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古诗
2024-6-19 08:45:14 文/饶雨彤 图/董翔宇
全诗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全诗如下: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子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光如霜。
不知从哪里传来的芦笛声,一夜之间所有的征人都在思念家乡。
意思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通过描写边塞的夜景和听到的笛声,表达了征人们的思乡之情。诗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描绘了笛声的来源不可知,却引发了所有征人整夜的思乡之情。这句诗形象地刻画了边塞生活的寂寞和征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上一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上一句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这句诗描写了回乐烽前的沙子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光如霜的景象。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寒冷、寂静的氛围,为下文的思乡情感奠定了背景。
下一句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因此没有下一句。
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一首描写边塞生活的绝美诗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边塞将士的思乡情怀。
1. 景物描写
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边塞的沙子和月光,营造了一种寒冷、寂静的氛围。沙子像雪一样白,月光如霜一般冷,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孤寂和思乡。
2. 笛声引发的思乡情感
第三句“不知何处吹芦管”写出了笛声的来源不可知,笛声飘渺,似乎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充满了神秘感。第四句“一夜征人尽望乡”则通过笛声引发的共鸣,表达了征人们整夜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笛声触动了征人的心弦,让他们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起遥远的故乡。
3. 情感共鸣
诗中的“尽望乡”体现了普遍的情感,不仅仅是个别征人,而是所有的征人在这一夜都被笛声触动,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共鸣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动人。
读后感
读《夜上受降城闻笛》,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份寒冷与孤寂。李益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征人们的思乡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一句,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诗中的笛声仿佛跨越了时空,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让人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思乡之情。无论是在何处,这种对家乡的思念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读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边塞生活的感同身受,更是对思乡情怀的深切共鸣。
总结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情感刻画,展现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诗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寂寞,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
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