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励志小故事500字

励志故事
2022-3-18 00:44:52 文/米晓燕
高三作为是最重要的一年是你人生的转折点,该怎样来激励自己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考励志小故事500字”,仅供参考学习,希望您喜欢!
一个真实故事:穷人家孩子的出路在哪儿?
1
我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祖上世代为农。
我的父亲一度津津乐道的是,解放后农村阶级划成分时,我们家被划为贫下中农:一贫如洗的清白人家,免遭批斗的光荣阶层。
但这份荣光,并没有持续太久。
伴随我们兄妹三人的出生,结结实实的穷和实实在在的难,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
这时,他才知道:穷不是件体面的事儿,而是件要命的事儿。
为了摆脱这种穷和难,他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兄妹三人身上。
这个迫切的愿望,或许能从每个期末,他在我们仨成绩单“家长寄语”一栏上,不厌其烦地重复写下那句名言中窥见一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但很快,他就发现,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读懂这句话的深意。
2
我哥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比我大4岁。
我妈怀他时,感染病毒,无钱医治,他生下来,就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只眼几近失明。
因家庭贫困,求医无门,直到娶亲成家,他那只眼也没有做成手术。
但,这并不妨碍他是个聪明的人。
他记性非常好,成绩也优异,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一直是我望尘莫及的对象。
以至于教过他也教过我的乡村老教师,每批改我的卷子时,都叹口气说:“你的成绩要是像你哥,就好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到乡里读初中,我哥的成绩就一落千丈。
可能是怕人笑话他有眼疾,也可能是想证明自己很厉害,他和一帮男生混到一起,打群架,玩游戏,做坏事,被老师列入坏孩子的黑名单。
父亲骑着二八自行车把他从学校带回来,关在西厢牛屋里含泪用皮带狠狠抽下去。
不思悔改的我哥,硬是不哭不喊不求饶,从此和校园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15岁时,我哥就随村里的打工队,去北京建筑队盖房子。
干了一年,过年回来时,发工资的老板走到他跟前,忽然宣布:没钱了。
我哥从北京一路哭到家,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去帝都。如今他40多岁了,依旧遵守着这个诺言。
17岁时,我哥去了广州。
此后20多年间,一年365天,他有350天在广州打工,有10多天回老家过年。
哪怕结婚娶亲,哪怕儿女出生,也不例外。
他干的活儿,就是往大小不一、档次各异的包装箱盒上印宋体字。
尽管,他辗转多个厂,下过不少力,受过不少气,甚至因工伤险些残废,到头来并没有挣到什么钱。
最大收获的,是他在老乡聚餐时认识了相貌端庄、勤俭持家的我嫂子,然后生下健康可爱、留守在家的一双儿女。
39岁那年,打工漂泊22年的我哥,忽然宣布:不愿再受资本家的剥削,要自己当家作主做老板。
他和我嫂子来到郑州,租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门店,投身户外广告制作的大军。
创业比打工更难,哪怕是一家小店。
多少个夜晚,我办事回来,或无聊刷屏时,都能从他朋友圈动态里看见这么一句无奈的说说:“深夜11点,还没吃晚餐。”
每当这时,我就想问问他,当初宁愿被我爸关在牛屋挨打也不愿回学校读书的那个决定,到底对不对。
人生没有后悔药。所以,今天我哥很拼。
为如约把货送到,他曾在电梯停运的深夜,扛着几十公斤的展布爬到20楼;为拉拢一个客户,他曾赔本不赚钱帮人忙活好几天。
甚至为了打点关系,他把我送给他的上等茶叶,转手送给了中间人。。。。。。
像当年一样倔强的他,一直在坚持着赚更多钱,过更好的年。
3
这样的,还有我妹。
我妹比我小4岁,长得比我好看,思维比我敏捷,口才比我顺溜。
在她还是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时,我爸曾当众宣布:我家二闺女,将来是要当大律师的!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痛。
我妹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当时,我在读大学,我哥即将成家。
父母希望她能去读职高。
结果,舍身取义的她,像刘胡兰一样一拍胸口,大义凛然地说:“我不读书了,我要去挣钱!”
无私的人,注定是要吃大亏的,因为她为别人弄丢了自己。
我妹也去了南方,先后成为鞋厂、制衣厂、电子厂里的一台机器。
就像很多过早辍学的女孩一样,她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闭塞压抑的车间度过。
在广州很多年,她甚至没有去过越秀公园,吃顿牛排披萨。
她能结识的人,除了打工的老家人,就是打工的外乡人。
到了成家的年龄,她回到了老家,嫁给同在外打工的妹夫。
知识的匮乏和眼界的局限,让她意识到自己正在重复母亲们的老路:
愚昧一生,操劳一生,委屈一生。
“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
发出这样的呐喊后,没有机会成为律师的我妹,决定和坚硬的人生再来一次辩论。
她利用业余时间,考了营养师资格证和月嫂资格证,成为家政服务行业的一员。
代价是,她要把自家娃丢在老家,跑到浙江没日没夜地给别人哄娃,她要用自己脸上的皱纹和浑身的酸痛,换取雇主的年轻和一身的轻松。
然后,才能在月底,拿到或多或少的工资。
她和开集装箱车的妹夫,凭着这样的牺牲,竟然也全款在老家县城买了房。
不久前,她在我面前许愿:等她娃上小学,她就辞工回家,专心陪读。
那一刻,我从她不再年轻不再好看的容颜里,看见了悔恨与觉醒:对自己的悔恨,对知识的觉醒。
4
和我哥我妹相比,我是我们家长得最丑、脑瓜最笨、最没有什么TY高考的那个孩子。
读小学时,因为数学总不及格,我曾被人嘲笑为“榆木疙瘩脑袋”。
读中学时,因为颜值太低,我眼睁睁看着暗恋的男生一个个和别的姑娘搞起了对象。
但,我不想干农活,不想出去打工,不想像我哥那样被人欺负,也不想像我爸妈那样操劳终生。
怎么办?唯有死读书,唯有读死书。
凭着这种“我笨我怕谁”的硬抗,和成为“父母最后希望”的悲壮,我硬是一步步叩开大学的大门,成为老家小村第一个本科生。
大学四年中,我凭着“我穷我靠谁”的愤青,拼命练笔,爱上写作,在各级媒体发表数万字长短不一的文章。
大学毕业后,我凭着这些拿不到台面上的文章,来到报社上班,从此有机会接近形形色色的人,见识千奇百怪的事,看透人情冷暖的真,写下来自我心的文。
纸媒没落时,我又凭着“我写我怕啥”的执拗,在别人诚惶诚恐或心存侥幸之时,自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运营一个公众号,并因此结交更优秀的同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当我走进江苏卫视的演播大厅,当我来到全国自媒同行分享会,满面笑容地自我介绍:
“我来自农村,我父母都是农民”时,我就知道,当年那个饥饿和贫困、自卑和拧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信念,在看到我口出妙语、自信满满的儿子时,更加坚定:
那个长得酷似我的小男生,已经完全没有我当年扭曲苦涩的影子,而在阅读、学习、游玩、探索中,正成为一个阳光美好的少年。
与此同时,靠下苦力在郑州安稳下来的我哥,也在努力结束他家两个孩子的留守命运:
买房和孩子们同住,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勉励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学得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而买了房的我妹,也决定干完手头的活儿,回到县城边做小生意边陪读她的娃,用不一样的起点和平台、努力和耐心,让孩子避免重复她的命运。
5
我那头发花白的老父亲,已多年没有机会在我们的成绩单上签字。
但每当家庭团圆时,他都挥舞着那双铁耙般的大手,语重心长地对儿孙们继续重复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
这,就是我们家的故事。
一个穷人之家的故事,一个底层之家的故事,一个最普通也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家庭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我还想把父亲说的另外三句话,分享给你们听:
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哪怕有一丝机会,也不要放弃读书,这是穷人唯一的捷径。
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不怕吃苦,吃得苦中苦,才可能追赶上别人,这是穷人最后的尊严。
穷人家的孩子,一定要不能太急,只要一代比一代强,这就是穷人最大的脸面。
奔跑着,追寻夜空中最亮的星
1
大四,身边的同学都开始奔走于北京这座“包容”的城市。北京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它很大,可以包容所有心怀梦想的人;它也很小,不够执着坚定必会被淘汰出局。
专业实习是大四上学期必修的课程,月底的实习分享会更是别开生面。
“我在做娱乐采编实习,前不久刚完成了一期北京市高校校花专题报道。我天天跟各种网红美女校花打交道。这种女神专辑网络点击非常火爆。”峰哥喜笑颜开地描述着。
“我通过学姐介绍在财经网实习,经常有机会跟主编去参加各种论坛,见识商界精英,感受他们身上的贵族气息。”彤彤的描述就好像她自己马上要嫁入豪门一样,引来班级同学一阵哄笑。
“奥美你们听说过吧?我们公司待遇特别好,每天喝着咖啡,公司还有健身房,年会听说还有大奖呢!”琪琪抢着说。
导师听后皱了眉头,正了一下衣襟,打断了台上的发言。
“大家似乎有些偏离了方向,虽说是分享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是,我更希望大家说一些你在实习中专业知识的提升与生活阅历的积累,并非炫耀一时的享乐。”
我是班级女生中最后一个发言的,在大家已经分享疲惫之时,我缓缓走向讲台,深吸了一口气静静地说:
“这几个月,我并没有实习。”
“那你忙什么了?”导师非常震惊,在他们的心中,那个包揽学校所有最高荣誉、奖学金拿到手软的“比赛狂人”张超凡应该是寻得名企,做出不少骄人成绩的。
“大二开始,我就把所有选修课安排在固定的两天,从早上8:30开始上课一直到晚上9:30下课,其余的时间我就在中央电视台‘创业天使’栏目组、大学生创就业联盟实习。如今我正在创业,这几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在办学校手续,我的毕业设计就要做与创业项目对应的品牌设计。”我有条不紊地绘制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导师会心一笑,他心里明白我是个“不安分”的女孩。
“你不怕失败吗?”从同学中传来似乎有点挑衅味道的声音。
“我不怕一败涂地,就怕在未来的时光里对不起曾怀有梦想的自己。认清目标,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成一份事业来做,并为此拼尽全力。”
话音刚落,一片掌声响了起来。
室友说,我说这话时目光坚定,我总是会创造无限可能,爆发时,注定光芒万丈。
2
这次分享会一共响起两次雷鸣般的掌声,一次是为我的创业梦想,另一次是因为徐和。
徐和是学院出了名的美男子,长得颇为英俊,被公认为学校的“小钟汉良”。
我第一次见他时,他穿着一件白色的潮牌T恤,脖子上带着一条很粗的银色链子,手里掐着烟在吞云吐雾,并不标准的普通话里还带着港台腔。
大四之前,他经常和学校各种头目“混江湖”,夏天的晚上他都会和一伙人在两栋寝室楼中间的圆台上弹吉他、喝啤酒,活得颇为“潇洒”,酒到愁肠时还会为朋友的事跟人大打出手。评优或是成绩,跟他关系都不大。他的倒数的成绩并不影响很多人对他的痴迷。
可这次分享会再见他,却见他有几分疲惫之色。他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慢条斯理地讲道:“我觉得超凡创业是个挺棒的主意,我跟她一样。”话音未落,大家以为出生于浙江温州的他要开始经商了,“男神”瞬间变成了“霸道总裁”。一阵惊呼下,徐和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大家都咽着口水等着听他的故事。
“我是说,我跟超凡一样都没实习。我在准备考研,因为我觉得实习是给别人打工,学习是为自己而学,我要考北大。”徐和给导师送去了一个安慰的微笑,可依旧抑制不住老师心中的汹涌。
“你不要误导其他同学了,专业实习是咱们学生的必修课,你现在不实习,等到大四下学期还有毕业设计的压力,你的学分还能修够吗?”导师急着站起来教育道。
导师深知徐和说的话会影响很多同学的选择,可他的制止早已经淹没在同学们的欢呼雀跃与掌声中了。
班级中最有个性,目标最坚定且最有拼劲的当数我俩了。
3
“实习是为别人打工,学习是为自己而学。”徐和“男神”的话果真像老师所担心的一样,很多同学当天就辞了职,开始立志要考研,而且都要考北京大学,甚至还组织了考研小分队。
大四那年夏天,一个炎热的晚上,大概9点多钟,没有空调而电风扇又不好用的宿舍热得着实令人睡不着。我洗了一兜子的葡萄准备去“慰问”一下这批考研军团。
我走到自习室后门,正巧看到徐和他们几个坐在最后一排。唱哥看到我来,便叫上徐和一起出来,毕竟我们几个曾是一起去过山区支教的“好兄弟”。
徐和看我拿来了葡萄,随即把自带的垃圾桶拿了出来。唱哥问他:“吃个葡萄拿垃圾桶干吗?”
“现在就要开始攒人品喽,这是细节你懂吗?”看来徐和真是下定决心要考研了,收起了不少身上曾经的“痞气”,听说连烟都很少抽了,只有困得挺不住时吸两口。他还为考研买了椅子,生怕去晚了没有学习的座位。
我感慨地问他说:“目标确定了吗?北大可是中国顶级学府,这个挑战系数会不会有点大?”
“那可不,就我俩这基础绩点还没到3呢,去了也是炮灰,我也就是陪兄弟去考着玩。”唱哥吃完葡萄困得不行,就先回宿舍休息了。
我看了一眼徐和,等着他的回答。
“确定了就去做呗,想那么多干吗,自己办学校,你的难度系数也不小。”徐和轻松的语气中却充满了确定。
“我也想考研了。”我随即说出。
“半途而废可不是你的性格。”他转头看着我。
“我既要考研,也要创业。谁说这不可以同时进行呢?等我这个夏天办完所有手续,11月份我开始和你一起冲刺考研,就怕你坚持不到那个时候。”
“如果你11月份来,我就破例给你占座,虽然我在攒人品。”幽默的确是他的特点。
星光闪烁的夜晚,愈加旖旎。我俩顿时拥有了当初一起去山区支教时那份执着与坚定的力量。心中的目标就好似天空中最亮的星,赐予我一股神秘的力量奋发前进。
我相信我们会成功,因为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坚定,可以全力以赴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哪怕会有风浪,哪怕会有忧伤。可是风雨过后见彩虹,阳光注定属于我们。
4
11月底的北京已经有些寒冷,我用3个月的时间往返于工商局、税务局、教育局等各级窗口,用堪称完美的材料获得了民办学校的办学许可证。这薄薄的一张纸,沉淀了无数90后创业者的骄傲与梦想。
距离12月中旬考研还有不到20天的时间,徐和已经把所有复习材料做了3遍以上,一本本的笔记和已经被翻烂的书静静地讲述着他这几个月的酸甜苦辣。
我曾试探着早上6点就去自习室,可是竟发现他占座的书已经放在我的桌上,他拿着材料在走廊里拼命地背着。临近考试却重感冒的他一把把地吃着各种颜色的药,坐在前座的我会听到他一罐罐开红牛的声音,最后20天他一天都未曾缺席。
“徐和,你曾经还有过像现在一样拼命地想实现一个梦想的时候吗?”一起打水时我问徐和。
“有啊,高三的时候。我可是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到北京咱们学校的,我只不过平时比较喜欢和所谓的坏孩子一起玩,因为他们活得真实潇洒。可当我确定目标之时就是该发力的时候,谁都挡不住。”
真没想到,他竟然是个快乐的学霸。
他的话犹如一剂强心针,这种来自于死党的刺激让我买了书店中所有终极押题卷,我一口气全做完了。小册子里的文字也全部刻进了脑袋。
我坚信所有的付出终将获得回报。
5
后来,我以初试407分第一名、复试面试第一名、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艺术学院,修读了国画专业的研究生,用20天的时间跨校跨专业考研,成为了研究生院院长的首位徒弟,大家都叫我“花千骨”,说我身上有股控制不住的“洪荒之力”。徐和也成为了我们专业唯一考上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才子,他身上所散发出的气质要比曾经的“小钟汉良”更迷人。
瞬间,有点想哭的感觉。每个人随口而说的“目标”与“梦想”,都很容易。唯有那些用心去做的人,才可以感受到与众不同的风景。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撒哈拉沙漠深处有一片美丽的绿洲,在那里居住的土著居民几千年都没有走出过沙漠。一位英国探险家调研发现,土著人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为他们一进沙漠就失去了方向,而且不够勇敢。他告诉土著人每天晚上朝着北斗星的方向前进,永远不要偏离那颗星星。结果三天后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获得了新生。我们有时甚至还不如土著人,因为我们连走出沙漠的冲动都没有。
在最好的时光里,要勇于去定位自己生命的高度与强度,无怨无悔地为了生命中的梦想而奋斗,心中记得北斗星的方向,奔跑起来吧!
我相信,越过万水千山,经历坎坷困顿,你会遇见最勇敢的自己,从岁月里借来的那段时光,冠以努力的名字,你没有把自己复制成任何人,而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难道这不算是最大的成功吗?(摘自《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
你的一生总有一段难走的路
1
周末与一个许久不见的大学同学航子出来叙旧。
几杯酒下肚,两人聊起了毕业之后的境遇,航子说,他之前有一段创业失败的经历。
我一听来劲了,之前怎么没听你提起过。
航子苦笑说,往事不堪回首。
航子说刚时候刚毕业,年轻气盛,总想干点大事,于是就跟家里借了一笔资金,孤身一人去深圳开始创业。
由于是第一次创业,没啥经验,航子就选择了较容易上手的水果贸易,专卖苹果,从甘肃那边进货再卖给本地大大小小的超市、经销商们。
创业真的很苦,那段时间航子每天都要和销售一起出去跑业务,每天凌晨2,3点回去是常事,经常要陪客户喝酒,航子酒量不好,有一次喝到胃吐血直接进了医院,结果第二天又咬咬牙上了战场……
别说,一年下来,公司一路磕磕碰碰,倒也幸运的存活了下来。
但是好景不长,有一次航子的一个客户给了介绍他一个大单子,一次性要10吨苹果。航子特别开心,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单子。
结果要交货的时候,客户反悔,又说不要了。
航子看着一大仓库无人问津的苹果,差点崩溃。深圳天气热,苹果时间放不长,他只能一家一家超市,水果店的问过去,想尽一切办法把这批滞留的货尽快解决。
可是装了再多孙子,说了再多好话,公司还是赔了不少钱。
航子说他喝酒喝到医院都没有落下一滴眼泪,但是眼看着公司一点点走向衰败,他哭了,他觉得自己特别失败,对不起跟着他一路打拼的几个员工,对不起倾尽全力资助他的父母。
那段时间,他每天凌晨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家,外面大街偶而有车辆驶过,万籁俱静,可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帮他分担,他觉得好困,好累,好想就此撂挑子走人。
可是他知道不行,真的不行!公司还有好多事等着他去处理,他不能倒下。
航子猛地灌了一口酒:可惜啊,公司最后还是破产了。他的声音,洒脱中透着一丝沧桑。
我看着如今坐在我面前谈笑风生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他竟有过如此一段时光。
这一生,每个人都会遇到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
可这一切的一切,没人可以替你承担,你只有自己扛着走下去。
你的一生总有一段难走的路!
2
刚毕业的那年,我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打拼。
刚来北京的时候,交完3个月的房租,我身上只剩了一千块钱,而此时工作还没有着落。
工作并没有像想象中那么好找,整整半个月,我都没有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而且那段时间,和男朋友遭遇了感情危机,濒临分手。
工作没着落,感情一团糟,家人不支持,我觉得我那个时候的人生真是一片黑暗。
有一天傍晚我去面试,面试官直接拒绝了我,理由是没有经验,我从大楼里出来,慢慢的走在路上,忽然内心涌出前所未有的绝望,这么多天积压的委屈、无助喷薄而出,一下子泪如泉涌。
然后再也刹不住闸,越哭越凶,根本就管不了路人诧异的目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时,后面突然有人拍我的肩膀,是一个发传单的小哥,他递给我2张纸巾:姑娘,你哭什么?
我哽咽地说:我找不到工作了……
小哥爽朗的一笑:嘿,这有什么的,你看我不也得在这发传单么,没事,咱慢慢来。
说来奇怪,这句话好像有魔力一般抚平了我的内心。
小哥一路安慰我,护送我到了地铁站,我也慢慢停止了哭泣。虽然只是萍水相逢,但我至今都很感激他,尤其是那句“咱慢慢来”。
是啊,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一帆风顺,谁不是在咬着牙逆着风拼命前行。
谁天生也并不是有着无坚不摧的洪荒之力,逼着你往前走的,从来不是前面的诗和远方,而是身后的万丈深渊。
泰戈尔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无以到达光明。
当与命运狭路相逢,路很长,夜很黑,你别无退路,只能在胸口刻上一个“勇”字,克制着所有的恐惧,咬牙走过那段独行的夜路。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1.励志故事真人真事
2.励志大全
3.励志的小故事大全
4.励志小故事真人真事
5.励志故事随笔:我不做“差不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