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师范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介绍-运动训练

招生专业
2023/4/26
在青春赛道上不断拼搏进取
在运动场上全力向未来奔跑
强身健体,立志成才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哨响,出发
让我们走进运动训练专业
肆意挥洒汗水,感受青春朝气
迎接更好的明天!
PART 01
专业名片
专业发展历程:
2004年我院运动训练专业获教育部批复,2005年开始首届学生的招生,2007年获批国家级体育学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体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验区;2020年该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学术实力雄厚,以学术支撑教练员教育、以学科反哺专业发展——科教融合,培养综合素养高、执教能力强、运动技能扎实的复合型运动训练的应用人才。我校曾与福建省体育局合作共建男子排球队,将“福建省男子排球队”更名为“福建师大男子排球队”,在此期间将省队冠名大学的全国仅福建师大1所。本专业持续推进“省队校办、赛学互促”的理念与模式。对不同的生源主体分为在校和在训两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目前学院拥有9支长期训练的主要代表队,学生在世界、全国和全省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竞赛中荣获国际级比赛93项、国家级奖项348项、省部级奖项309项;多次在全国大艺展中荣获一等奖。
我院运动训练专业已成为全国范围内考生踊跃报考的热门专业,且录取分数线一直名列全国前茅,生源质量优秀。
PART 02
建设情况
该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2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体育学) 中,运动训练专业排名全国第5。2019年获批中意合作本科专业项目(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课堂教学技能Ⅰ、足运动康复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一) 聚焦研究中心与基地,构建多元化教学实践平台
学院共有6个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智库建设单位: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现有国家体育科普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和科学技术部颁发)、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福建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福建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等厅级教学科研平台5个。还有中国篮球协会E级教练员培训认证点以及篮球、足球、田径等各类运动项目的裁判员培训认证点。以上教学实践平台为夯实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
实验室与体育科普基地
(二) 围绕体育场馆建设,全面打造实训基地
设有2200㎡的国家体育总局“运动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2830㎡教学实验室与实训平台。现有2座综合体育馆,4个标准田径场,44片篮球场,10片网球场,21片排球场,2 片5人制足球场,5 个标准游泳池,1个旱冰场,1个室内200米田径馆,1个室内篮球馆、1个室内排球馆,以及占地415亩的“福建师大体育中心”,使我校体育场馆设施处于全国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
运动场馆设施
(三) 以科研成果为动力,助力培养效果升级
2018年以来,本专业获批科研项目127项,其中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类项目73 项(含1项国家级重大委托科研项目和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横向课题项目43项,科研项目总经费多达2000余万元。在全国体育学领域首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 7 项。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目。出版各类教材、专著38部,发表高级别论文203篇,为地方政府提供11份咨询报告1篇报告得到省领导人的重要批示,为国家和政府提供智力支持。
教学科研获奖证书
(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运动训练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1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7.3%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0.38%,具有海外留学和访学背景的教师占21.64%;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18人;国际级裁判7人,国家级裁判21人。学科带头人黄汉升教授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七届体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秘书长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以及其他部省级各类人才称号10人。又引进原奥运女排冠军徐云丽等高水平运动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目前该专业在校生规模数为456人。
现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排球;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体育学博士生导师团队(博士生导师团队)、体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2部教材入选国家级重点规划建设教材;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排球》《体操》《游泳》《足球》等5部全国体育学类本科教材。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运动训练学》线上课程、《体育课堂教学技能》线下课程和《足运动康复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虚拟仿真课程;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7门:《运动训练学》《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足运动康复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操》《篮球》《运动生物力学》《高尔夫》等。
PART 03
培养经验
01
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历届师生的辛勤耕耘下,到今天形成了4大课程模块,120多门的必修与选修的高质量课程群,锻造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有7位国际级裁判、20位国家级裁判,有福建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福州市体工队福建绿茵足球俱乐部、福州市鼓楼区足球协会等6个竞技体育发展卓越的实习实践基地,与福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合作共建了劳动实践基地,建构了理论——实践——实训一体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专业既传承“育人夺标”、“知行合一,终身学习”百年师大育人传统,又形成“科教融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赛学促教”等培养特色和优势。以学术支撑教师专业技术不断提升、以学科反哺专业发展——科教融合和搭建各种训练、比赛实践平台,培养运动技能高超、执教能力强、比赛组织管理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优秀教练员和竞技体育管理者。在服务青少年社会体育俱乐部和基层体育运动学校的基础上,实行“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形成教学训练共进、以赛促训的培养理念与特色。
本专业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获批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获批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试点项 目1项、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团队1个。获批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1 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3门、校级首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5个。
疫情期间,师生团队通过“云健身”“云活动”“云创作”等云端方式,做到 “宅校亦乐学,云端也精彩”,推出拉丁舞、健美操、太极拳、徒手健身、搏击操 等多场线上直播课,通过“福师大小葵”视频号、“福 star”app 直播平台等播放,吸引校内外师生共计 4.5 万人次观看,点赞量累计超 10 万次。
02
对外交流
选派本专业中青年教师赴境外研修10人次,近年累计派出学生10余人。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场,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的联系,扩大学科学术影响力。本专业学生在2022年度举行的福建省运动会中,足球、游泳、啦啦操、篮球(乙组)等项目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多人次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中获得全国冠军。多次在全国大艺展中荣获一等奖。近5年,学生在体育比赛竞赛中荣获国际级比赛奖项75项、国家级奖项334项、省部级奖项279项。
全国及省内专业竞赛获奖
03
社会服务
承担多所福建省中小学课外体育延伸服务教学任务;承担国家排球骨干教师培训、福建省体育高考、福州市三大球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的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获得社会一致好评。学院福建省残疾人体育研究中心入选国际特奥东亚区融合学校计划技术团队,服务人数约10000余人,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志愿服务大赛获奖
PART 04
学生发展
就业前景与考研升学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 94.43%,研究生平均就业率为98.55%,本科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2021年度本科毕业生创业率排名占比9.09%。2021年度,运动训练115人,考研38人,考研率达33%,考取8人(含保研4人);2022年度,其中保研5人,保研率达4%。
...
优秀校友代表
...
有趣的学科值得有趣的你
运动训练专业与福师大同样不容错过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