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报告:低碳生活提出以来的实施状况如何(3)

调查报告
2012/5/25
从感觉“苛刻”到乐在其中
低碳期待成为共同价值取向 统计数据显示,普通家庭75%的用电都消耗在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待机状态上。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每年能节约500元;夏天空调调高1摄氏度,全国每年能省电33亿度;做完饭随手关掉抽油烟机,一个家庭一年能省12度电;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以减少个人全年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表明,在网上进行无纸办公,不仅能避免开车出去办理业务,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还能减少纸质文件在运输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洗衣时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如此,个人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90%。每年,全球要消耗超过5000亿个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所以,无论是去超市还是菜市场,都别忘记自备购物袋。
在西安高新区工作的许文,上大学时曾是学校彩虹环保协会负责人,他现在是不折不扣的低碳生活推崇者。“低碳生活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旦形成习惯,你会发现生活品质并没有降低。”他给记者描述了自己一天的低碳生活——早晨骑自行车(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或坐公交车上班,午饭时关了电脑再去用餐,晚上回家用洗衣服的水冲马桶……许文坦言,刚开始时,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过于苛刻,但现在他已乐在其中。
在许文的身边还有很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他们组成了一个“低碳联盟”,盟友们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大家通过网络联系。他们最常做的事就是乘公交车去郊外爬山。出发前随身携带一个塑料袋,爬山时遇到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就捡起来带下山。“。“适量增加户外运动,自然就减少了在家看电视、上网的时间,锻炼身体和环保行动两不误,何乐而不为!”盟友李雨菲说。
社会共同认知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但低碳生活却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低碳联盟”的盟友王雪峰认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低能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方式,也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提升和发扬,在雪灾、台风、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低碳生活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
在“低碳联盟”的一次qq群聊中,大家得出了这样的总结:低碳生活利人利己,应该作为时尚且实惠的生活理念向大众推崇,最终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成为一种公认的社会公德。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低碳生活提出以来的实施状况调查分析报告》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