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古镇旅游大全之洪安古镇

重庆鲁逸画室
2020-9-13 13:06:30 文/陆露 图/杜博
在重庆和湖南的界河清水江上,川湘大桥横跨其间。桥的中央便是重庆和湖南的分界线,由此出入省界,易若举手抬足。
巍然耸立在洪安这边桥头上的牌坊,就是渝东南第一门。大门建于重庆直辖之后,气势磅礴,坚不可摧,梁方柱圆,高大宏伟,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为渝东南门户的标志性建筑。上方的横梁上,前书“渝东南第一门”字样,代表着直辖后新重庆的光辉形象。后书“欢迎您再来重庆”,以此向从这里过往的客商表达重庆人民好客的热情。
树于大门右侧的石碑,由当时所属的四川省人民政府所立,是重庆直辖前出入川境的重要标记。石碑前书“四川东南门户”几个大字,并配“车行万里今登天府,足下咫尺先入秀山”的对联。后书“川湘黔边城”字样,附有“苗汉土家共襄大业,洪茶更始齐建小康”的自勉。碑座的四周则刻有时任领导的题词和记事性文字。
沿大桥左侧的洪茶码头下去,穿过桥洞,即可走进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的“鸡鸣三省亭”。所谓“一脚踏三省”,指的是亭子建立的地方,就是三省交界的交点,其中既有重庆的土地,也有湖南和贵州的土地。站在亭子里,不仅可以一脚踏及三个不同省份的土地,就连从三个不同省份里传来的鸡叫声都能听到,这就是“鸡鸣三省亭”的由来。更为奇怪的是,就连手机在这里都能收到来自三个不同省份里的信号。
秀山边城洪安位于县境东南,距县城47公里,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洪安镇内古建筑群立,其工艺、造型独特,土家苗寨风情别具一格。自然景点“象鼻吸水”、“九龙坡”以及“三不管”小岛都享有盛名。洪安全镇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洪安老街最有味道的是索拉渡河船,由一根钢丝连接两岸码头,也系住了渡船来往的动力依靠。满客之后,老梢公悠闲的坐在船屋内的木制四方条台上,用一根挖有细槽的两尺圆木作绞杆,卡在渡河钢丝上一点一点把船拖到对岸。
可想而知,当年的洪安集镇,那种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该是何等的兴盛!直到现在,洪安集镇的商贸活动依旧频繁如初,包括湖南、贵州的边民们都来这里进行交易活动,当地人将其称为赶“边边场”。每逢镇上赶集,只见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剃头补锅、算命占卜……各行各业应有尽有,生意兴隆,热闹非凡。
如今的洪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不仅是复温《边城》故事、品位古镇文明和体验边区贸易的理想场所,更是一座自然风光荟萃、文化积淀深厚的精神家园。当年沈从文先生从北京回到湘西,重游边城时,再度被边地人民纯朴、善良、包容的民风感染,回北京后,于1934年写出了不朽的经典传世小说《边城》,营造了又一个令人神往的桃源秘境。洪安古镇作为《边城》小说中凄婉爱情故事的发生地,由此赋予了更为浑厚的文化蕴意。
从横贯镇区的319线分道进入老街,踩着坚实厚重的石阶拾级而上,完全是一个远离喧嚣、返朴归真的过程。洪安老街为石级梯街,沿街两旁青砖黑瓦,庭院深深。房屋两旁均有高大结实的封火筒子,其造型独特,高过房顶数米,防火性能极强,无论其中的哪一座房屋不慎失火,火势都不会向两旁继续延伸,充分体现了洪安先民聪明机智的自救能力。
整条老街长约千余米,地势时缓时急,别有韵致。站在高处的街面上,前瞻后顾均为鳞次栉比的封火筒子,参差不齐的排列在街道两旁,建筑群落规模非同一般。据说,镇上曾有24座四角天井,民国期间和文革时期损毁较为严重,但至今仍有数座保存完整。
交通
重庆汽车站到秀山从早上9:30开始,共有5班车,票价160元左右;
秀山到洪安公共汽车票价6元。
也可从重庆火车站乘坐火车到秀山再转汽车到洪安。
国道319线和渝湘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石浦河与清水江(沈从文笔下的白河)交汇于此。
——学习雷锋好榜样 关注分享忠于党——
分享到朋友圈,
让更多朋友一起关注----重庆鲁逸画室----
感受手绘艺术的魅力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重庆鲁逸画室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luyishouhui88
或扫描我们的二维码———————————————————
地址: 重庆 南坪 五公里 回龙湾
电话:186****6124孙老师
QQ群:262982691