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文心雕龙·神思》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古诗
2024-6-19 08:45:14 文/李芳 图/白鹏宇
原文
《文心雕龙·神思》
夫神思者,文之妙也。独观其名,神也,思也;实通乎形,惟心知之。思理之妙,独见乎神。若神远乎此,则失其要也。故有“神游于方外,澄怀味象”,因象以兴心,因心以生言,言发乎声气,声气发乎情性,情性感而成文。是以情志所寄,因象而远,心意所通,因文而深。文成而生,其神思自足,灵台亦可知也。
注释
- 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 神思:灵感与思维。
- 妙:精妙,奥妙。
- 形:形体,具体事物。
- 思理:思维和道理。
- 要:要领,关键。
- 方外:超脱于物象之外。
- 澄怀味象:澄静心灵,品味形象。
- 声气:声音和气息。
- 情性:情感和性格。
- 灵台:心灵,精神。
精注
“夫神思者,文之妙也。”这句话指出了灵感和思维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认为它们是文章精妙之处。
“独观其名,神也,思也;实通乎形,惟心知之。”这里,刘勰解释了“神思”这一名词的含义,强调灵感和思维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只有心灵才能领会其奥妙。
“思理之妙,独见乎神。若神远乎此,则失其要也。”这句话进一步指出,思维和道理的精妙之处只能在灵感中见到,如果灵感远离这些,那么就失去了其要领。
“故有‘神游于方外,澄怀味象’,因象以兴心,因心以生言,”刘勰引用古语,说明灵感游离于物象之外,通过澄静心灵来品味形象,以形象激发心灵,以心灵产生语言。
“言发乎声气,声气发乎情性,情性感而成文。”这段文字描述了从灵感到成文的过程:语言发自声音和气息,声音和气息发自情感和性格,情感和性格的感发形成文章。
“是以情志所寄,因象而远,心意所通,因文而深。”这句话说明,情感和志向通过形象表达得更远,心灵的意念通过文字表达得更深。
“文成而生,其神思自足,灵台亦可知也。”最后,刘勰总结,文章完成后,灵感和思维自然具备,心灵的境界也可以理解了。
赏析
1. 论述灵感与思维的关系
《神思》篇中,刘勰深入探讨了文学创作中的灵感与思维过程。他认为灵感和思维是文学创作的关键,是文章妙处所在。刘勰通过详细的论述,揭示了灵感与具体形象、心灵感悟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灵感的重要性。
2. 从灵感到成文的过程
刘勰描述了从灵感到成文的全过程:灵感游离于物象之外,通过澄静心灵品味形象,以形象激发心灵,最终形成语言和文章。这一过程展示了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和艺术性,强调了灵感在创作中的核心作用。
3. 强调心灵感悟的重要性
《神思》篇中,刘勰多次提到“心知”、“澄怀味象”等词,强调了心灵感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心灵的感悟,才能领会到灵感的奥妙,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观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
刘勰的文字简洁明了,富有哲理。他通过对“神思”过程的深入剖析,展现了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和艺术性。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深思。
结论
《文心雕龙·神思》是刘勰探讨文学创作中灵感与思维关系的重要篇章,通过对灵感、形象、心灵感悟等方面的详细论述,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奥妙和艺术性。刘勰强调灵感的重要性,认为心灵感悟是创作优秀文学作品的关键。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刘勰深厚的文学理论功底,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通过对《神思》的原文、注释、精注和赏析,读者可以深入理解这一古典文学作品的思想精髓和艺术价值,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独特魅力。
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