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古诗
2024-6-20 10:15:38 文/齐浩然 图/卢晓东
全诗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
宣室求贤访逐臣: 汉文帝在宣室殿中寻访被贬谪的贤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贾谊的才华出众,无人能比。
可怜夜半虚前席: 可惜半夜文帝虚设座席相待。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不问民生疾苦,却只关心鬼神之事。
意思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借汉文帝与贾谊的故事,表达了对贾谊才华的赞美和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汉文帝虽有求贤之心,但未能真正用贤,使得贾谊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令人惋惜。
解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汉文帝在宣室殿中寻找被贬谪的贤臣贾谊,贾谊的才华无人能比。这里用典“宣室”,指的是汉文帝的宫殿“宣室殿”;“逐臣”指被贬谪的贤臣贾谊。“贾生”是贾谊的别称,以示尊敬和爱惜。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惜的是,汉文帝半夜虚设座席相待,却不问民生疾苦,只关心鬼神之事。这里表达了对汉文帝的批评,认为他虽然重视贾谊,但没有真正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关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历史背景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政治见解闻名。他在年轻时就被汉文帝提拔为博士,但由于受人排挤,最终被贬谪到长沙。他的才华和遭遇使他成为后世诗人们笔下的典型人物,用以表达对才华被埋没的感叹和对政治的不满。
诗人的心情
李商隐在诗中通过描写贾谊的遭遇,实际上是借古讽今,表达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贤才被埋没的愤慨。这种用典深刻、情感真挚的写作方式,使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总结
李商隐的《贾生》通过对汉文帝和贾谊故事的描写,表达了对贾谊才华的赞美和对政治现状的不满。诗中用典精妙,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李商隐的诗歌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