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扫盲日(9月8日)

其他节日
2012-8-29 10:08:52 文/马婷婷
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Literacy Day)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年11月17日所召开的第14届代表大会上所设立的。日期为每年的9月8日,旨在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重视文盲现象,与文盲现象作斗争,并促进世界各国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达到能够识字的目标。最终达到增进人际沟通,消除歧视,促进文化传播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四次大会决定,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其目的在于各成员国和有关国际机构同文盲现象作斗争。从此以后,各成员国每年这一天都组织各种活动。
许多国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向本国人民发出呼吁的函件和文告,建立国家范围的、区域的、地方性的扫盲组织,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扫盲的重要意义,评价扫盲工作取得的成绩,研究进一步开展扫盲的办法和措施。
中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扫盲工作。尤其在老、少、边地区,盛地、县政府部门每年都派专人进行扫盲工作。在山西、河北、内蒙、吉林和黑龙江省都出现了扫盲先进县,使数以万计的农民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学到科学种田的技术,走上了科技致富脱贫的道路。
目的
2008年9月8日是第43个“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国际扫盲日的主题依然确定为“扫盲与健康”(与2007年相同),旨在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读写能力与公众健康之间的关系。
文盲现象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消灭文盲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66年就决定,把每年的9月8日定为国际扫盲日,目的是动员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机构同文盲现象作斗争,并希望通过国际扫盲日活动推动扫盲工作的开展,使各国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在校学生不过早辍学、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机会。
为促进全球范围内扫除文盲的工作,198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联合国还曾宣布,从2003年1月开始的十年为国际扫盲十年,努力实现2015年以前将全球成人文盲总数比2000年减少一半的目标。
主题
全球扫盲工作依然任务艰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9年国际扫盲

盲童
日的致辞中指出,目前全世界约有7500万适龄儿童未能入学,数百万青年过早离开学校,五分之一的成年人缺乏基本的识字和写作能力,其中大多数是妇女。潘基文指出,识字关系着一个人的自尊、机遇和发展前景。潘基文呼吁各国政府、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社会加强承诺并提供必要的资源,使全球扫盲工作取得切实进展。
2009年9月8日是第44个“国际扫盲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年国际扫盲日的主题确定为“识字增强能力”,旨在让人们更多地关注读写能力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历年国际扫盲日主题
2005年:文化与持续发展
2006年:识字保持社会发展(Literacy sustains development)
2007年:扫盲与健康 (Literacy,key to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2008年:扫盲与健康(Literacy is the best remedy)
2009年:识字增强能力
方法
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扫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教科文组

小孩在上课
织的统计,过去几年,成年人的文盲数量从1985年至1994年8.17亿减少到2000年至2006年的7.76亿。同时全球识字率则由上一时期的76%上升到84%。
但是,全世界的扫盲任务依然严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国际扫盲日的致辞中指出,目前全世界约有7.74亿成年人是文盲,有7500万适龄儿童未能入学,还有数百万青年过早离开学校。
谈及有关“扫盲与健康”间的关系,潘基文指出,文盲现象对人类健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不识字,人们就无法阅读药瓶上的说明。不识字意味着人们不太可能了解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传染病有关的事实。潘基文强调,对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有关产妇保健和防治艾滋病毒以及疟疾的具体目标、应对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公共卫生挑战,扫盲是不可或缺的行动。
为了提高识字能力,明确的政策和增加投资将至关重要。因此潘基文呼吁,各国政府、联合国和民间社会要将承诺变成更有力的行动,全民扫盲将造福全民。
统计
据统计,全球成人文盲约为8.6亿,约占全球成人人口的20%。全世界有1.13亿学龄儿童不能上学,其中三分之二是女童,大部分文盲都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的贫穷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也存在大量的文盲,仅美国就有4000万成年人无法给孩子读书读报,并无法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造成发展中国家高文盲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估计全球共有超过7.81亿名成人没有基本识字能力,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此外,将近1.03亿名孩童无法上学,进而无法学习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