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韩凭妻》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古诗
2024-6-19 08:45:14 文/石雅雯 图/郭敏
原文
《韩凭妻》
韩凭者,楚人也。娶妻何氏,美丽而贤,情甚笃。楚王闻之,欲夺之。韩凭妻誓死不从,乃逃于野。王怒,捕韩凭,囚之,逼其妻。韩凭妻至死不屈,遂自杀。王怒,杀韩凭,妻亦以死殉。
注释
- 韩凭:楚国人,故事的男主人公。
- 娶妻何氏:何氏是韩凭的妻子,因其美丽贤惠而著称。
- 情甚笃:感情非常深厚。
- 楚王:楚国的国王。
- 欲夺之:想要夺取韩凭的妻子。
- 誓死不从:誓言至死不屈服。
- 逃于野:逃到野外躲避。
- 囚之:将韩凭关押起来。
- 逼其妻:逼迫韩凭的妻子。
- 至死不屈:直到死也不屈服。
- 遂自杀:于是自杀。
- 以死殉:以死殉情。
精注
韩凭是楚国人,娶了何氏为妻,何氏不仅美丽而且贤惠,他们夫妻之间感情非常深厚。楚王听说了何氏的美丽贤惠,便想夺取她为己有。韩凭的妻子誓死不从,便逃到了野外躲避。楚王大怒,抓捕了韩凭,并将他囚禁起来,以此逼迫其妻子屈服。然而,韩凭的妻子至死不屈,最终选择了自杀。楚王愤怒之下,杀害了韩凭,他的妻子也以死殉情。
赏析
《韩凭妻》通过一个简短却动人的故事,展现了古代爱情的忠贞与悲剧。这篇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情感力量,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1. 忠贞爱情的表现: 韩凭与其妻子何氏之间的爱情忠贞不渝。他们的感情深厚,何氏面对楚王的威逼利诱,誓死不从,最终选择自杀以保全自己的清白。这种忠贞的爱情观念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尊重和崇高追求。
2. 道德与权力的冲突: 楚王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滥用权力,试图强夺他人的妻子。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伦理,也引发了韩凭夫妻的悲剧。作品通过这种道德与权力的冲突,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无道,揭示了权力滥用带来的社会问题。
3. 女性形象的塑造: 何氏作为故事的女主人公,她美丽而贤惠,不畏强权,誓死捍卫自己的贞操。她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古代女性的美德和勇气,也表现了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主动性和决断力。这种形象的塑造,既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贞操观念的重视,也表现了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刚强。
4. 悲剧氛围的营造: 故事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韩凭夫妻最终双双殉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痛和无奈。作品通过这种悲剧氛围,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5. 社会意义的揭示: 《韩凭妻》不仅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通过对韩凭夫妻忠贞爱情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爱情、婚姻和道德的重视;通过对楚王暴虐行为的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权力滥用的问题。这些社会意义的揭示,使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和影响。
结论
《韩凭妻》作为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通过对韩凭与其妻子何氏忠贞爱情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和道德价值。作品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动人的情节,塑造了忠贞爱情的典范,批判了权力的滥用,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问题。通过对这篇作品的注释、精注和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