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摇身变化真奇妙教案、教学反思_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综合文档
2022/11/16
一、教学内容分析:
《摇身变化真奇妙》选自佛山市《信息技术》课程小学版第四册第十一课,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如何对图形进行复制、变大变小和翻转/旋转操作。
二、学生分析:
1、认知起点——学生已掌握常用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学习兴趣——学生第一次接触对图形进行编辑,设计人物孙悟空,学习它变化的本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通过说一说,比一比,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甚至将部分学生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观摩,让学生说有回报,比有收获,学习兴趣得以深化。
3、学习障碍、学生难度——学习图像复制的时候,可能有学生选定图像后,先拖动鼠标,再按ctrl键不放,这样就不能实现复制的操作,自然产生学习障碍;学习图像翻转/旋转操作时,可能有学生不先选定图像就直接单击菜单的翻转命令,造成把整幅画都翻转的情形;在根据素材创作画时,也有个别学生可能缺乏想象力,毫无目的去创作画画。
三、设计思想:
1、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验性、工具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且在教学中效果显著。设计教案时努力选择“教材结构和学习内容要适合设计成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基于此教育理念,而设计了《摇身变化真奇妙》一课。
2、教学原则——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主线、以资源为信息情境、以学生熟识又感兴趣的事物为主导线,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教学方法——以学生熟识的人物“孙悟空”为主导线,通过实现孙悟空的不断变化这样一个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尝试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完成任务,体现成就感。
4、任务驱动——把本节课的教学分成四个任务:①变出几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②变一个大、一个小的孙悟空;③变出几个不同方向的孙悟空;④根据素材进行创作画画。
5、网络教学——把这节课的新授内容设计了一个“网页课件”放在互联网上,让学生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除了请教老师和同学之外,还可以借助“网页课件”学习,以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复制的作用,掌握对图形进行复制、变大变小和翻转/旋转操作的方法,并能通过根据素材创作画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其求异求新的思想和协作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及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大胆进行创造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形的复制、变大变小和翻转/旋转的操作方法。
难点:根据素材进行综合完成作品创作的过程。
六、教学准备:
1. 多媒体网络课件。
2. 为学生提供的素材:孙悟空图片和只有一棵小树、一只小鸟、一棵小草的大自然图片。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推荐阅读: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3篇
- 小学信息技术集体备课教案《软硬兼施》
- 小学信息技术名片DIY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备课教案《校园环境调查》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