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诗
2024-6-20 10:16:27 文/汪弘文 图/曹书豪
原文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 望月怀远:望着月亮,怀念远方的人。
- 情人:指有情之人,此处泛指思念亲人或朋友的人。
- 遥夜:漫长的夜晚。
- 竟夕:整夜。
- 灭烛:吹灭蜡烛。
- 怜光满:喜爱月光的皎洁。
- 披衣:披上衣服。
- 觉露滋:感到露水滋润。
- 不堪:不能。
- 盈手:满手。
- 佳期:美好的相会时光。
翻译
在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无论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都能共赏这轮明月。情人们抱怨漫漫长夜,于是整夜都在思念亲人。吹灭蜡烛,怜爱那满地的月光;披上衣服,感受到露水的滋润。无法捧着月光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只能再次入睡,希望在梦中相会。
赏析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一首充满思乡和怀远之情的诗作。诗人借助望月抒发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整首诗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通过描写明月的升起和照耀,将天涯海角的亲人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共赏明月的美好情感。这一句不仅写景,更是抒情,表达了思念之情。
接着“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两句,进一步描写了漫漫长夜中情人的相思之苦。这里的“情人”泛指所有有情之人,诗人通过描写他们整夜的相思,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通过细腻的生活细节描写,展现了夜深人静时的情景。吹灭蜡烛后,月光更加明亮,披上衣服感受到露水的滋润,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感叹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只能再次入睡,希望在梦中相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无奈的情感,同时也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总之,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将思乡怀远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唐代诗歌和诗人张九龄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