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在《闺怨》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古诗
2024-6-25 10:21:42 文/朱俊杰 图/何磊
原文
《闺怨》
作者:周在
纨扇轻摇万里风,珠帘未卷影沉沉。
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情景交融的手法
《闺怨》这首诗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闺中女子在静谧夜晚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纨扇轻摇万里风”通过轻柔的扇风,表现了女子内心的烦躁不安,而“珠帘未卷影沉沉”则突出了她独自一人的寂寞与无助。
细腻的情感描写
“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用“共剪西窗烛”的画面,表现了女子对与丈夫重逢的渴望。她期盼着能够与丈夫一起度过宁静的夜晚,共享天伦之乐,并重温那些在巴山夜雨时的美好回忆。
丰富的意象
诗中使用了“纨扇”、“珠帘”、“西窗烛”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闺中环境的细节,更传达了女子内心的情感。轻摇的纨扇、未卷的珠帘,都暗示了她心中的愁绪和孤独。而“西窗烛”的意象,则象征着她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解读
离别之苦
《闺怨》通过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表达了离别之苦。女子在漫长的夜晚独自一人,面对着沉沉的影子,她的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这种离别之苦,不仅是身体上的分离,更是心灵上的孤独。
对未来的期盼
诗中的“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女子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她希望能够与丈夫重逢,重新度过那些甜蜜的时光。这个期盼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更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闺怨》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巧妙的交错。诗中的女子虽然身处闺中,但她的思绪已经跨越了万里,来到了丈夫所在的地方。她的心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这种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女性的柔情与坚韧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女子在漫长的等待中,虽然内心充满了思念和孤独,但她依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这种柔情与坚韧,是女性特有的情感力量,也使得这首诗更加动人心弦。
总结
周在的《闺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诗中的情景交融、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和丰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离别之苦,更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通过对《闺怨》的赏析和解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到古代女性在漫长岁月中的心灵独白。
以上有关“周在《闺怨》诗词原文、赏析、解读”的解答来自本站特邀编辑文学爱好者管得水(笔名)整理,如有问题,请联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