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2)

经验交流材料
2012/2/27
记得我曾经带的一个班上有个学生叫杨柯,他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还经常和同学闹矛盾。我多次批评教育他都没有明显的效果。就在我束手无策时,找来了他的家长,在与其家长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上学特别积极,他从来都是自己起床,不需要家长催促,而且总是起得很早,从来不迟到。于是我以杨柯这一优点作为切入点,多次找他谈话,鼓励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我发现他慢慢的有了进步。记得在“**你真行!”的主题班会上,当杨柯看到班里许多同学都有人夸而自己没有一个人夸时,低着头,一言不发,显出很失望的样子。这时我说:“我也想发言,请同学们猜猜我会夸奖谁呢?”“王莹”、“李小华”……学生们一猜就是那些学优生。我说:“这些同学的确有很多优点,大家对他们的赞扬我也同意,现在我要说的是‘杨柯你真行!’”当我把杨柯的事迹向同学们以介绍,全班同学向杨柯(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投去赞许的目光,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接着说,“如果杨柯同学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们搞好团结他一定更优秀。”从此,杨柯慢慢变得开朗了,自信了,学习的热情也高了,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了,和同学的关系也逐渐融洽了。为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我常常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多方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从而寻找教育的突破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赞誉教师:“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宝库,不仅仅是一名专家,善于把人类的理智财富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愿望和热爱知识的火花。你还是创造未来人的雕塑家,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雕塑家。教育创造真正的人,就是你的职业。”社会把你看成能工巧匠,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工巧匠。我们只要为学困生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就会为社会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这样才无愧于“能工巧匠”的美称。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2011年学困生转化经验交流材料》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