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提不起兴趣,最好的年纪却因为家长的“不懂”错过了?

漳州卓越画室
2020-10-15 20:07:01 文/唐风 图/杜博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才能在这件事情中收获到知识
并且得到快乐的体验
但是,实际上有不少家长坦言:
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感觉孩子什么都想做,什么又都不想做,这可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样的现象十分常见
特别是发生在早期教育的阶段
孩子们对于生活充满好奇和求知欲
他们想要了解陌生的东西,来完成自我探索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漫长的
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陷入“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
那么,作为家长
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天赋,他们有不一样的思维和性格,进而会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发展。
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最有效的方式是“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言行举止和心态性格,进而选择适合孩子的事物和方向。
比如:很多孩子的年龄并适合学一些技能,但是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给孩子报了相关的课程班,但最后发现花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让孩子学到东西,反而让他们更加不愿意学习。
鼓励孩子,提高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当他们面对一件事情时,心态会存在多种多样,有的孩子不敢去尝试,只能在一旁看着。
有的孩子,却恰恰相反,他们敢于尝试和动手,极具自信心。
当家长发现孩子做事情没兴趣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勇敢的去尝试,做些自己喜欢的或者没有经历的事情,从而刺激孩子的思维和情绪,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引导孩子去探索和实践
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有了父母的参与,孩子会变得非常开心,也具有很强烈的主动性。
在孩子想要了解某个事情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探索和实践,在这件事情中,发现孩子的优势和缺点,纠正孩子的不足,引导孩子成长。
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孩子对于这件事情最关注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进行思考和试探,面对不同的结果,他们又会有不一样的想法,通过不断地磨合和练习,家长就可以轻易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教会孩子定期正面反馈
孩子的反馈,代表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和观点态度,父母需要定期了解。
只有及时知道孩子的反馈信息,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及时和孩子沟通交流。
如果孩子不会定期反馈,家长可以制定好规则和制度,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有条理的反馈。
这样,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时,即使家长没有全程进行监督,那么,也可以通过孩子的反馈信息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优劣势,从而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和思路。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强项与弱项
不要随意给孩子下消极的断言
不要经常将孩子和别人相比较
特别不要以他人之长比孩子之短
不要让孩子相形见绌
在希望美术教育的老师眼里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能量
让孩子接触少儿美术教育
从作品中看到被隐藏的闪光点
(内容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作学术交流,不作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