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对联:刘姓对联及刘姓来历、刘姓宗祠联(3)

百家姓
2012/3/10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德起;
欲光门弟,还是读书积善来。
——佚名撰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刘氏宗祠联。
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
孙枝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佚名撰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刘氏宗祠联。
孔氏弦歌,鲁国新声闻壁内;
汉家箫鼓,祖庭余韵在人间。
——佚名撰刘姓宗祠联。
源衍南陂,瑞谒金芝,燕翼贻谋积八世;
溪环北阁,祥凝甫草,鸿基永奠庆千秋。
——佚名撰江西萍乡源南乡源溪村刘氏金甫公祠联。
读书务得大,要礼义廉耻,无亏可称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为事方是人家。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策马从南越归来,构数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偏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刘永福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刘氏家庙联。
念先人须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泽如清谿,吏才如零谿,方无惭出处;
入此庙在求通此庙肸蠁,惟束顽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尝。
——此联为刘氏宗祠联。刘畤兄弟曾讲学清溪,又刘霖谿长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绩,清谿霖谿皆祖此祠也。
【对联故事】——《刘项斗联》(另有版本为《朱项斗联》)
相传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汉相争最终造成刘姓人和项姓人如同世仇,相斗不止,始终不和。结果既影响了生产发展,又影响了社会稳定。某地有两个村庄,一是刘姓,一是项姓,中间隔着一条河。刘项两村人老死不相往来,但就是相互斗联不止。每年的秋季将对联悬挂于村口,无非都是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之意。某年,刘姓人早早就挂出了这么一副对联:
两朝天子;
一代军师。
此联中上联“两朝天子”说的是汉高祖刘邦创立西汉,汉光武帝刘秀创立东(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网址未加载,请保留此标记。)汉的故事。下联“一代军师”说的是明朝军师刘基(即刘伯温)的故事。项姓人要想再高过刘姓人,看来很难了。其时刚好有一位上京赴考的秀才路过项姓村庄,借宿村里。闻说此事,心想总是争斗下去,也不是办法,便有心促和。于是只身来到刘姓村庄,说明利害,劝说刘项和解,和睦相处,共享太平。刘姓人只当是项姓人想不出对联,才派人来说和,便要求对方出示对联,才肯言和。秀才没有办法,只好亮出一副对联:
烹天子父;
作圣人师。
此联中上联“烹天子父”说的是项羽和刘邦争霸期间,项羽将刘邦父亲擒获。于是派人告诉刘邦,刘邦要是不肯投降,他就要将刘父烹熟了吃。刘邦听后,对来人说,若是烹了他父亲,请分一杯羹,让他也尝尝味道。项羽终是不忍,便放了刘父。此事对于刘姓人来说,刘邦是个毫无孝道、鲜廉寡耻之辈,极不光彩。下联“作圣人师”说的是孔子东游,路遇小孩项橐,与他一番交谈后,孔子说,小项橐“可以为师矣”。
刘姓人看到秀才抖出这副对联,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确感如此斗下去,实是于家于国无益,遂同意和解。自此,刘项两村和睦相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相安无事。但是斗联的惯例仍然保留下来,只不过不再是“抬高自己,贬损他人”了,而是成为文化交流的一块阵地。
【文献】——《刘氏源流歌》
源溯陶唐姓伊祁,帝尧苗裔第一支。监明早逝不得立,永河封刘得姓氏。
传至刘累十八世,卯上丝下掌中字。伯益传下赢姓者,亦与我刘同宗支。
庶后子孙又迁徙,为唐杜伯及范氏。隰叔奔晋为士师,士会迁秦有后嗣。
复为刘姓传世系,派下之刘属伊祁。更有分支迁于隋,其后子孙即姓隋。
周定王时刘康公,后裔姓刘源自姬。士会之后迁丰沛,传至刘邦遂倔起。
西东两汉四百载,当年刘姓居第一。娄敬项伯均赐姓,冒顿后裔汉家儿。
刘秀避祸改姓金,唐代文静改侯氏。避讳钱谬金与钱,同宗异姓十有余。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网址未加载)查看更多与本文《刘姓对联及刘姓来历、刘姓宗祠联》相关的文章。宗支繁衍皆有自,百川入海同一支。自从汉代一统后,传至五代十国时。
承帝称帝五十余,爵封王侯难枚举。得姓于今四千年,名人辈出知有几?
谱碟历历载分明,炳如月星谁能比!家声绵远堪自豪,更望后昆齐震起。
建树功业留伟绩,光前裕后谱新史。题罢谱序情依依,不尽绵绵追思意。
——刘浩然于宋代抗金将领刘爽陵园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