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教学设计_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综合文档
2022/11/16
我说课的题目是《儿歌配画──插入图片》。
我的设计理念是: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2.任务驱动法。事先设计好由易到难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内容,解决重点难点。
3.探究法。对于每个操作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尝试操作,自行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一单元第4课内容。本单元以word基础知识为主线,使学生初步掌握word制作的基本方法。
本课教学中,主要通过学习插入图片、编辑图片从而为儿歌配画。本课教学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word这个文字处理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写文章及简单的排版等操作知识;对本节课所学的“插入图片”和“编辑图片”的方法,在powerpoint学习中已经初步具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的方法,制作图文并茂的文稿。
过程与方法:通过“儿歌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内容更加协调,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情感与态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
教学难点: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二、说教法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儿歌配画”活动贯穿整个教学,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自我探索──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我探索,课堂讨论,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环境
1.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2.学习资源:提供声音、文字、图片、视频、操作步骤演示。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是这样设计:首先播放儿歌视频《小兔子乖乖》,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说自己喜欢的儿歌,孩子们伴随着音乐,沉浸在美好的氛围中。并让学生把儿歌输入并保存在电脑中。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推荐阅读:
- 第38课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 第2课 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 插入图片;与课后反思
-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