产生的结果有了深刻的认识,而这些亲身经历过的深刻认识,很容易的就会扭转你先前的错误想法,产生行动的动力。
合理利用合群效应
寻找一个适合开展这件事情的环境,所谓合群效应,就是说大众都在做一件事情时,自己也会无意识的做和大众相同的某件事。所以说,我们自己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心理效应,去间接的帮助自己,提高行动的动力。
对于未成年人,只要你还在学校里,这个外在驱动力时时都有,你可以在老师同学的鞭策下带动激发自己的力量,从跟随做作业记笔记开始,慢慢的越做越多,获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