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于来了,端午节你知多少?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0-7-30 04:20:32 文/史建华 图/陈雅婷
端午节安康
翠绿的粽叶包裹着浓浓的情意,清香的糯米散发着融融的思念,殷红的蜜枣酝酿着纯纯的祭奠,热烈的龙舟游弋着绵绵的怀念。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
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你了解多少呢?
端午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的谚语
▼滑动查看更多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2、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3、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4、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5、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
6、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7、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8、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9、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岁月太匆匆
一眨眼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
大家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
又是一年端午,每到这个时节,便想起了粽子的香甜,龙舟的竞渡,更想起了和家人在一起吃粽子的温馨场景。
——叶红19级三年制学前教育七班
临近端午,我回想起了外婆一边包粽子,一边慈爱叮咛我的画面,外婆,我想你。
——何映螢 19级艺术设计班
五月五,赛龙舟,龙舟寄情念屈原。五月五,解粽子,粽子甜糯思家乡。
——蒋恬恬18级三年制学前教育二班
端午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因为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屈原身上所具备的爱国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勇于承担起历史的重担,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舒晴 18级三年制学前四班
君住秦淮南,我住秦淮北,
咸甜肉素吃不惯,一聊就吵嘴!
那么各位是“甜粽派”还是“咸粽派”呢?
动动你们的的小手为自己的派别投票吧
祝大家端午安康~
END
党委组织宣传部出品
图文编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7592846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