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传习体验之——古法装帧

福州艺海美术 服务号
2020-12-03 19:45:07 文/沈浩然 图/郭敏
·技艺传习体验之——古法装帧 ·
艺海艺术中心
古法装帧
线装技艺传习
(活动详细内容见文末)
· 线装书 ·
线装书是指以线类进行装订的图书类型,故又称古线装。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
线装书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表明了我国的书籍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各时代的缝线装订的形式不尽相同,晚唐就已有出线穿订典册书籍的方法是后来线装书籍的早期起源,也被称为缝缋(hui四声)装。
唐末五代写本《八阳神咒经》(缝缋装)
这种线装方法后来遭到了宋人的排斥,只要线一断,书页就很难找到原来的顺序了。于是经过一系列品评襄贬之后,线装逐渐消失,而被蝶装取而代之。
宋版蝴蝶装《晦庵先生文集朱文公易说》(蝶装)
· 线装书的改进与兴盛 ·
到明朝中叶以后,社会文化更加发展。特别是伴随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提高,书籍的流通翻阅也更加频繁。
因此,典籍的装帧也必然要适应这种需要而作相应的改变,蝴蝶装不牢与不便之弊便暴露。包背装同样承受不起经常的翻阅。所以,线装典册便又重新兴盛了起来。
经过不断的发展,线装逐渐在明、清两代定型。它既便于翻阅,又不易破散。既有美观的外形,又坚固耐用。直到今天,用毛边纸、宣纸影印籍其装帧还常常采用这种形式,显得庄重大方,古朴典雅。
·线装书的文化承载 ·
著名学者邓云乡在谈到线装书时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首先在于它的载体线装书,没有线装书,无处看线装书,不会看线装书,那就差不多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一本线装书制作完成从头至尾需要有十道工序
“线装书是适宜捧着读的。”
这句话既包含了书籍在古代稀少而倍觉珍贵的因素
也许还传达着对它不简单的制作过程的敬意
艺海艺术中心
特邀纸质文物修复团队
将在这次活动中
全方位地展示线装书的详细制作过程
并带您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线装书
艺海艺术中心古籍装帧技艺传习体验活动
时间
11月14日(星期六)
上午场:09:30-11:30
下午场:14:30-16:30
地点
鼓楼区
华林路268号
侨益大厦
艺海艺术中心
活动内容
古法线装技艺传习
宣纸“四目线装书”制作
制作过程需使用打孔锥和针线初中以下须家长陪同费用(含材料)
消课2节
详询
李老师(同微信):152****1637
探寻、聆听、品味、体验
是技艺的传习——更是文化的传承
艺海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